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红首月,平安太保个险新单翻红,中国人寿同比下滑15%互联网+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21-02-24 15:48 /
个险新单喜忧参半:平安太保大打翻身仗,国寿却现两位数下滑
尽管监管明确发文《关于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人身保险公司年度业务平稳发展的通知》表示密切关注“开门红”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但在市场巨大的业绩压力之下,巨大的惯性之下,“开门红”还是一如既往的来了。

不出所料,由于2020年同期的低基数,以及险企的提前备战、激进产品、重疾定义切换等等因素,2021年的寿险开门红如预期般“红”了。

近期,上市险企纷纷发布1月份保费数据,整体增速显著回暖,即便是从交流数据中的个险新单保费数据来看,也是如此。

但热闹或许只是一时的,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寿险公司保费增速整体呈现“前低后高”态势,这也会大概率导致2021年的保费增速“高开低走”。


个险新单喜忧参半:平安太保大打翻身仗,国寿却现两位数下滑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严格的物理隔离之下,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受到一定冲击,尤其是对于开门红准备不足的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来说,1月新单保费出现显著负增长。其后,新冠疫情延续,其带来的影响也一直持续全年,平安人寿、太保寿险等在全年都出现了新单保费的显著负增长。

2021年1月,上述公司显然都吸取了经验教训,再加上去年基数较低的因素,大部分公司公司都实现了“开门红”,但也不乏“例外”。

交流数据显示,就上市险企最核心的个险新单保费而言,1月份“老七家”累计约1100亿元,同比增长约14%,其中:中国人寿500亿元、平安人寿280亿元、太保寿险120亿元、新华保险55亿元、泰康人寿40亿元、人保寿险40亿元、太平人寿60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5%、50%、70%、30%、20%、0%、25%。

很显然,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太平人寿等去年1月表现惨淡的寿险公司都成功打了“翻身仗”,实现同比高增长。

中国人寿成为最大的意外,其个险新单保费同比下滑15%,这主要是由于其2020年基数过高导致的。尽管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但从绝对数值来看,其市场地位依旧相当牢固,与第二名的平安人寿相比,高出将近1倍。

与之不同的新华保险,在2020年1月高增长的基础上,2021年继续高歌猛进,实现30%的同比增速,这与其基数较小有着莫大关系,2021年1月也仅55亿元,在“老七家”中排名第五。

人保寿险在2021年1月实现个险新单0增长,这也与其去年同期增长较快有一定关系。

总保费表现反转:平安、国华依旧负增长,国寿、新华增速超两位数

尽管2021年1月平安人寿的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大幅上扬,但就首月的总保费而言,其依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增长,与国华人寿一道,成为2021年1月七家上市寿险公司中,仅有的两家总保费出现负增长的寿险公司之一——原保费收入991.94亿元,同比增速-5.16%。

也由于其在集团公司中的特殊地位,平安集团整体保费收入都因此受到拖累,1月原保费收入1348.49亿元,同比增速-5.54%。成为四大上市保险集团公司中,唯一一家保费负增长的公司。

很显然,对于平安人寿来说,由于2020年的糟糕业绩,2021年依然是压力重重的一年。

除平安人寿、国华人寿外,其余上市寿险公司或得益于强劲的新单保费增速,或得益于续期保费收入,1月的总保费收入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正增长:中国人寿2189亿元,同比增速13.13%;太保寿险565.22亿元,同比增速8.79%;太平人寿368.65亿元,同比增速3.88%;人保寿险358.18亿元,同比增速3.93%;新华保险346.3亿元,同比增速12.78%。

去年开门红期间新单保费表现抢眼的中国人寿,虽然今年新单保费负增长,但在续期保费的拉动之下,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的正增长。新华保险也在续期、新单的双重拉动之下,实现两位数正增长。

提前开打、产品激进、大举增员、重疾定义切换,助力险企锁定开门红胜局

纵观上市险企开门红业绩表现,一旦表现较好,无外乎提前开打、产品激进、大举增员等几个举措,但2021年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即,重疾定义切换,给保险公司“炒停售”创造了借口。

提前开打:

尽管过去几年无论是平安人寿还是太保寿险均有意淡化开门红,以彰显公司的彻底转型,但在2021年巨大的业绩压力面前,“淡化开门红”不再被提及,反而被加倍强化,纷纷在2021年之前提前布局开门红。

据统计,几大上市险企中,中国平安2021年开门红启动时间为11月1日,较2020年提前43天;新华保险为12月1日,提前14天;中国太保为10月9日,提前足足53天;而启动时间最早的中国人寿则是9月20日,较2020年提前20天。尤其是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开门红启动时间大幅提前。

产品激进:

巨大的业绩压力之下,为增加产品吸引力,上市险企主推的开门红产品保障期限、交费期限都进一步缩短,万能险结算利率相应有所提高。

其中,从交费方式来看,交费期限多为3年/5年/10年;从保险期间来看,从2020年开门红的15进一步缩短至 10年期及以下。例如中国人寿的开门红新产品“鑫耀东方年金保险”,是一款典型的“交3保10”产品;平安人寿的“金瑞人生21”是“交3/5/10保10/15”;太保寿险的“鑫享事诚”则为“交3/5保7”。

就产品的收益率而言,各公司也给出了最大的诚意,中国人寿开门红新产品绑定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最高可达5.1%;平安人寿匹配的万能账户结算利率也在5%以上;太保寿险的万能账户结算利率在8月出现下调,但也高达4.9%。

借助重疾定义切换“炒停售”:

2021年2月1日,是重疾险新旧定义的切换之日,在“定义切换后重疾险将涨价”的鼓动之下,全行业在1月份掀起了一股“炒停售”的热潮,虽然重疾险相较年金险件均保费较低的,但巨量的投保,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行业的新单保费增长。


提前储备人力:

代理人数量、产能始终是影响险企开门红表现的关键要素之一。也因此,在每年的三季度保险公司往往都会进行广泛的增员和培训,为开门红进行人力储备。

据悉,进入2020年三季度之后,各险企均加大了人员招募和培训的力度,并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强代理人的自信心,同时调动其展业积极性。这成为一些险企人力快速增长、保费快速增长最重要的原因。

例如,新华保险有关负责人在介绍2021年开门红的备战情况时也指出,将实施“两大两备”,两大一是大增员,二是大培训;两备一是备客户,二是备产品。也强调了增员的重要性,而这正是新华保险2020年开门红高增长之后,2021年仍能持续高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太保寿险在2020年12月发布了“30周年庆典版活力基本法”,打破过去仅以组织定考核的方式,以助推组织发展和个人绩优两大引擎为核心,建立组织发展体系和“直辖直增直育”的商业模型,同时突破性地提出了双继承制度,稳定军心。

太平人寿也在2021年牛年伊始,推出“犇计划”人才招募方案,孵化津贴发放时间三个月,同时还提出了全面的培训体系、荣誉体系以及科技赋能。

全年高开低走格局或已注定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开门红之所以能够实现,除险企自身努力之外,其他一些环境因素也不忽视:

疫情冲击之下,宏观经济不振,全球加速进入低利率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走低,而与此同时,由于保险产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逆周期属性,其收益率相较银行理财产品呈现明显优势。

同时,由于大资管新规的实施,银行理财产品不再承诺刚性兑付,而保险产品依然刚性兑付,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也能大大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尤其是疫情影响收入增速预期,人们的消费倾向变得更为保守的情况下,储蓄、保险等确定性更强的金融产品更受到消费者欢迎。

这些要素都成为助推人身险公司发展的有利环境因素,但整体来看,2021年的人身险却很有可能是“高开低走”的一年。

一是2020年一季度新单保费明显负增长以至于基数较低是2021年1月份大多数上市险企新单保费高增长的关键原因之一,随着后续疫情导致的负增长因素减弱,这种高增长也就失去了最主要的理由。

二是重疾险“炒停售”之后,重疾险市场出现了一定的空档期,不仅消费者需求提前释放,很多保险公司甚至都未能及时推出新的重疾险产品,前期重疾险带来的高增长也会因此停滞。虽然险企会将销售策略转向理财型产品,但能否打出第二波高潮,还难下定论。

三是开门红过后,当公司激励政策不再,一切恢复常态化,面对重疾险更加饱和的市场,更加理性的消费者,保费收入增速放缓也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因此判断,2021年人身险市场保费增速将整体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趋势,对于人身险公司来说,压力依然在继续。

更重要的是转型压力还在增加。出于转型考量,过去几年,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为代表的险企曾有意淡化开门红,但如今,其又重新高举开门红大旗。一些原本不重视开门红的小公司也开始加大对于开门红的投入力度,对他们来说,开门红稳了,后面就轻松了,就可以腾出手来做更多的其他的考量。

这是业绩压力之下的不得已之举,还是行业转型开倒车?


< END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