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内地与香港保险业交流的四波浪潮,回归25周年是深度融合的开始行业动态
提及香港保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前几年内地客户热衷赴港投保,为推动香港保险业立下汗马功劳;或许还会想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2019年正式发布以后,给两地保险业深度融合创造的无限想象空间……
但其实,从香港回归之前,两地保险业就已经有了深入的交流,迄今已先后掀起四波高潮……
01
第一波,人才交流,保险国企领头人赴港任职似乎是必修课
上世纪70年代末内地保险复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国内缺乏专业人才,很多公司都从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引入成绩优秀的保险职业经理人,这些人为内地保险业带来了发达保险市场的成功经验,也带来了创新的业务模式——个人代理人模式就是友邦保险率先引入国内的,为推动中国保险业告诉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除了香港本地保险职业经理人的北上之外,因为太平保险集团、民安保险等若干国有保险企业总部位于香港,大量国有巨头险企的高管先后被派往香港担任要职,因此香港也成为这些公司培养高级管理人员的重要基地之一。
在那里,这些高管对于发达保险市场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体会,也对其后来的工作产生了直接影响。
例如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秦道夫,曾在1975年调任香港民安保险公司任副总经理、副董事长,中国再保险(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
例如前中国人寿集团总裁杨超,曾任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兼任香港上市公司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再例如业界所熟知的前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1989年曾被派往香港,先后任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香港分公司助理总经理,太平人寿保险公司香港分公司高级副总经理。
而现任四大保险央企一把手,也多有在香港,尤其是太平保险集团担任要职的经历。
截至2021年底,香港共有164家保险主体,其中90家经营一般保险业务,54家经营长期保险业务,其余20家经营综合业务。其中有70家公司注册在香港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几乎所有知名的保险集团都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地区管理总部。
02
第二波,内地经济崛起,赴港投保人数不断刷新记录
从2010年开始,内地客户赴港投保新单保费快速增长,2010年仅44亿港元,至2015年达到316亿港元,六年时间增长近十倍。对于香港保险的追捧,也已经从广东地区扩展了全国多数地区。
2016年内地客户赴港投保更是达到一个高潮,根据香港保险监理处提供的数据,2016年前三季度,内地客户赴港投保产生的新单保费已经达到了489亿港元,远超2015年全年的316亿港元,在香港保险业总新单保费中的占比也达到了37%,将近四成。
这主要是因为2016年11月外汇管理局关闭了内地客户买香港保险可以刷银联卡的权限,导致在关闭前大量的内地客户去刷卡买香港保险,刷了727亿港元。
这之后内地客户投保逐渐回归平稳,每年四五百亿港元保费。
到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肆虐,各地强化防疫政策,内地客户赴港投保迅速冰冻。
数据显示,1997年到2021年,短短25年,香港保费规模由520亿港元增至6,027亿港元,保险深度由3.8%上升到21.1%,位居世界第一;保险密度由8,025港元/人上升到81,446港元/人,位居世界第二。世界前20大保险公司均在港经营,共有17间上市保险公司,占去年底香港资本市场总市值5.5%,成为香港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03
第三波:内地资本密集布局香港保险业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内地客户赴港投保似乎迎来转折点的同时,内地资本赴港投资保险公司却已经形成一种潮流,香港保险热迎来又一波高潮,其背后是中国已然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例如,恒安标准人寿布局香港保险业,收购母公司英国标准人寿在香港的子公司,标准人寿保险(亚洲)有限公司。
而在这之前,早已经有一批内地资本开始布局香港保险业,例如复星集团,早在2013年就投资设立了鼎睿再保险。福建泰禾集团也于2016年6月,以80亿港元的代价收购了香港大新金融集团的附属公司大新人寿保险、大新保险服务及澳门人寿股份。
曾经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九鼎集团一度也曾大力布局保险业,香港也成为其收购保险公司的首选地,于2016年斥资逾百亿港元收购了香港富通保险。
此外,互联网巨头腾讯,在内地多点布局保险业后,也于2017年初宣布将联手高瓴资本以及英杰华人寿共同发展原英杰华位于香港的子公司,着力发展数字保险。
除此之外,也早有一些内地大型企业设立的自保公司在香港成立,例如中石化的自保公司、中海油的自保公司以及中国广核集团的自保公司。
彼时,受全球经济的影响,中国企业开始热衷于海外投资,而国内保险企业的崛起,也令诸多资本意识到了保险业在吸纳低成本资金方面的独特优势。而选择在香港投资设立保险公司显然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对于专业再保险公司以及专属自保公司而言,在香港注册还能享受到特殊的优惠政策。更加国际化的香港保险市场,在人才、资源、信息、监管等方面也都要更加成熟。
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近些年来,内地客户赴港投保香港保险的热情持续高涨或也是吸引内地资本投资香港保险业的一个理由,可以为内地高净值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
目前,在港中资保险公司共有24家,主要都是香港回归后设立的,对推动香港成为世界保险中心乃至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04
第四波,回归25周年,内地香港保险业深度融合的开始
近年来,由于外汇政策调整、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内地赴港投保客户锐减,但两地的融合发展却在同一时间进入了更深层次的阶段——粤港澳大湾区来了。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有力举措,也是保持香港和澳门地区长期繁荣稳定和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重大创举。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后,两地相关部门积极推动规划落地,一系列具体的支持政策相继出台。
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极大促进了大湾区保险市场和保险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两份重磅文件。
之后,国务院又明确支持广州南沙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设立,在跨境车险、跨境医疗险方面先行先试。这为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三地各有侧重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建设,发展跨境保险试点、特色保险服务以及民生保障跨界合作等绘制好蓝图规划。
香港方面,自2019年3月以来,特区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保险业发展的措施。包括为海事和专项保险在内的合资格保险业务提供利得税率减半,拓宽在香港地区成立的专属自保保险公司的可承保风险范围以及优化监管保险集团的法律框架。
除此以外,保险相连证券的专属规管制度及资助先导计划顺利推出,以配合中央政府支持内地保险公司在香港地区发行巨灾债券。2021年10月1日,中再产险在香港成功发行巨灾债券,为减少内地因台风造成的损失风险募资3000万美元。
香港的保险公司也开始谋求北上,例如富卫集团就曾在内地进一步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后,有意在内地申请一块保险集团牌照,只是目前尚未实现。
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在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互联互通不断强化之下,这块热土无疑将成为最具保险业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多家险企均已经谋求在该区域大展宏图,早早就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
例如,总部位于香港的中国太平,仅2021年就为大湾区近20万家实体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6万亿元人民币,创新推出的跨境车辆保险为近万名跨境车主提供保障,成功举办大湾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创新推出澳门巨灾保险、跨境医疗保险,成立太平医疗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打造医康养服务生态等,累计在大湾区投资总额接近800亿元人民币。
在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前行的航道上,离不开金融业的鼎力支持,而保险业作为金融业重要组成部分,也理应在服务大湾区建设中取得新突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