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不住的香港保险:内地半年贡献300多亿保费,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8-12-14 11:15 /
8月31日,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上半年香港保险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内地与香港监管同时施压,但内地居民赴港投保依然热情高涨, 上半年贡献的新单保费收入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在香港当地新单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也不断升高。 数据显示,香港保险行业上半年总保费收入2075亿港元,同比增长12.2%。其
8月31日,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上半年香港保险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内地与香港监管同时施压,但内地居民赴港投保依然热情高涨,上半年贡献的新单保费收入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在香港当地新单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也不断升高。
 
数据显示,香港保险行业上半年总保费收入2075亿港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内地客户贡献新单保费收入301亿港元,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316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新单保费(815亿)的比例也达到了37%,而2015年底,这一比例还仅为24%。
                  
今年以来,内地外汇管理部门以及保险监管部门都对内地居民赴香港投保一事予以了密切关注,先后出台一系列举措,意在防范资金外流以及赴港投保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一些违规行为,香港保险监管部门也积极响应,对内地居民赴港投保行为进一步规范,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这些举措显然并没有起到预期中的作用。
 
针对香港保险,有关部门采取的一系列举措:
☞2016年2月,外管局表示,将对通过中国银联发行的信用卡购买金融产品实施每次5000美元的上限。
☞2016年4月22日,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提醒内地居民由于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在法律、监管、产品设计等层面的诸多差异,希望广大消费者赴港购买保险留心以下风险,谨慎投保。
☞2016年5月下旬,保监会内部下发《关于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保监局应依法查实、取缔和处罚为促成交易而开展宣传、招徕的销售境外保险产品的行为,要求各地保监局未来关注通过“境内介绍、境外签单、境外承保”方式变相到境内非法销售保险产品的情况。
☞7月11日,香港媒体报道称,香港保险业监理处近日对香港主要保险机构下发了相关文件,要求从9月1日起,内地客户投保香港保险需要额外签署一份“内地人士在港投购人身/寿险保单重要资料声明书”,声明书中对销售过程、保单红利、汇率等风险进行定义并提醒,同时要求中介机构在向内地客户销售时需逐一向消费者解释说明清楚,避免销售误导的发生。
☞2016年7月下旬,保监会稽查局联合北京保监局实地走访北京地区四家外资寿险公司和两家中介机构,摸底调研非法销售香港保险产品的相关情况。

对于这样的局面,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已在意料之中。某大型保险经纪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市场化行为并不是监管能够约束的,保监会已经做了该做的,但是对非保险机构售卖香港保险并没有管理权限。
 
据他介绍,目前市场上销售香港保险的主要机构不是保险机构,而是某些新成立的财富公司,他们通过论坛和线下活动,继续高调售卖,保险监管也鞭长莫及。“相反,媒体的聚焦,监管的关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跟激发了人们购买香港保险的欲望。”
 
除了无法有效监管的原因外,显然,内地经济不景气,人民币下行预期加剧,配置美元资产的需求强烈才是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趋之若鹜的最根本原因,而这种情况,在今年上半年并没有缓解。
 
有香港保险从业者认为,内地一些地方出台的个别政策对保险消费者的心理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更倾向于香港保险。例如,《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对被执行人拥有的人身保险产品财产利益执行的通知》强调,人身保险也可以作为法院强制执行的对象,让保险可以避债的说法不再成立;再例如,黑龙江哈尔滨地税局向分红保险开征个人所得税,也让保险可以避税的说法不再成立。这一系列负面消息叠加影响了内地保险消费者的投保倾向。
 
但也有内地从事香港保险的人士对上述观点表示并不赞同,他表示,香港保险也不能避债。
 
上述保险经纪公司人士更是坦言,在销售香港保险的过程中,销售误导的情况也普遍存在,这也是部分客户选择投保香港保险的直接原因。他举例称,他的一个高端客户就是因为听信销售人员所说的“通过香港保险可以转移财产和避税”之后才选择投保香港保险,但移民之后才发现,这种说法根本不成立,所移民国家仍然会对这部分财产征收重税。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