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个人养老金制度扩至全国,2024政府工作报告为保险业指出这些机遇政策解读
2024年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一年一度的国家级工作总结以及规划,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上一年成果与经验的同时,还会相对清晰的勾勒出2024年国家各个领域的工作重点,为新一年的工作指明方向,了解其中的重点对于各行各业的人士来说都相当重要。
对于保险业界人士而言,《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值得关注的点有哪些?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本身提及“保险”、“保障”等字眼之处非常有限,但结合保险业可以护航各个行业发展、保障诸多人身风险的特性,保险业的功能又无处不在,理解了《报告》的重点,也就理解了行业在新的一年的机遇与挑战。
根据《报告》,风险处置依然是2024年的工作重点,明确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地方属地责任”,“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
个人养老金制度在2024年将迎来进一步发展,实施范围将扩展至全国,《报告》提及“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也再度被提及,明确“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医养服务方面,《报告》指出将放宽外资在医疗等服务业市场的准入,同时将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
农业保险方面,则明确“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
以下即为『慧保天下』从保险业特性出发,划出的一些重点内容:
今年发展主要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财政政策方面,强调“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报告》明确,今年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预算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拟安排新增地方专项债3.9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000亿元。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
(一)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包括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包括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
(三)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促消费方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也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兴消费等方面的部署。扩投资方面,中央预算内资金拟安排7000亿元,较前几年有所增加;同时考虑到2023年增发国债主要于今年落地使用,叠加2024年新增万亿特别国债,2024年扩投资方面可能更为积极。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这部分内容提及要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先行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部署,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深化电力、油气、铁路和综合运输体系等改革,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深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
(五)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
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
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六)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
完善重大风险处置统筹协调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地方属地责任,提升处置效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防新增债务风险。
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
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完善粮食生产收储加工体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构建大国储备体系,加强重点储备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能力。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支撑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七)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八)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抓好标志性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
(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
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
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
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报告》指出: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
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
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方面,《报告》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
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救助。
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完善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政策。
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密扎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