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车险独大,2023年广东非车险业务比重将提升至47%以上行业动态
近日,广东银保监局印发《加快非车险高质量发展推动广东财产保险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其中提出了非车险业务具体发展目标,到2023年底,非车险业务比重较2020年底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
《实施意见》要求,从聚焦经济发展改革重点领域;聚焦社会民生重点领域;加快行业转型发展,提升专业化、精细化经营管理能力;完善机制保障等四大方面着手,推动非车险业务“扩面、增品、提质”。
根据广东银保监局披露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不含深圳)财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146.48亿元,其中非车险业务保费收入423亿元,占比36.89%。也就意味着,2023年,广东非车险业务比重将提升至46.89%以上。
2021年,广东非车业务保费收入483.38亿元,同比增长14.27%,占比40.85%,同比增加3.96个百分点。其中,健康险保费收入100.64亿元,同比增15.85%;责任险保费收入93.78亿元,同比增长15.65%;农险保费47.77亿元,同比增长79.11%。2022年第一季度,广东非车险业务占比已经达到53.3%。
《实施意见》的发布,也进一步明确了广东非车险业务发展方向:推动行业从以车险为主向车险、非车险发展并重转变,鼓励产品创新、服务创新、风控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支持中小财产保险公司专业化、差异化发展。
01
聚焦大湾区、农险、丰富小微企业保障,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在聚焦经济发展改革重点领域,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方面。《实施意见》要求,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粤港、粤澳保险机构交流合作,丰富财产保险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助力大湾区深度融合。
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末,已支持开发创新型跨境医疗险和大湾区专属重疾险,累计上市5款跨境医疗险和19款湾区专属重疾险。
提升服务全面乡村振兴能力。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推广高标准农田设施建设维护综合保险,加快特色农产品保险增品,丰富特色农产品保险体系,探索研发预制菜保险产品,推动保险供给与地方农业产业发展更紧密结合。
支持实体经济产业发展。扩大企业财产保险、雇主责任保险、企业员工意外伤害保险覆盖面,丰富保险产品服务品类,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工人工资支付、诉讼财产保全、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等领域保险替代保证金试点扩面,为企业减负。
助力绿色经济转型发展。加快绿色保险创新,提升产品研发及风险保障能力,积极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扩面,鼓励发展林木碳汇价值保险、碳交易保险、可再生能源保险、绿色建筑保险。
丰富对中小微企业的保险供给。鼓励保险机构扩大营业中断保险覆盖面,支持餐饮、交通运输、商务旅行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恢复发展。深化银保合作,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02
加强新市民保险服务,发挥保险防灾减损,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在聚焦社会民生重点领域,提升服务新市民保险保障方面,《实施意见》要求,提升民生保障服务能力。推动新型城乡居民家庭财产保险发展,提高农村住房保险保障水平,支持财产保险机构积极参与大病保险、社保医疗补充保险、“惠民保”居民补充医疗保险。
加强新市民保险服务。鼓励开发适合新市民职业特点的雇主责任险、意外险、保证保险、出租人责任保险、承租人责任保险;支持保险机构针对新市民群体中短期工、临时工较多的情况,提供灵活、实惠、便利的健康保险产品。
深化辅助社会治理职能。围绕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发挥好财产保险在抵御重大自然灾害、污染治理、安全生产、食药安全、校园安全、医疗纠纷等领域辅助社会治理的作用;完善巨灾保险制度,逐步实现辖内巨灾保险地市全覆盖。
03
加快行业转型发展,提升专业化、精细化经营管理能力
《实施意见》还要求,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引导财险机构树立大发展观,加快业务结构和服务模式调整优化,逐步提升非车险业务占比,实现业务结构优化和服务能力双提升;鼓励财产保险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加快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提升数字科技水平。支持财产保险机构加大科技投入和智力支持,提高数字化、线上化、智能化建设水平;鼓励财险机构创新拓展“保险+科技+服务”业务模式,探索服务型保险产品,提升保险增值服务质效。
支持中小公司差异化发展。引导中小财产保险公司明确自身定位和专业优势,摒弃过于依赖车险业务和过度铺设机构等贪大求全的经营理念,精准选择优势产品、目标市场与业务方向,坚持精细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最后,《实施意见》提出,鼓励财险机构建立创新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创新积极性;扎实开展联动创新试点;持续推进跨行业数据信息共享,完善监管数据监测指标体系,提升非现场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苗头,确保发展稳健、风险可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