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平安太保第三季度净利润齐下滑:资产负债难匹配,已成行业首要难题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燕梳新青年信息科技)
/ 慧保天下 / 2023-11-29 17:38 /
近日,上证指数又双叒叕跌破3000点大关,A股保卫战再度高调打响,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后,才稍稍有了止跌回升的态势,到10月27日,终于再度回到3000点之上。 然而保险业的日子并不好过,部分上市险企刚刚发布的三季报,保险股就集体走弱。这些险企第三季度净利润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近日,上证指数又双叒叕跌破3000点大关,A股保卫战再度高调打响,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后,才稍稍有了止跌回升的态势,到10月27日,终于再度回到3000点之上。
然而保险业的日子并不好过,部分上市险企刚刚发布的三季报,保险股就集体走弱。这些险企第三季度净利润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三家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99.1%、12.45%、54.4%。资产端失利是这些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最重要的原因。
萎靡的资产端、一再下跌的股市,一次次冲击着投资者的心理底线,保险业界人士更是心忧不已。相较当前最热门的话题,监管规范开门红,力行银保渠道报行合一,且有意将其扩展至个代、专业中介等渠道,乃至偿付能力压力等,来自资产端的压力,对于资产负债匹配、利差损的担忧,才是保险行业当下压倒一切的、最大的焦虑来源。
更难的是,当前的大趋势下,保险业资产端很难走出独立的行情,资产负债不匹配的问题也会持续困扰行业。
01
上市险企三季度净利润大幅下滑,保险业资产端压力山大
当下保险公司资产端的压力有多大?
目前,人身险公司在进行内含价值测算时,设定的长期投资回报假设一般在5%左右,这一假设是险企基于目前资本市场状况、本公司当前和预期的资产分配及主要资产类型的投资回报而厘定的。
例如,中国人保集团半年报显示,内含价值各种假设中,人保寿险以及人保健康采用的投资收益率假设均为每年5%。
中国人寿半年报没有公布投资收益假设,但是其半年报显示,其2023年上半年内含价值变动中,投资回报的差异为-149.42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其实际投资收益率已经明显低于假设投资收益率。
中国平安的内含价值计算中所采用投资回报假设,是非投资连结型寿险资金的未来年度每年投资回报率为自4.75%起,第2年增加至5.0%此后保持不变。投资连结型资金的未来投资回报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适当上调。
中国太保半年报公布的长期险业务的未来投资收益率假设也是5%。新华保险在计算内含价值时候采用的投资回报率假设,因险种而异,但均在5%-6%之间。
相对较高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与当下险企的实际投资收益率,已然形成了某种鲜明的对比。
同样是根据2023年半年报:
中国人保集团,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4.9%,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4.4%;
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为3.41%,净投资收益率为3.78%;
中国平安,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4.1%,年化总投资收益率3.4%,年化净投资收益率3.5%;
中国太保,综合投资收益率2.1%(非年化,下同)、总投资收益率2.0%、净投资收益率2.0%;
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率为3.7%,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3.4%。
到三季度,资本市场继续走低,保险公司资产端的表现更加惨淡:
三季度末,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为2.81%,净投资收益率为3.81%,总投资收益率相较半年报数据下滑明显;
中国平安三季报没有公布总投资收益率,但是综合投资收益率3.7%,相较半年报时的4.1%,有显著下降,年化净投资收益率4.0%,相较半年报时的3.5%有明显提升;
中国太保,年化的投资资产净投资收益率为3.0%,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2.4%,亦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其结果就是,如前文所述,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
中国人寿在三季报中表示,投资收益持续承压,主要受复杂严峻的资本市场环境影响。2023年第三季度,国内债券利率低位波动,中枢进一步下行,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压力持续;股票市场延续低位震荡,公开市场权益品种收益压力进一步加大。
02
资产负债不匹配才是当下行业真命题,然而短期内仍无解
上市公司尚且如此,中小公司感受到的来自资产端的压力,资产负债匹配的压力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其负债端成本往往要高于上市险企。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二季度末,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为27.15万亿元,上半年财务投资收益率(年化,下同)3.22%,综合投资收益率4.33%,与险企通常采用的5%的长期险业务投资收益率假设,也相差颇大。
这其中,普遍为中小险企的非上市险企由于资产规模小,投资端的波动性相对更大,有统计显示,6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在上半年的财务投资收益率中位数为3.72%,其中有5家公司财务收益率超过5%,也有个别公司为负数。
虽然对于长周期的保险业来说,投资收益一时的高低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长周期内的整体表现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当下的持续低迷的投资收益率,已经让不少业界人士深感焦虑。
有业内人士直言,相较于偿付能力压力,资产负债不匹配的问题,才是当下最要紧的问题。尤其上半年,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人身险企保费普遍大幅增长,然资产端却持续低迷,两相对照之下,更加剧了这种压力。
据悉,一些险企,尤其是中小险企,由于产品集中度较高,一旦产品到期往往会面临比较高的现金流压力,不得不利用相对低费率、高手续费率的趸交产品来获得业务收入。
虽然明明知道这类型产品会进一步加重公司负债成本,不利于公司转型,但面对迫在眉睫的现金流压力,仍不得不下注这些低价值产品。
而这些低价值产品,由于收益率高、手续费率高,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险企经营负担。周而复始中,中小险企普遍感受到了一种“饮鸩止渴”的感觉。
10月,保险保障基金发布《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将去年以来我国保险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归纳为六个方面,其中第一条就事关投资端:《报告》称,行业“投资端存量问题与新增风险并存”。
一是权益市场波动加剧,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2022年全年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分别下跌 15.13%、21.63%和29.37%。受此影响,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的财务收益率、综合收益率大幅下滑,创近年来新低。在长期股权投资方面,保险机构整体开展股权投资相对较晚,在项目筛选、资产运营和退出安排等方面存在经验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股权投资后续管理面临较大挑战。同时,当前行业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风险处于较高水平。
二是债务展期常态化,信用风险防控压力尚存。2022年我国债券市场违约风险释放减缓,但展期债券的数量和金额均较上年大幅增长,未来演变为实质性违约的可能性仍然较高。房地产行业仍是2022年债券违约和展期事件发生的主要领域,保险资金部分信用债及非标类产品投资涉及地产、城投等强周期行业,后续仍需重点关注相关资产质量变化。
三是资产配置难度加大,资负匹配有待增强。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利率中枢长期低位运行以及结构性资产荒有所加剧的背景下,找到与保险产品期限结构匹配、成本收益匹配的合意资产具有较大难度。
监管部门近来大力压降负债端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险企的资产端压力,但面对跌跌不休的股市,这种压力又在不断上演。
虽然监管已经有所表态,未来会进一步通过报行合一等压降中介渠道手续费率、下调预定利率,进一步压降负债成本,但到手的保费无处可投,却仍将在长时间内困扰行业。
更难的是,保险公司资产端的收益情况取决于保险公司操作,但更取宏观经济形势,国债收益率不断下移的大趋势下,保险业资产端很难走出独立的行情,这也就意味着,短期内,业界人士对于资产负债不匹配的焦虑,不会有真正的解决方案。
然而保险业的日子并不好过,部分上市险企刚刚发布的三季报,保险股就集体走弱。这些险企第三季度净利润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三家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99.1%、12.45%、54.4%。资产端失利是这些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最重要的原因。
萎靡的资产端、一再下跌的股市,一次次冲击着投资者的心理底线,保险业界人士更是心忧不已。相较当前最热门的话题,监管规范开门红,力行银保渠道报行合一,且有意将其扩展至个代、专业中介等渠道,乃至偿付能力压力等,来自资产端的压力,对于资产负债匹配、利差损的担忧,才是保险行业当下压倒一切的、最大的焦虑来源。
更难的是,当前的大趋势下,保险业资产端很难走出独立的行情,资产负债不匹配的问题也会持续困扰行业。
01
上市险企三季度净利润大幅下滑,保险业资产端压力山大
当下保险公司资产端的压力有多大?
目前,人身险公司在进行内含价值测算时,设定的长期投资回报假设一般在5%左右,这一假设是险企基于目前资本市场状况、本公司当前和预期的资产分配及主要资产类型的投资回报而厘定的。
例如,中国人保集团半年报显示,内含价值各种假设中,人保寿险以及人保健康采用的投资收益率假设均为每年5%。
中国人寿半年报没有公布投资收益假设,但是其半年报显示,其2023年上半年内含价值变动中,投资回报的差异为-149.42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其实际投资收益率已经明显低于假设投资收益率。
中国平安的内含价值计算中所采用投资回报假设,是非投资连结型寿险资金的未来年度每年投资回报率为自4.75%起,第2年增加至5.0%此后保持不变。投资连结型资金的未来投资回报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适当上调。
中国太保半年报公布的长期险业务的未来投资收益率假设也是5%。新华保险在计算内含价值时候采用的投资回报率假设,因险种而异,但均在5%-6%之间。
相对较高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与当下险企的实际投资收益率,已然形成了某种鲜明的对比。
同样是根据2023年半年报:
中国人保集团,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4.9%,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4.4%;
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为3.41%,净投资收益率为3.78%;
中国平安,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4.1%,年化总投资收益率3.4%,年化净投资收益率3.5%;
中国太保,综合投资收益率2.1%(非年化,下同)、总投资收益率2.0%、净投资收益率2.0%;
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率为3.7%,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3.4%。
到三季度,资本市场继续走低,保险公司资产端的表现更加惨淡:
三季度末,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为2.81%,净投资收益率为3.81%,总投资收益率相较半年报数据下滑明显;
中国平安三季报没有公布总投资收益率,但是综合投资收益率3.7%,相较半年报时的4.1%,有显著下降,年化净投资收益率4.0%,相较半年报时的3.5%有明显提升;
中国太保,年化的投资资产净投资收益率为3.0%,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2.4%,亦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其结果就是,如前文所述,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
中国人寿在三季报中表示,投资收益持续承压,主要受复杂严峻的资本市场环境影响。2023年第三季度,国内债券利率低位波动,中枢进一步下行,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压力持续;股票市场延续低位震荡,公开市场权益品种收益压力进一步加大。
02
资产负债不匹配才是当下行业真命题,然而短期内仍无解
上市公司尚且如此,中小公司感受到的来自资产端的压力,资产负债匹配的压力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其负债端成本往往要高于上市险企。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二季度末,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为27.15万亿元,上半年财务投资收益率(年化,下同)3.22%,综合投资收益率4.33%,与险企通常采用的5%的长期险业务投资收益率假设,也相差颇大。
这其中,普遍为中小险企的非上市险企由于资产规模小,投资端的波动性相对更大,有统计显示,6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在上半年的财务投资收益率中位数为3.72%,其中有5家公司财务收益率超过5%,也有个别公司为负数。
虽然对于长周期的保险业来说,投资收益一时的高低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长周期内的整体表现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当下的持续低迷的投资收益率,已经让不少业界人士深感焦虑。
有业内人士直言,相较于偿付能力压力,资产负债不匹配的问题,才是当下最要紧的问题。尤其上半年,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人身险企保费普遍大幅增长,然资产端却持续低迷,两相对照之下,更加剧了这种压力。
据悉,一些险企,尤其是中小险企,由于产品集中度较高,一旦产品到期往往会面临比较高的现金流压力,不得不利用相对低费率、高手续费率的趸交产品来获得业务收入。
虽然明明知道这类型产品会进一步加重公司负债成本,不利于公司转型,但面对迫在眉睫的现金流压力,仍不得不下注这些低价值产品。
而这些低价值产品,由于收益率高、手续费率高,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险企经营负担。周而复始中,中小险企普遍感受到了一种“饮鸩止渴”的感觉。
10月,保险保障基金发布《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将去年以来我国保险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归纳为六个方面,其中第一条就事关投资端:《报告》称,行业“投资端存量问题与新增风险并存”。
一是权益市场波动加剧,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2022年全年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分别下跌 15.13%、21.63%和29.37%。受此影响,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的财务收益率、综合收益率大幅下滑,创近年来新低。在长期股权投资方面,保险机构整体开展股权投资相对较晚,在项目筛选、资产运营和退出安排等方面存在经验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股权投资后续管理面临较大挑战。同时,当前行业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风险处于较高水平。
二是债务展期常态化,信用风险防控压力尚存。2022年我国债券市场违约风险释放减缓,但展期债券的数量和金额均较上年大幅增长,未来演变为实质性违约的可能性仍然较高。房地产行业仍是2022年债券违约和展期事件发生的主要领域,保险资金部分信用债及非标类产品投资涉及地产、城投等强周期行业,后续仍需重点关注相关资产质量变化。
三是资产配置难度加大,资负匹配有待增强。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利率中枢长期低位运行以及结构性资产荒有所加剧的背景下,找到与保险产品期限结构匹配、成本收益匹配的合意资产具有较大难度。
监管部门近来大力压降负债端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险企的资产端压力,但面对跌跌不休的股市,这种压力又在不断上演。
虽然监管已经有所表态,未来会进一步通过报行合一等压降中介渠道手续费率、下调预定利率,进一步压降负债成本,但到手的保费无处可投,却仍将在长时间内困扰行业。
更难的是,保险公司资产端的收益情况取决于保险公司操作,但更取宏观经济形势,国债收益率不断下移的大趋势下,保险业资产端很难走出独立的行情,这也就意味着,短期内,业界人士对于资产负债不匹配的焦虑,不会有真正的解决方案。
热门资讯
关注慧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