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这一年:寿险聚焦长期保障,产险结构优化调整,价值转型初见成效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9-05-07 23:19 /
4月30日,阳光保险集团旗下保险公司相继发布2018年年报,全面展示2018年经营业绩。

4月30日,阳光保险集团旗下保险公司相继发布2018年年报,全面展示2018年经营业绩。从净利润数据来看,保持稳步增长,2018年阳光保险集团实现合并净利润41.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9.3%。

旗下四家保险类子公司全部实现盈利:阳光人寿贡献最多,实现净利润36.23亿元;阳光产险次之,实现净利润7.22亿元;阳光信保虽然成立时间短,但也实现净利润0.28亿元;阳光资产,则实现净利润3.26亿元。

不过,光鲜的利润数据下面,一些问题显然也值得关注,例如由于推动转型,寿险公司营业收入下滑19.11%;财险公司营业收入虽然稳定增长,赔付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的快速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承保利润空间。

好在阳光保险集团已在去年明确提出未来“颠覆式”变革发展之路,重启阳光增长引擎,强身健体再攀登。并于2019年正式开启“重塑阳光,三年强司”战略。

01寿险业务推进价值转型:规模减少25.48%,新单期交保费达成67.47亿元

2018年受宏观经济下行、投资收益率下降、134号文实施等因素影响,国内寿险业发展承压,阳光人寿也未能免俗。

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阳光人寿实现营业收入527.55亿元,同比减少19.11%。这主要是由于保险业务收入减少引起的,2018年其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80.08亿元,同比减少25.48%。

保险业务的减少,与其压缩规模业务,主动寻求业务转型密不可分。阳光人寿坚持以“回归长期保障、结合大数据探索优选类产品、开发互联网定期保障产品和树立品牌差异化”作为公司产品开发策略,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产品策略,回归保障本源,在匹配客户多样化保障需求和强化渠道销售习惯的同时,拉动保障类产品占比,稳定价值率增长。

2018年阳光人寿新单期交保费达成67.47亿元,为后续续期稳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长期保障型产品的销售更是成为业务重点,营销渠道内长期保障型产品在2018年标保占比近60%,较2017年提升近30个点,显示业务结构正显著改善。

高价值业务的发展,创造实际资本,实际提升了该公司的自我造血能力。2018年末,阳光人寿核心偿付能力以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96.51%、221.49%,相较2017年末的180.22%、207.58%,均实现显著上浮,偿付能力得到进一步支撑。

2018年险企投资收益率普遍下行的情况下,阳光人寿投资收益表现稳健,达到119.37亿元,同比增长11.19%。

与此同时,其营业支出也被大幅压缩,全年累计489.25亿元,同比减少高达22.88%。

年报显示,2018年阳光人寿的退保金、赔付支出、保单红利支出相较2017年有所上浮,而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其他业务成本与2017年相比整体持平。在这种情况下,营业收入大幅降低,与其保险责任准备金提取减少密切相关。

在营业收入以及营业支出均下滑的状态下,阳光人寿2018年累计实现营业利润38.3亿元,同比增长115.53%。最终实现净利润39.02亿元,同比增长123.48%。

外部监管评价方面,阳光人寿2018年SARMRA监管评估成绩为81.20分,较2016年首次评估成绩上升明显;公司治理现场评估成绩为91.10分,在参评的保险公司中排名第一,标志着公司风险管理能力稳步提升,公司治理环境更加完善。此外,2018年1-4季度,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均为B。

02产险公司发力非车业务:车险占比压缩至64.95%,非车崛起

相较寿险公司,2018年,阳光产险的发展似乎更加稳健。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阳光产险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42.44亿元,同比增长8.61%。

这主要得益于其保险业务的增长,2018年,其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65.7亿元,同比增长8.67%。不过投资收益有所降低,从2017年的19.35亿元,降低至2018年的17.42亿元,同比减少9.97%。

在营业收入增加的同时,其营业支出也呈现一定的上涨,2018年累计达到329.42亿元,相较2017年增加超过29亿元,同比增长9.74%。

从年报来看,其营业收入增加主要是赔付支出相较2017年增加了26亿元,与此同时,手续费及佣金支出65.46亿元,相较2017年也增加了近14亿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阳光产险在2018年实现净利润7.22亿元,下滑明显。不过从具体的险种来看,虽然利润有所下滑,但业务结构正变得更加均衡。车险(含交强险)依然是阳光产险最重要的险种,2018年仅该险种在全部保费收入中占比64.95%,已经低于同期行业的整体水平。

在车险占比降低的同时,该公司非车险业务快速攀升,占比已经达到34.44%。更重要的是,非车险业务还为其贡献了相当的承保利润。

年报数据显示,阳光产险2018年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险种中,车险实现保费收入237.52亿元,贡献承保利润5.01亿元,而保证保险73.4亿元,承保利润1.29亿元;意外健康保险保费收入12.94亿元,承保利润2.57亿元。

受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下降、分红以及权益类资产最低资本大幅下降的影响,2018年,阳光产险最低资本下降幅度较实际资本下降幅度大,导致2018年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6%,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有所上升,从2017年底的205%上升至207%,偿付能力充足率依然充足。

此外,在阳光人寿、阳光产险稳步发展同时,阳光信保以及阳光资产也均在2018年实现盈利,前者盈利0.28亿元,后者盈利则高达3.26亿元,推动阳光保险集团在2018年全面盈利。

03调整战略再出发,阳光规划三年强司

阳光保险集团给业内人士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鲜明的战略主张,在发展中,一直都是战略先行,执行在后,对于宏观经济、市场环境的深度观察思考,使其始终能够做到顺势而为。

虽然阳光保险集团只能算是中生代险企,没能赶上中国保险业“遍地捡钱”的黄金时代,但好在其发展前期仍处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凭借着对于市场环境的敏锐判断,顺利完成“从0到1”的“一次创业”。

其后,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从高速向中高速发展转变,中国保险业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阳光保险集团显然也需要完成从“从1到N”的“二次创业”。

2018年,保险行业负重前行,阳光保险集团在业务发展承压的大背景下,依旧保持了较快的利润增长,一系列指标表现也相当突出:寿险新业务价值表现好于行业;科技应用初现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倾听客户心声的活动,切实解决了很多客户实际问题;线上客户明显增加,活跃率大幅提升。

但阳光保险集团的掌舵人显然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成绩,在2018年末的一次大会上,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明确表示,近两年来“阳光虽然有进步,但也有诸多不足;有创新,但只是在缩小与时代的差距;有心气,但斗志还不够昂扬。”

与此同时,他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问题以及问题背后更深层的原因,表示阳光保险集团则需要一场更加深化的变革,需要新注入、新启动、再重塑。

最终其提出了未来的“颠覆式”变革发展之路,志在重启阳光增长引擎,强身健体再攀登,并于2019年正式开启“重塑阳光,三年强司”战略。

所谓“重塑阳光”三年强司战略,即要从坚持文化、追求、价值、未来四条主线出发,紧紧围绕“理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方向不动摇,搭建“四个中心”,坚定重拾“红黄蓝”分类管理“传家宝”,充分调动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确目标、清晰权责,彻底解放生产力,以进步创新全面提升传统业务,以颠覆创新全面突破。

同时“坚持文化引领,强化理念、注入灵魂”,注入文化的“强声音”;以文化衡量与校正事业追求、价值追求与工作行为;建立科学的文化培训体系。通过这一系列机制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文化的核心地位,凝聚共识、坚定理念。

除架构改革外,新战略在针对公司面临的挑战、困惑,从公司管理、提升客户服务、科技创新、风控等方面,也都进行了新的路径规划。

同时,阳光保险高度重视年轻人才的发现和启用,制定和完善公司青年人才的发展培养、针对公司青年员工指定培养方案,并进行动态追踪管理也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