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家高校、部门、机构参与!中央财经大学第二届龙马保险论坛成功举办,以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应对不确定性行业动态

5月17日,主题为防范保险业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二届龙马保险论坛在学院南路校区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包含4个主旨演讲,12个平行会场(19个分论坛),报告内容涵盖巨灾风险、智能保险、保险交叉前沿、风险管理、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医疗保险、农业保险、保险科技、保险经济学、社会保障等诸

5月17日,主题为“防范保险业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二届龙马保险论坛在学院南路校区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包含4个主旨演讲,12个平行会场(19个分论坛),报告内容涵盖巨灾风险、智能保险、保险交叉前沿、风险管理、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医疗保险、农业保险、保险科技、保险经济学、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论坛由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主办,由《保险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Risk Sciences三个期刊提供学术支持。

论坛合影

第二届龙马保险论坛自启动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辽宁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广东金融学院、海南大学等50余所高校的师生,以及40余个政府部门及金融保险机构的专家参与,投稿论文百余篇。

上午,论坛在学术会堂202报告厅开幕。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梁涛分别致辞。我校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院长周桦主持了开幕式。

论坛现场

马海涛对中央财经大学第二届龙马保险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同时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保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健康增长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财经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保险高等教育的学校,保险学科是新中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建立的保险系科。学校重视保险保障相关学科的发展,积极推进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努力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他强调,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防范保险业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会议将聚焦新“国十条”相关前沿问题,在巨灾保险、智能保险、风险管理、健康保险、农业保险、保险科技、社会保障等领域开展学术交流,深入研讨各自的新发现、新思路、新方法,推动保险学科的理论进步与行业的实践发展,为保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智慧。

马海涛致辞

梁涛发表主旨致辞,围绕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重点提出系统性思考。他指出,推动行业转型,必须树立八大理念:坚持保险姓保、保险为民、可持续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长期主义、差异化发展、坚守风险底线与科技支撑。

围绕行业改革重点,梁涛深入剖析当前保险业六个薄弱环节:一是普惠保险覆盖面不足,难以有效服务基层民生;二是再保险能力与我国经济体量不匹配;三是巨灾保险体系建设滞后,住宅保险覆盖严重不足;四是航运保险承保能力有限,难以支撑国家战略;五是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碎片化,标准缺失,人民群众获得感不足;六是资产负债匹配能力薄弱,影响行业稳健运行。

他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改革破局,以科技赋能,补足短板,构建普惠、公平、可持续的现代保险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保险力量。

梁涛致辞

周桦主持

致辞结束后,论坛进入主旨演讲环节。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庄乾志,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周恕弘,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所副所长吴萨分别作主旨演讲。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副院长王丽珍、郑苏晋分别主持了主旨演讲环节。

刘尚希作了题为“风险分配与‘社商融合’——以健康风险为例”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风险分配是通过契约完成的,国家治理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风险分配问题,风险分配的重要性要大于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以健康风险为例,通过家庭支持、慈善捐助、商业保险、社会保险及财政补助等方式可以实现部分转移,但广泛扩散后将演化为经济和社会风险的循环累积,增加社会不确定性与治理压力。在高度分工和复杂协同的现代社会,健康风险已非孤立事件,而是系统性问题,亟需以战略视角重塑健康风险治理框架,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风险对冲机制。他强调,面对健康风险挑战,应构建系统性、协同性的治理逻辑,推动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功能协同、制度融合,形成稳固的社会“安全网”与“减震器”。

刘尚希作主旨演讲

庄乾志作了题为“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保险再保险的功能作用”的主旨演讲。他指出,现阶段无论从国内金融市场视角,还是从全球保险行业视角,我国保险业都在发展体量、业务结构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发展空间。未来10年是中国保险业的补缺口时期和大发展时期,加快保险再保险业改革发展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是深化金融功能的核心任务。

他还指出,要大力发展再保险市场,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安全保驾护航:一是要培育资本充足、治理规范、专业水平高的国家再保险公司;二是要加快中国再保险企业的“走出去”步伐,提升服务中国经济双循环和制度型开放的水平;三是要提升发挥再保险赋能行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功能价值;四是要重塑经营理念,摒弃传统发展模式,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庄乾志作主旨演讲

周恕弘(Chew Soo Hong)做了题为“【Undue Hazard】 From Individual Sense of Security to Societal Security”的主旨演讲。该演讲从“什么是风险?”切入,探讨了风险的定义,强调风险是一种“感受”,并不只是客观不确定性的反映,个体的期待、焦虑、开心、绝望、乐观、悲观等情绪状态,还有事件的时间特性等都会影响个体感受,相关讨论极大地扩充了风险的内涵。他还提出Undue Hazard(冤险)是连接个人安全感与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社会安全是建立在个人通过减少冤险而提升个人安全感的基础上的。

他最后通过给出个人安全感的行为定义,并通过相关的不安全溢价来量化个体对安全的需求,提出用带权效用理论(weighted utility)代替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以更好的刻画风险决策。他的研究内容显著地拓宽了保险领域研究边界,更为行为经济学与保险精算学的跨学科融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

周恕弘作主旨演讲

吴萨做了题为“在‘十五五’时期更好发挥好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十五五”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承前启后的关键五年,科学研判“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特征是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前提和关键。他指出,我们处在一个内在和外在风险俱存的环境中,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同时人口新特征新趋势带来了持续挑战,养老金可持续性问题、医保基金收支压力、消费市场规模下滑等多重风险产生。他强调,在有限认知、有限资源的背景下,可以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应对社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风险。保险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发挥着“经济安全网”“社会保障网”和“灾害防控网”的重要作用,可以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未来保险业大有可为。

吴萨作主旨演讲

王丽珍主持

郑苏晋主持

下午12个平行会场举行了19场分论坛,共84位参会人员作了专题报告,涉及巨灾风险、智能保险、风险管理、保险交叉前沿、健康保险、财产保险、保险高质量发展等相关主题。报告的专家学者、师生们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开展了深入交流探讨。

应对气候变化 构建我国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分论坛

人工智能+巨灾风险与保险分论坛

风险管理实证研究前沿分论坛

保险交叉前沿I分论坛

保险经济学分论坛

社保精算分论坛

财产保险I分论坛

保险交叉前沿II分论坛

健康保险I分论坛

人身保险I分论坛

健康保险II分论坛

高质量发展分论坛

养老保险分论坛

财产保险II分论坛

保险科技分论坛

人身保险II分论坛

风险管理分论坛

农业保险分论坛

医疗保险分论坛

论坛闭幕式由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副院长王丽珍主持。闭幕式上,论坛支持期刊Risk Sciences保险与社会保障领域主编、北京大学副教授贾若针对该期刊的办刊宗旨、投稿要求等进行了分享和介绍。

贾若宣讲期刊Risk Sciences

之后,论坛进行了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周恕弘教授、周桦院长和郑苏晋副院长分别为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发了荣誉证书。获奖作者纷纷发表了获奖感言,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优秀论文一等奖颁奖

优秀论文二等奖颁奖

优秀论文三等奖颁奖

本次论坛在第一届龙马保险论坛的基础上,为专家学者持续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来自高校和业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充分探讨保险业如何发挥防范风险的职能,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未来,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将持续开展相关学术交流活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积极为我国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