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介信息化迎生死大考!不及格不得展业,数百兼业代理牌照遭注销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22-03-11 16:52 /
信息化管理滞后,正是险企与中介之间“防火墙”屡屡失效的关键。

在头部企业“跑步进场”, 纷纷加码科技子公司的同时,保险中介机构也开启“数字化起跑”模式。

2021年初,银保监会一纸令下,《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监管办法的通知》明确要求保险中介法人机构应根据业务规模和发展需要,建立相匹配的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员管理等信息系统,并且应与合作保险公司系统互通、业务互联、数据对接。

并提出自2021年2月1日起实施后的一年期内,保险中介机构应完成信息化工作自查整改,属地银保监会派出机构对其信息化开展审查,若不完成信息化系统建设,则不得经营保险中介业务。

近一段时间,距离最后期限越来越近,各地银保监局纷纷加强信息化整改验收力度,大批中介机构面临着业务拓展与信息合规的双重压力,据慧保天下不完全统计,已有数百家兼业代理机构被注销。

01

中介信息化验收来了:不合规不得展业,数百家兼业代理机构被注销

前一段时间,随着2022年2月1日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整改截止日的到来,各地银保监局审查验收细则陆续出台,信息化合规整改审查成为保险专业中介及兼业代理机构的头等大事。

据『慧保天下』获悉,目前已有四川、湖北、青海等多地银保局的验收渐次落地。其中,四川、浙江等地要求,兼业资质到期换证必须验收合规化保险信息系统,不合规就完不成换证审批。这也意味着,保险中介机构线上化能力不足将注定被淘汰。

以青海为例,青海省银保监局于日前公布了辖内首批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建设情况现场审查验收结果,明确提出未经验收的保险中介机构应尽快自查评估和上报信息化建设情况,若无法满足文件要求,应当主动停办经营保险中介业务,抓紧整改,直至符合信息化建设要求,经验收合格后,恢复经营保险中介业务。辖内各保险公司不得与“不及格”机构开展保险中介业务合作。

表 青海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建设审查情况统计表

编辑

虽然青海未公布“未及格”的机构清单,但根据公布的名单与监管对象清单对比,有22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不在及格清单之列,其中不乏头部保险公司的专属销售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年底以来,内蒙古、湖北、四川等地数百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许可证被注销,尤其以车险兼业资质的汽车经销商及旅行社居多。

2021年11年12日以来,陕西银保监局注销132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业务许可证;

2021年12月2日,内蒙古银保监局注销160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业务许可证;

2022年1月20日,湖北132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被注销;

2022年3月7日, 四川114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许可证被注销。

虽然在此次中介信息化新规出台之前,每年都有不少兼业代理退出市场,但据业内人士介绍,以往大批量的密集注销并不多见,这些被注销的兼业代理机构中,除了自身经营困难,因为信息化验收不合格,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不在少数。

02

业务拓展与信息合规双重压力,保险中介市场进入新一轮“洗牌潮”

众所周知,我国保险中介机构数量多、分布广,机构之间的业务规模和管理水平差距非常大。其中,中小保险中介机构受经营成本制约,往往在信息化领域投入不足。

《保险中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在作业模式方面,通过远程在线出单的中介机构仅占总量29%,约70%的中介机构仍采用线下方式进行出单作业;在发展需求方面,排在中介机构前三位的分别是渠道拓展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60%中介机构尚未建立财务及业务管理等信息系统,其中40%仍使用手工记账。

随着各地加强保险中介信息化整改验收力度,叠加此前车险综改导致的佣金及费用下降,大批保险中介机构正面临着业务拓展与信息合规的双重压力。

尤其对汽车经销商、维修厂为代表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而言,合规程度相对不足、信息化治理不完备、信息系统建设不规范、信息安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尤为突出。

虽然监管考虑中小机构规模有限,难以承担较高的系统开发成本,明确保险中介机构可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定制开发、外包开发和购买云服务等形式建设信息系统,市场上也有多家第三方机构用云服务的方式提供面向保险中介机构的业务、财务和人员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对于业务规模较小的兼业代理机构,还是难免有一些冲击。

以车商、旅行社等为代表的兼业代理机构为例,其保费规模有限,多则百万小则十几万,信息系统的建设会进一步加大其经营压力。

“对于这些机构来讲,不仅要负担额外的系统成本,还要配置相关人员,再要做系统对接,就太繁重了”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自去年车险综合改革以来,4S店车险业务就普遍面临增长乏力的状况,由于车险整体保费规模、费用率下滑,成交客单价及利润较此前均出现明显下降。

同时,保险公司自主定价系数的变动,让一日一价、一车一价成为常态,车主报价及比价需求激增,进一步提升4S店人力成本。这也是近期不少兼业代理机构被注销的原因之一。

此外,随着中介信息化监管时代的到来,大量弱体兼业代理机构遭注销之外,很多“僵尸中介”的清理整顿也势在必行。

据悉,近3年,中介机构数量一直在2600家左右徘徊,中介机构牌照有限早成业内共识,而且溢价均在2000万左右,尤其是全国经营范围的代理和经纪牌照。一些“僵尸中介”发掘出了另一条生财之道:与其他未取得牌照的企业进行所谓的战略合作,其实就是让未拿牌企业挂靠,收取“保护费”。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类僵尸机构的最好归宿是就被淘汰,让一些真正有实力的申牌机构进入行业,这样才能让中介行业充满活力。

03

保险中介整体提升信息化水平,或彻底改观“小散乱差”

一直以来,保险中介机构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共有3.5万家保险中介机构。其中,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669家,兼业代理机构3.2万家,代理网点22万余家。

2019年,保险中介实现保费收入3.7万亿,占总保费规模的87%,同比增长10%,呈现出市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的行业特征。其中,专业中介机构,实现保费收入5400亿元,同比增长10%;兼业代理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16万亿,同比增长9%。

从保费收入上看,无论是兼业代理还是专业中介机构,都是实现了稳健增长。但不断提升的保费收入之余,不断攀升的罚单罚金也成为影响中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数据显示,2020年,250家保险中介机构共收到436张罚单,占比26%,累计罚款金额高达3672,占比15.59%。细数罚单背后,虚构业务成“重灾区”,暗度陈仓的套费方式更是“五花八门”。

业内人士表示,以4S店为例,由于保险出单不够透明,数据都沉淀在4S店,难免会出现一些营私舞弊的现象,比如乱收手续费、差价较大、部分服务承诺无法兑现等。

一些机构或是个人为了一己私利,挖空心思钻监管空子,而保险公司的政策、内控也确实存在漏洞,使得个别人员有利可图。而信息化管理滞后,正是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之间的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绝,“防火墙”屡屡失效的关键。

近年来,监管机构近年下发了一系列关于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要求的通知,希望构建起行业统一作业标准。

一方面提升保险中介业务效率、优化组织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体验;另一方面利于监管部门进行穿透式监管,防范不合规业务行为,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本次信息化整改无疑是希望通过通过提升业务流程全链条的数字化、业务透明化,最终实现保险公司、中介、用户等多方共赢。

业内人士表示:“系统是行业数字化的基础,中介行业首先要充分系统化,然后再谈数字化,最终才能谈所谓智能化。”

< END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