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时刻,财险业八大猜想:三期费改强压车险费用,中小险企转向非车险差异化经营(内附彩蛋)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8-01-31 09:26 /
『慧保天下』在料峭之时,大开脑洞,列出2018年产险业的八个猜想,与你一同在逼仄中寻求腾挪空间。

2017被保险人赋予了太多定义,“保险新时代”、“保险科技元年”、“转型开端年”,每一个定义都带来希望也笼着一层肃杀,所有体量的公司都在孤独中寻求进击。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2018存有太多的变量和不确定性,说好的“开门红”基本难红、商车费改终极模式的推进速度、非车险的红海敢不敢更红、新《股权管理办法》引发的洗盘、保险科技魔方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我们将何去何从?

『慧保天下』在料峭之时,大开脑洞,列出2018年产险业的八个猜想,与你一同在逼仄中寻求腾挪空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猜想一:费改深入,赔付率下行趋势终结,费用率筑顶

猜想二:保源转换,业务结构继续调整

猜想三:投资补贴承保,财险业务现金流价值凸显

猜想四:业务全面中介化,直销渠道快速转型

猜想五:治理监管升级,行业继续洗牌

猜想六:效率为王,轻资产、敏捷型组织突围

猜想七:活数据应用,撬动场景保险蓝海

猜想八:保险科技风口依旧,传统保险公司加入创投

猜想一

费改深入,赔付率下行趋势终结,费用率筑顶

2017年,行业车险保费7521亿元,同比增长10%,综合成本率99%,其中综合费用率40.7%。关于阈值监管、成本滞后、表外费用等等因素皆按下不表,报表综合费用率持续高位,车险保费规模超过10亿元的公司中,综合费用率低于40%的仅有4家,人保、太保、国寿财和英大财险,这是行业效能的真实写照。

商车费改是产险业绕不开的话题,极寒的1月,保监会吹响了三期费改的集结号,广西、陕西和青海三个地区全面放开系数,进入费改的终极阶段;四个地区推进车损险全面型产品试点;五至六个地区继续下调系数。不排除终极模式继续蔓延,火力全开的费改将进一步拉低保费充足度,赔付率继续下行的趋势可能就此终结。

前期,某三家公司的四川分公司因受到处罚发起听证会,虽然尚无定论,但监管的有理有据向市场展示了铁拳整治市场秩序的决心,打击了部分心存侥幸心理的机构。从2017年数据看,前五大公司占据了77.4%的车险市场份额,前十大公司则占据了89%的份额。这么看,中小公司即使想兴风作浪也不具备扰乱市场秩序的能力,所以整个市场的秩序基本是被大家伙决定了。如今,监管出手捏了几个硬柿子、大柿子,诸位看官放弃幻想,重回理性是必然趋势。

慧小保说:车险赔付率下行的红利已近尾声,2018年随着费改的多模式深入,将出现车险赔付率向上的拐点;监管重压之下,市场费用可能逐步趋于理性,费用率将完成筑顶;车险吃饭险种的属性明显,根本作用是分摊固定费用,养住机构队伍,行业整体趋于盈亏平衡点,希望通过车险获得超额收益的主体要么醒醒上工要么洗洗睡吧。

猜想二

保源转换,业务结构继续调整

2017年行业车险业务占比71.4%,为历年来新低。车险业务增速10%,非车险业务增速24.4%,其中,健康险增幅34%,意外险增幅27%,责任险增幅25%。车险市场份额正逐步向非车险让渡。

全球的财险市场中,车险业务平均占比42%,欧洲等发达市场不足三成。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车险业务保新保全保足的空间已经有限,非车险市场仍有蓬勃的发展空间。2017年,汽车销量2888万辆,同比增长3.04%,增速较上年回落10.6个百分点。预计2018年新车销量将达到2900万辆的市场天花板,至此可能将长期维持零增长。共享汽车和无人驾驶的逼近也可能带来车险责任形态的转变。

财险行业具有明显的“政策市”效应,政策红利引发的强制责任险需求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互联网保险下一步可能撬动家财险,通过图象识别等技术带动场景化家财险销售。从保源的可持续性和可开拓性上看,非车险的优势无可比拟,车险大有明日黄花之势。

慧小保说:2018年仍将维持车险弱增长、非车险快速发展的态势,车险业务占比可能降至七成以下,业务结构向国际水平靠拢。

猜想三

投资补贴承保,财险业务现金流价值凸显

保险的重要功能是满足投保人对资金跨期配置的需求,保险产品承接了大量资金,投资利差成了保险公司盈利的主要途径。财险虽然都是一年以内的短期业务,但是在业务稳定的前提下,依然有大量沉淀资金可用于稳定投资。

产险业大多喜欢抛开投资,只论承保,众多公司的考核指标中也是只见保费增速和综合成本率,无视投资收益的重要性,悲哉。事实上,承保和投资对于产险而言一样不能割裂,尤其是近几年承保正逐步趋于盈亏平衡的大环境下,产险业稳定的现金流价值凸显,请注意是“稳定”的。粗略来算,假设综合成本率102%,投资收益6%,综合来看依然留存了4%的收益,按照资本三倍的扩充假设,ROE大致在12%了,还不够完美么?

据『慧保天下』了解到的2018年各公司业务规划,一些公司顺应趋势,将综合成本率的考核目标趋近100%,其中也不乏嗅觉灵敏的大公司。当然也仍有不少公司号称坚守承保必须盈利的底线。

慧小保说:承保日益艰难的2018年,更多的公司选择放松承保盈利要求,关注业务稳定发展的现金流价值,财产险行业的经营理念也正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深度转变。

猜想四

业务全面中介化,直销渠道快速转型

车险产品高度同质化、标准化,极适合通过电销等直销渠道进行销售,便于保险公司积累真实客户信息,同时缓解中介费用居高不下的问题,看上去挺美。实际操作中,电销通过赠送投保礼、赠送油卡、净费出单等手段支付了更高额的费用,也面临客户投诉等多种问题,阻碍了电销的健康有序发展。

监管的态度非常决绝,174号文件对电销投保礼严格管制,2018年开年的八张监管函直指电网销业务。合规的传统中介渠道似乎成了业务的必选项。

从一份行业内部数据看,电销似乎全面哑火,9月以来,电销车险业务开始负增长,幅度逐月扩大。1-11月,行业电销车险增速-9.2%,网销车险增速-25%。车险电销保费超10亿的公司中,仅中华联合和大地正增长生猛,其他主体均表现为负增长。现实中,电销车险依然如火如荼,公司只是做了个乾坤大挪移,将直销渠道与传统中介渠道嫁接整合,花极少的成本,规避了合规风险也保证了总盘子的稳定增长。

慧小保说:面对监管压力,直销渠道快速转型,以规避合规风险。鉴于专业中介公司审批进程的不确定性,尚未布局中介公司的机构将主要采取收购手段补齐短板,中介牌照交易必定升温。

猜想五

治理监管升级,行业继续洗牌

近期,财险公司的内部互撕频频见诸报端,怎一个“乱”字了得。

大公司呼吁加强股东教育,小公司内部频频互撕,股东的自我修养应当是“无问西东,只问初心”。首先应当尊重产险业的基本规律,产险业务以车险业务为主,仍然是一年一保的低频产品,平稳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公司的稳步成长,任何大起大落回头看都要付出惨痛代价,鸡血真的打不得。其次,股东要有明确的取向,通过科学的经营规划传递指导公司。既要增速、又要承保利润、还要归母净利润,看似均衡,什么都要相当于什么都拿不到,最后注定鸡飞蛋打。

好在《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已于2017年中面世。其中,根据持股比例,将股东分为财务类股东、战略类股东和控制类股东;制度要求,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三分之一。“一股独大”的情况将从根本上改变,虽然目前,针对现有股权超过三分之一的股东处置方式尚未明确,但这无疑将对财险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慧小保说:预计治理监管将随着新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的颁布持续升级,行业面临持续洗牌,逐出野蛮人,留下尊重规律,有格局、有远见、有能力的投资人,是产险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猜想六

效率为王,轻资产、敏捷型组织突围

高歌猛进的大公司搭配哀鸿遍野的中小型公司,便是产险行业近几年的全景缩略图,分化愈发明显。中小公司业务选择能力差?真不是,综合赔付率明显低于大型公司,分化的决定因素在费用率。

传统费用管理逻辑是,总体费用扣除必要的固定费用之后剩余的配置市场费用。这么奇葩的逻辑,试问市场费用你说了算啊?固定费用才是提升公司效率的利器。一些公司往往选择固定费用维持不变,压缩市场费用投放,业务负增长,分摊能力下降,固定费用率上升,拉高综合成本率。年年如此恶性循环,咱就不能长点记性?我们将精力集中在业务线条,花大气力去做战略规划、系统改造、业务筛选、水分挤压,却忽视了自身组织的改造和效率的提升。

在“2018慧保天下保险大会”上,保险行业的轻资产、敏捷型组织已经小秀肌肉,华农财险和弘康人寿。华农财险公司全员500人,支撑15亿的业务规模,全员人均产能300万元,后线成本率7%。弘康人寿全员200余人,支撑原保险保费收入45亿元,规模保费150亿元,后线成本率低于千分之七,堪称中小公司典范。

慧小保说:无论公司规模大小,能控制好后线成本的公司才能成功突围。原有的“铺机构、建队伍、上系统”模式将被“智能化、云平台”所替代,人均产能将成为衡量公司价值的关键指标。

猜想七

活数据应用,撬动场景保险蓝海

互联网保险的上半场,流量成本远低于线下成本,流量红利充分释放,行业电网销快速发展,部分公司踩对了节奏、亲近了客户、掌握了数据。如今,部分长反射弧的公司突然觉醒,得找BAT啊,大流量的主儿啊,对不起,起晚了,流量成本猛增,流量红利已经终局,互联网保险的下半场已经改玩数据啦。

保险的运营规律基于大数法则,天然跟大数据有种亲近感。38年的保险历程,保险行业是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果单从数量而言,可以归为大数据,若考量质量和标准化,则另有结论。

然而保险行业的数据大多是静态的,没有闭环流动反馈机制,没有形成数据的旋涡效应,无法通过保险带动行为数据的跟进。我们的出路是,提前寻觅和布局场景,将自己融为闭环数据旋涡的一个节点,共享“活数据”带来的反馈,敏捷地更新迭代产品。

慧小保说:行业先行者将洞察产业上下游,寻找合适的连接器,将保险融入场景,场景中的数据反馈回保险,良性互动,撬动新蓝海。

猜想八

保险科技风口依旧,传统保险公司加入创投

保险科技自2014年进入爆发式增长通道,成为金融科技的领军小分队,大量资本疯狂涌入,大有“站在风口,猪也能飞”的感觉。进入2017年,融资项目数量下降,但是融资额度飙升,多家公司成功走入B轮或者进入上市环节。众安保险、小雨伞保险、车车科技、大特保等多家机构获得亿元以上融资。保险科技风口属性不变,只是发展方向正逐步从营销环节向经营环节和内部管理环节发散。

保险科技普遍前期投入巨大、产出周期较长、产品适用性不确定,因此传统保险企业面对保险科技有诸多纠结。一般有两种模式,财大气粗型通常选择自己推,如平安、众安纷纷设立自己的科技公司。其余公司大多选择避开开发环节,保持合适距离跟进,与蚂蚁金服等一些专业公司合作,直接获取成形产品。

慧小保说:2018保险科技仍将带给我们惊喜,传统保险公司也许会选择创投的方式跟进,选择资质好的、与自身业务融合度高的保险科技公司入股,使用保险科技成果的同时享受创投的超额回报。

整体来看,车险业务在三期费改以及行业寡头的你争我夺之中,已经沦为大多数中小型财产险公司的“吃饭业务”,主要作用在于分摊固定成本,在发展空间更广阔的非车业务当中寻找发展机遇,通过投资寻求投资收益最大化,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小财产险企的必然之选。

2018,对行业来说也许是无法更寒冷的凛冬,但春天也并不远,在经营理念的更迭之中,在效率的提升之中,在数据以及科技的充分挖掘中,更大的机遇正在酝酿,此处放下八个猜想,欢迎各种拍砖。

彩蛋时间

在本文写作之前,我们也采访了财产险以及保险科技届的多位大咖,请他们就财险行业发展趋势、科技与行业、监管与创新等话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此一并推荐给大家:

保险科技的核心还是保险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首席数字官 杨晓灵

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与技术服务类公司构成保险科技的三大参与主体,各自的优劣势都比较明显。互联网保险公司和技术服务类公司更擅长凭借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平台优势,打通保险公司与用户之间的隔阂,跨业竞争已在眼前。

保险科技的核心还是保险。传统保险企业经过长期发展,积淀了丰厚的专业、规模、资源、人才和管理基础。传统保险企业可以通过新科技的赋能,将专业优势融入到业务模式与流程创新中,提高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发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势,以数字化终端集成客户关键旅程,打造直达、精准、简单、个性化的数字体验,提升运营效能,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领域。

融合与竞争,“保险更科技”和“科技更保险”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保险科技对行业的改变主要发生在四个层面:流量层、应用层、技术层、基础层

众安保险总经理助理兼战略负责人 王敏

首先是流量层。金融科技对金融业务的影响一般都是先在流量层发生变化,从原来线下的交易拓展到线上。对保险行业而言,我们的展业方式,和客户的交互方式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场景化是其中最重要的体现。

其次是应用层。从最简单的引流到基于场景做一些应用的改变,使应用更贴合场景。

这两个变化在过去几年已经发生,未来,在技术层和基础层会有更多改变。

技术层的改变大致有两个方向。第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在投保、客服、两核(核保核赔)环节,人工替代率会大幅提升。第二,大数据的应用会到达一个新的层次。

最后是基础层。基于技术进步,保险的表现形式将发生变化,甚至对保险标的和保险利益的界定也将随着技术演进而发生变化,最终诞生新形态的保险。

中小型险企会更加聚焦在非车险领域进行差异化竞争

泰康在线总裁兼CEO 王道南

保险科技大发展带来的无人驾驶时代日益临近,将对汽车链条中的车险市场带来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汽车企业将会抢夺汽车保险公司的部分市场份额,车企一旦涉足车险业务,车主就不再需要通过汽车保险公司购买车险,保险公司市场规模必然受到压缩,预计到2020年,全球车险保费收人将减少200亿美元。另一方面,自动驾驶技术为车险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如:更加合理的车险定价、更加精准的保险反欺诈、更加优质的理赔服务。

预计2018年将会持续非车险表现抢眼的态势。一方面,在商车费改背景下,中小型险企会更加聚焦在非车险领域进行差异化竞争;另一方面,互联网巨头近年频频布局保险领域,特别是财产险非车领域。

保险科技本质上为一个生态体系,不同公司发展趋势不同

易安财险CEO 曹海菁

保险科技本质上为一个生态体系,生态主体主要包括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科技创业企业、互联网公司,它们在该生态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有不同的诉求和发展趋势。

传统保险公司能够自主制定并发售保险产品。大公司具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保护性创新,小公司则需要外力支撑与合作,探索颠覆性创新。

互联网保险公司,具有较强的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平台资源优势,主张轻资产、在线化、场景化,以其比较优势拓展市场,主攻细分领域的特色险种。

以第三方平台公司、大数据公司、众安科技、平安科技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主张科技与保险的深度融合,并以其科技优势,为保险行业输出科技价值。

以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利用自身流程优势转化为保费收入,扩张其在保险领域的势力范围,通过收购或设立相应的持牌公司,力争从渠道走向定价和风控的中心。

微保可与传统保险公司形成互补

微保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刘家明

我们觉得互联网保险只是刚刚起步,是一片蓝海,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大大提升行业效率,最终让用户受惠。腾讯作为互联网公司,我们的DNA以及核心能力,都可以跟传统保险公司作很好的互补。微保作为保险代理,是保险公司的天然伙伴,我们希望可以与保险公司进行有效的分工。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我们也希望能带来一些新的思维,同业的鞭策亦会帮助我们完善产品及用户体验。

保险作为数据密集的行业,将会是腾讯AI的重点应用场景。在微保筹备过程中,我们跟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建立反欺诈数据库、进行风险识别,同时通过开放连接,进行多渠道多场景的用户触达,且建立起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等,这些都会在我们的产品里面通过价格、服务体现出来。以健康险为例,保险公司因为不能精准识别逆选择,只能为所有人定同样的价格,宽进严出,令用户觉得理赔难。这些都是行业已经意识到的痛点。通过我们的连接与风控手段,都能有效解决这些痛点。另外,我们会通过多种精准触达用户的手段,希望改变保险只是一种低频使用的产品的现状,与用户进行更频繁的互动,相信这对于提升大众的保险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金融领域的创新要慎之又慎

慧择网创始人 马存军

监管意味着创新有了底线、有了规范、有了明确的方向。在互联网保险火热之初,一批冒创新之名,行返佣、圈钱、圈用户之实的低价保险、打折保险、伪保险、类保险不断涌现,甚至有些所谓的创新保险被称为违法行为的护身符和变相赌博,这些伪创新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互联网保险的口碑。不断强化的金融监管,正是为了规范市场,让创新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保证互联网保险的健康、有序发展。

慧择始终认为金融领域的创新要慎之又慎,所有从业者应怀有敬畏之心。

监管与创新并不矛盾

车车科技创始人 张磊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要是为了风险可控,合规合法,保障保险公司与保民的权益,与保险科技创新并不矛盾。监管层在强监管的同时,也看到了保险科技创新的潜力。传统保险业多年的模式积习难改,当下唯有紧跟时代发展,让新技术创造新的生产力,重新改变生产关系,更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保险的需求。保险科技从业者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真正让科技与保险融合,创造出更多个性化、智能化、场景化的产品。科技创新固然重要,让老百姓享受到可以创新的保险更为迫切。产品有价值,有需求,监管会更开放,市场会更有信心,所以,科技创新,产品为王是2018年每个保险科技从业者的焦点。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