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郑秉文:中国养老金占GDP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养老金融意义重大行业动态

编者按 8月17日,慧保天下、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回归本源蓄时成势|2024人身险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苏州市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出席活动并发表题为《养老金融大文章与保险业的作为》的主题演讲。 在讲话中,郑秉文重点介绍了养老金融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以

编者按

8月17日,慧保天下、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回归本源·蓄时成势|2024人身险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苏州市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出席活动并发表题为《养老金融大文章与保险业的作为》的主题演讲。

在讲话中,郑秉文重点介绍了“养老金融”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以及该概念的提出对于国内养老保障发展的重要意义。郑秉文表示,“养老金融”的深远意义,中央提出此概念等于是指出了一个方向,确定了一个发展道路,标志着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从缴费、财政走到今天的金融。如果中央不明确提出养老金融的概念,市场未必能理直气壮地推动养老保障金融化,提高其金融化程度。

郑秉文同时指出,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养老金占GDP的比例还很低,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发展养老金融意义重大。

以下即为郑秉文讲话全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郑秉文

大家上午好!感谢会议主办方对我的邀请,本次我演讲的题目是《养老金融大文章与保险业的作为》,今天的分享主要分为四方面。

01

养老金融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养老金融概念是去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来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在重要的会议上对五篇大文章,对养老金融重要性做了一次阐述——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2016年,我曾经对养老金融的政策基础和概念做过一些研究,养老金融是指以养老金增值保值、保障退休收入水平、满足老年人金融需求、确保养老产业金融可获得性为目的,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活动。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养老金金融,二是个人养老金融,三是产业养老金融。第一是To P的,第二是To C的,第三是To B的。

养老金金融是指养老金计划,在中国有三个养老金计划和一个资产池: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加一个资产池——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我们通常叫“3+1”。

个人养老金融是To C端的,围绕个人提供的养老金融服务,包括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公募等等。

产业养老金融,满足养老产业的各种投融资的需求。在中国人人皆知的就是保险业最出彩的一个重要领域,险资支持的养老社区,这在中国是一大亮点,也是保险业的一大亮点,是养老产业重要的亮点,这在国外是很少的。

养老金融理念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11年、2013年、2015年这些年间的一些文件,其中曾提出一些理念。养老金融的学术意义即利用养老金融的概念对养老金融做一个回顾,这个回顾是有学术意义的,进而可以在未来带来一些深远意义。

养老金融是一个概念体系,同时也是一个分析方法。从分析的方法来讲,养老金融、养老保障、养老体系是不一样的。有的国家有养老保障,但是没有养老金融,例如希腊。但是有的国家既有养老保障,也有养老金融。

既然有两种方式,两条道路,养老金融就可以作为一把衡量的尺子。显然过去这几年来,养老金融经历了四个阶段,我们用养老金融的养老金金融、个人养老金融、产业养老金融三大领域来衡量这四个阶段的重要性标志。

第一阶段,1986年—2000年,酝酿阶段。这个阶段养老保障刚刚建立。1986年是试点,1997年全国才统一制度,截至2000年,这是养老金融的酝酿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没有什么养老金融的因素。

第二个阶段,2001年—2014年,萌芽阶段。2001年全国社保基金已经设立了,我们首次有了养老金的投资。在这期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制度,在2004年建立并且投资了,这是一个重要标志,今年是企业年金的第20年。个人养老金融方面,养老保险开始增加。在养老产业金融方面,养老社区性信贷的文件、支持性文件出现了,也就是201年出现的央行等五部门的文件。

第三个阶段,2015年—2022年,成长阶段。也有几个标志性事件,在养老金融方面,第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开始投资了。第二个标志性事件是城乡居民医保、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也开始投资了。第三个标志性事件是职业年金建立,并且开始投资。

个人养老金融服务领域,有几个特点,一是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诞生,第二个是普惠型的保险产品,如意外险等等出现了。

产业养老金融领域,在这个阶段重要的实践就是“保险+养老社区”项目从零开始到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百多个。

第四个阶段,2023年—2035年,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期间有几个标志性事件:一是个人养老金建立了;二是长期护理保险将推向全国;三是完善三支柱各种改革出炉;四是整个养老金体系向两个方向开始转变——从人口红利型向资本红利型转变,从负债型体系向资产型体系开始转变。

个人养老金融领域、养老目标基金、养老储蓄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养老保险产品、商业长护照护保险产品等等都开始发展起来了。

产业养老金融领域,高端的保险和养老社区与普惠型的养老社区在医康养融合发展的阶段,都面临较大发展机遇。在这三个领域当中,我们都有相应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养老金融”的深远意义,从学术研究的领域,他作为工具来衡量我们养老保障制度,可以看到中央提出的概念等于是指出了一个方向,确定了一个发展道路。中国的养老保障是从缴费、财政走到今天的金融。

如果中央不明确提出养老金融这个概念,我们能够这么理直气壮地发展养老保障金融化,提高金融化程度吗?未必。如果说世界上有两种养老保障制度,一种是有养老金融的,一种是没有养老金融的,那么从中央提出这个概念的这一天起,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发展养老金融了,就是养老保障里面应该有金融的因素。

养老的主权财富和家庭财富共同发展,这是养老金融重要的内容,养老财富的物理形态就是养老金融,养老金融可以区分成主权财富和家庭财富。主权财富分为主权养老基金和第一支柱公共养老基金,家庭财富包括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主权财富和第一支柱共占GDP的7%,盎格鲁-撒克逊六国是占20%,养老金七强是占24%,七国集团是占10%,全球是占8%左右,将近9%。第二和第三支柱,我们合计才2.5%,而发达国家都是100%,盎格鲁-撒克逊是129%,养老金七强国家是117%,七国集团是91%,全球平均是72%,中国比全球的平均水平还要低,这就是发展养老金融重要的意义。

02

保险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李云泽局长在外滩讲话时说保险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如何理解呢?我的理解是,世界银行对养老金体系的描述有一个变化,1994年描述为三支柱,2011年后又扩展成五支柱了。第四支柱保险是重要主体。在家庭金融财富安排当中,一个是公募,一个是保险,两类主要的产品,保险占了一半。

保险在多层次社保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刚才我听到东吴人寿参与了苏州的惠民保,参与了苏州长护险的服务提供等等。国外保险业是没有发挥这类作用的,而中国金融业的特色和发展之路中,中国保险业承担了六个功能。

03

保险对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环节的重要补充

第一,保险为“两新”就业人员量身打造保险产品,这是社保体系一个重要的薄弱环节,保险在这个环节发挥了重要的补充的作用,“两新”就是新市民和新就业群体。

第二,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家庭医生签约率很高,但实际情况并不算理想,我个人觉得,最终能承担这个功能的恐怕是保险业。卫健委近日发布的16部门文件《关于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鼓励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也就是健康管理的最终重要承担者就是保险业。

04

保险业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第一,经济下行对保险业的压力,降本增效。保险密度提高了1000元从2017年的2632元提高到2023年的36035元,但是保险深度是有波动的,2021年、2023年有所下降。1992年的个人营销制度,从900万人减少到200多万人,这些都告诉我们,保险业要深化改革,降本增效。

第二,报行合一与银保渠道的压力。我提出两个想法,一是全面深化银保合作,二是持续推进“报行合一”,报行合一肯定也是对保险业的挑战。

第三,扩大代理渠道的可行性。5月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委托邮政办理专属普惠保险服务”,我这里做了一点小功课,下一步保险的非银行、非金融渠道、中国邮政的加入恐怕未来对我们的销售渠道是一个改革的亮点。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