重磅!党中央谋划金融业顶层设计:支持国有大型机构担纲压舱石,严格中小机构准入与监管(附前五次全国金融工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燕梳新青年信息科技)
/ 慧保天下 / 2023-11-30 11:51 /
继2023年3月宣布组建中央金融委、中央金融工委,并对原有金融监管机构进行改革之后,金融业再迎重磅消息 据新华社,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于10月30日至31日首度召开。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国内开始每隔五年左右召开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迄今已举办5次,而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总结阶段性得失,同
继2023年3月宣布组建中央金融委、中央金融工委,并对原有金融监管机构进行改革之后,金融业再迎重磅消息——据新华社,“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于10月30日至31日首度召开。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国内开始每隔五年左右召开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迄今已举办5次,而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总结阶段性得失,同时拟定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每次会议召开背景都是金融业发展到了不得不定向或转向的时候,而会议本身往往会结合现实国情,对我国下一步重大金融改革方向和政策“定调”,深远影响我国未来几年的金融市场发展格局。可以看到,大型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基本都是落实金融工作会的安排部署。“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因此成为国内金融业规格最高、同时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会议之一。
如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升格,变身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虽然仅仅是变更了一个词,从“全国”变成了“中央”,但其中蕴含的巨大变化却尤其值得关注。一方面,这反映了近年来,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正得到不断坚持和加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随着金融监管顶层设计的改变,金融业发展也势必面临新的变化。
针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首度举行,有行业研究经济学家甚至认为“可能成为金融行业的里程碑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共举行5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而这五次会议的重点可以分别简单概括为治乱、整固、补白、拓展、重塑。如今,26年过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又有哪些说法值得关注?(历次会议主要内容详见后文)
01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升格“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工作必须做到七个坚持
以下就是根据新华社消息,进行的划重点: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强调必须做到七个坚持: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
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同时要清醒看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
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
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促进长期资本形成。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
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会议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
02
回顾前5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究竟是如何深刻影响金融业发展走势的?
其实,今年以来,我国在金融监管机构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已有诸多动作。3月,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组建中央金融委和中央金融工委,银保监会改组成立金融监管总局,形成“一行一总局一会”的格局。10月21日,央行行长潘功胜作《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也提到了当前房地产企业、城投债券违约风险等焦点内容。但最终方向仍待本次金融工作会议定调,为金融体系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而这些也都将切身影到每一个从业者,因此,慧保天下对过往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行梳理回顾,总结其内在逻辑。
整体来看,过去五次会议改革是一以贯之的渐进式改革。总体思路有四点: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金融属于中央事权的属性。
二是问题导向突出,着力解决特定历史时期下金融领域的主要矛盾。
三是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持续推动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
四是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整顿金融乱象和强化金融监管。
以下为具体内容:
第一次(1997年11月17-19日):
内外压力下,首次金融工作会议提振信心,加强金融监管和国有银行改革
1997年,中国正面临较大的内外压力。海外方面,正值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国家普遍面临严重的经济冲击、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人民币能否扛住贬值压力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国内金融风险也在不断酝酿,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严重、资本充足率低,地方政府对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的干预过高,影响金融系统的运转。
因此,首次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无疑对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金融稳定打了一剂“强心剂”。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人民银行自身机构进行了改革,原有的省分行被撤销,改为9个大区行。
同时,以去坏账为主线,加强金融监管和国有银行改革。
1998年,成立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对金融机构党的组织实行垂直领导。
成立保监会、证监会分别负责对保险业、证券业的监管。
为保证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撤销省分行建立九大区行。
设立信达、华融、长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四大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贷款。
同时,还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定向发行特别国债,为国有商业银行充实资本金2700亿元。
这次金融工作会及后续的系列改革,我国金融秩序明显好转,金融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壮大,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成功经受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
第二次(2002年2月5-7日):
完善金融体系,金融监管“一行三会”的格局形成,改革与开放并驾齐驱
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WTO,这给金融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兑现金融服务业会在未来五年内分阶段全面对外开放的承诺。
因此,在此背景下,加强金融监管及推进国有银行改革无疑成为了本次会议的重点。
监管方面,撤销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形成金融监管“一行三会”的格局成为了打响强监管的第一枪。
商业银行改革方面,为应对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后的同业竞争,开始“快马加鞭”地启动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酝酿、统筹、部署国有银行改革方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与海外上市项目的实施上得到了一系列关键政策支持。同时,组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导中国银行业的重组上市,交行、建行、中行及工行先后在2006年底之前完成上市。
同时,会议还做出了改革农信社的决定,为此后农信社改革的全面铺开确立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指导方针。
第三次(2007年1月19-20日):
国家发展战略转变,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开启政府外汇投资
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正处在我国金融改革深化推进、全面开放融入世界之际,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发展战略正从追求经济增长为主向建设和谐社会转变,金融业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也处在一个重要发展期。
因此,与2002年的工作会议相比,此次会议提出继续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国有银行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证券和保险市场、加强宏观调控等原有议题,同时根据新时期新特点,增加了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强调外汇储备管理、发展债券市场等新内容。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汇储备飞速上升,因此,加强外汇储备经营成为一大重要任务。会后,由国务院副秘书长牵头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筹备组,随后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成立中投公司,用于有效管理外汇储备,自此我国正式开启市场化、国际化的政府外汇投资。
第四次(2012年1月6-7日):
首次提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2008年“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一方面极大地激活了当时经济,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始大规模举债、地方政府杠杆率不断抬升的“隐忧”。
为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2012年的金融工作会议中“化债”自然成为了关键议题之一,这也是历届的金融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从2014年开始,政府对融资平台的监管就进入到规范阶段,尤其是2015年《新预算法》的实施标志着地方政府举债“开前门、堵后门”的正式开始。
此外,此次会议还强调了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基调。这是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首次明确指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这也是首次对实体经济着墨尤多。在“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的政策基调之下,2012年社融规模进一步扩大。
此外,此次会议还强调了实施逆周期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提出了要规范发展债券市场、金融机构要建立全面审慎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资本管理等等,这些重要的发展思路对我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五次(2017年7月14-15日):
经济步入“新常态”,强调“稳发展、强监管、防风险”,形成“一委一行两会”金融监管格局
与前几次会议相比,这次会议所处的宏观大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宏观经济由以前的“高增长”转向了“新常态”,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矛盾突出:金融“脱实向虚”的现象也愈发明显,金融部门杠杆率攀升斜率一度超过实体部门;同时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均有下降,“影子银行”问题逐渐暴露。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提出了金融工作要把握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的四项原则,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勾画了蓝图,确立了金融政策的未来取向。
因此,加强金融监管为此次金融工作会议的“主旋律”。此次会议直指“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会后立即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扩充和强化人民银行相关职能,将过去地方政府的协调机构升级为实质性的监管机构,形成了“一委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格局。
同年11月,出台“资管新规”,对资管行业进行全面统一监管。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严厉惩治,不法金融集团风险逐步化解,一大批非法集资案件得到有序处置,金融体系内部高杠杆有效下降。
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成为本次会议的“副旋律”,进一步放宽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削减对外资设立机构和开展业务的总资产、经营年限等数量型要求,扩大投资入股外资银行保险机构的股东范围,金融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同时,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明显加速,科创板顺利设立,注册制试点成功落地,创业板、新三板等一批重大改革相继推进,直接融资呈现加快发展的积极态势。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国内开始每隔五年左右召开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迄今已举办5次,而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总结阶段性得失,同时拟定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每次会议召开背景都是金融业发展到了不得不定向或转向的时候,而会议本身往往会结合现实国情,对我国下一步重大金融改革方向和政策“定调”,深远影响我国未来几年的金融市场发展格局。可以看到,大型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基本都是落实金融工作会的安排部署。“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因此成为国内金融业规格最高、同时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会议之一。
如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升格,变身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虽然仅仅是变更了一个词,从“全国”变成了“中央”,但其中蕴含的巨大变化却尤其值得关注。一方面,这反映了近年来,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正得到不断坚持和加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随着金融监管顶层设计的改变,金融业发展也势必面临新的变化。
针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首度举行,有行业研究经济学家甚至认为“可能成为金融行业的里程碑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共举行5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而这五次会议的重点可以分别简单概括为治乱、整固、补白、拓展、重塑。如今,26年过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又有哪些说法值得关注?(历次会议主要内容详见后文)
01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升格“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工作必须做到七个坚持
以下就是根据新华社消息,进行的划重点: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强调必须做到七个坚持: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
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同时要清醒看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
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
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促进长期资本形成。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
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会议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
02
回顾前5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究竟是如何深刻影响金融业发展走势的?
其实,今年以来,我国在金融监管机构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已有诸多动作。3月,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组建中央金融委和中央金融工委,银保监会改组成立金融监管总局,形成“一行一总局一会”的格局。10月21日,央行行长潘功胜作《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也提到了当前房地产企业、城投债券违约风险等焦点内容。但最终方向仍待本次金融工作会议定调,为金融体系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而这些也都将切身影到每一个从业者,因此,慧保天下对过往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行梳理回顾,总结其内在逻辑。
整体来看,过去五次会议改革是一以贯之的渐进式改革。总体思路有四点: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金融属于中央事权的属性。
二是问题导向突出,着力解决特定历史时期下金融领域的主要矛盾。
三是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持续推动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
四是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整顿金融乱象和强化金融监管。
以下为具体内容:
第一次(1997年11月17-19日):
内外压力下,首次金融工作会议提振信心,加强金融监管和国有银行改革
1997年,中国正面临较大的内外压力。海外方面,正值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国家普遍面临严重的经济冲击、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人民币能否扛住贬值压力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国内金融风险也在不断酝酿,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严重、资本充足率低,地方政府对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的干预过高,影响金融系统的运转。
因此,首次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无疑对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金融稳定打了一剂“强心剂”。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人民银行自身机构进行了改革,原有的省分行被撤销,改为9个大区行。
同时,以去坏账为主线,加强金融监管和国有银行改革。
1998年,成立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对金融机构党的组织实行垂直领导。
成立保监会、证监会分别负责对保险业、证券业的监管。
为保证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撤销省分行建立九大区行。
设立信达、华融、长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四大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贷款。
同时,还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定向发行特别国债,为国有商业银行充实资本金2700亿元。
这次金融工作会及后续的系列改革,我国金融秩序明显好转,金融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壮大,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成功经受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
第二次(2002年2月5-7日):
完善金融体系,金融监管“一行三会”的格局形成,改革与开放并驾齐驱
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WTO,这给金融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兑现金融服务业会在未来五年内分阶段全面对外开放的承诺。
因此,在此背景下,加强金融监管及推进国有银行改革无疑成为了本次会议的重点。
监管方面,撤销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形成金融监管“一行三会”的格局成为了打响强监管的第一枪。
商业银行改革方面,为应对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后的同业竞争,开始“快马加鞭”地启动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酝酿、统筹、部署国有银行改革方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与海外上市项目的实施上得到了一系列关键政策支持。同时,组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导中国银行业的重组上市,交行、建行、中行及工行先后在2006年底之前完成上市。
同时,会议还做出了改革农信社的决定,为此后农信社改革的全面铺开确立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指导方针。
第三次(2007年1月19-20日):
国家发展战略转变,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开启政府外汇投资
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正处在我国金融改革深化推进、全面开放融入世界之际,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发展战略正从追求经济增长为主向建设和谐社会转变,金融业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也处在一个重要发展期。
因此,与2002年的工作会议相比,此次会议提出继续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国有银行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证券和保险市场、加强宏观调控等原有议题,同时根据新时期新特点,增加了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强调外汇储备管理、发展债券市场等新内容。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汇储备飞速上升,因此,加强外汇储备经营成为一大重要任务。会后,由国务院副秘书长牵头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筹备组,随后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成立中投公司,用于有效管理外汇储备,自此我国正式开启市场化、国际化的政府外汇投资。
第四次(2012年1月6-7日):
首次提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2008年“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一方面极大地激活了当时经济,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始大规模举债、地方政府杠杆率不断抬升的“隐忧”。
为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2012年的金融工作会议中“化债”自然成为了关键议题之一,这也是历届的金融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从2014年开始,政府对融资平台的监管就进入到规范阶段,尤其是2015年《新预算法》的实施标志着地方政府举债“开前门、堵后门”的正式开始。
此外,此次会议还强调了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基调。这是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首次明确指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这也是首次对实体经济着墨尤多。在“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的政策基调之下,2012年社融规模进一步扩大。
此外,此次会议还强调了实施逆周期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提出了要规范发展债券市场、金融机构要建立全面审慎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资本管理等等,这些重要的发展思路对我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五次(2017年7月14-15日):
经济步入“新常态”,强调“稳发展、强监管、防风险”,形成“一委一行两会”金融监管格局
与前几次会议相比,这次会议所处的宏观大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宏观经济由以前的“高增长”转向了“新常态”,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矛盾突出:金融“脱实向虚”的现象也愈发明显,金融部门杠杆率攀升斜率一度超过实体部门;同时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均有下降,“影子银行”问题逐渐暴露。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提出了金融工作要把握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的四项原则,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勾画了蓝图,确立了金融政策的未来取向。
因此,加强金融监管为此次金融工作会议的“主旋律”。此次会议直指“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会后立即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扩充和强化人民银行相关职能,将过去地方政府的协调机构升级为实质性的监管机构,形成了“一委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格局。
同年11月,出台“资管新规”,对资管行业进行全面统一监管。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严厉惩治,不法金融集团风险逐步化解,一大批非法集资案件得到有序处置,金融体系内部高杠杆有效下降。
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成为本次会议的“副旋律”,进一步放宽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削减对外资设立机构和开展业务的总资产、经营年限等数量型要求,扩大投资入股外资银行保险机构的股东范围,金融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同时,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明显加速,科创板顺利设立,注册制试点成功落地,创业板、新三板等一批重大改革相继推进,直接融资呈现加快发展的积极态势。
热门资讯
关注慧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