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财险联手蚂蚁共建车险理赔,欲抗衡人保平安?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7-09-05 10:28 /
保险业主体占 47%,蚂蚁金服占 20%,滴滴出行占 13%,深投控占 10%,创始人团队占 10%。

8月30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宣布中小财险公司抱团打造的“车险理赔服务平台”正式启动筹备工作。这个平台以“中保车服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为载体,由数十家保险业主体、蚂蚁金服、滴滴出行、深投控等参与发起,将引进共享经济的方式,对当前车险查勘、修理等服务方式进行改进——借力互联网巨头的中小财险公司,正式以合纵之姿,决定联手抗敌。

内有人保平安双寡头争霸,外有互联网主体挟势侵袭,中小车险一时间进退维谷焦虑不堪,而作为合纵联盟第一个果实的理赔平台,或成为催化其鱼跃化龙的一剂良方。但是压抑十年之久的中小财险,如果都把希望寄托于合纵而忽视了自强二字,恐怕在业内外下半场逐鹿间,仍然下不出盘中的“神之一手”。

步步失利,中小险企车险焦虑难解

作为占据财产险市场七成市场份额的险种,十余年来,财产险市场一直是得车险者得天下,大公司如此,小公司亦如此。然而在车险市场同质化的竞争中,各险企唯一可以比拼的就是费用,于是乎,财产险市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明显,在车险市场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增长中,中小财产险公司虽然也都有分羹,但整体上,依然少得可怜。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注:本图中的中小主体是指除人保、平安、太保以外的财产险公司

从上表可以看到,2001年之后,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外资、民营资本进入中国财产险市场,借助股东资源,开始瓜分财产险巨头市场份额,再加上2002-2006年间,中国开展了首次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肯于在费用上投入更多的中小财产险公司经历了一波迅猛发展,在跑马圈地中车险份额一路飙升,到2007年,达到最高点,一度超过35%。

不顾一切扩张规模的代价是惨重的,2006年开始,产险市场连续三年出现行业性承保亏损,首次商车费改被叫停,监管部门开始了新的一轮整顿,严格管控价格以及手续费,中小财产险公司费用优势相对减弱,市场份额出现下降,其后虽然略有回升,但一直未能回升到2007年的水平。

老三家默念着“小心将来拉清单”,在后来的十年稳住了高达66%的车险CR3,领先地位颠扑不破。进入2015年,新一轮商车费改开始试点,拥有更强的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型险企优势更进一步凸显。

莫道马太效应只在中国车险,大洋彼岸那个CR4只有25%左右的美国财险业也不例外。麦肯锡报告指出,美国领先的险企在15年间持续领跑,而低于平均的险企则大都持续低迷。

近年来,互联网渠道的兴盛,像是给了中小财产险公司一线生机,如果能够摆脱传统中介渠道对于车险业务的牢牢把控,中小险企似乎就可以降低业务成本。

但实际上,这只是一厢情愿,掌握着流量的互联网巨头,对于中小财产险公司而言,只不过是线下渠道的线上版,掌握着渠道,就掌握了一切,中小财产险公司在渠道面前比拼的仍然只是费用。

内外皆失利的中小财险,陷入了群像式的焦虑。不过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最终还是带给了保险行业无限的灵感,为什么中小财产险公司不能抱团合作,资源共享,以抗衡大型险企?

华安保险总裁童清作为“中小财险联席会主任”在一封题为“致车险理赔服务筹建群的一封信”中,表达出了大多数中小财险的心声: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是共享模式,它的核心是平台,没有平台一切都是空谈。平台掌握在谁的手里,谁就在主导这种共享模式。多年来,保险业一直没有属于行业的社会性互联网平台,总是被牵着鼻子走,处处被动,一直挨宰。终结这种被动局面,我们必须有自己掌握的平台。

于是在2014年一个“阳谋”出现了:全国中小财险公司打造联席会议,并于2015年召开第一次全体大会,决心要抱团取暖——财产险业的合纵连横开始了。

三年之后,当年的合纵之策,终于要结出第一个果实:2016年6月全国中小财险公司联席会第二次全体成员大会通过了《关于建立车险理赔服务平台的提案》,到2017年,这一方案已然成型:

8月30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深圳发布“车险理赔服务平台”建设计划,欲借鉴共享经济的模式,搭建一个面向保险业的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连接保险公司、公估公司等第三方机构以及社会资源,为保险公司及客户提供包括查勘、快修、零配件供应等系列车险理赔以及车生活等服务。

这一举动再次给中国财险业带来反击曙光——毕竟满打满算34%份额的中小车险,真的联合起来也算是三分天下。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车险竞争进入下半场,中小险企联手科技巨头,绝地反击抑或引狼入室?

对于经历了疯狂的互联网而言,重金一掷和万叶凋零之后,大佬们纷纷感慨下半场逐鹿刚刚开始。

美团创始人王兴认为,“智能手机的年销量已经不增长了,总体网民的增长也大幅趋缓”,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了人口红利期,进入下半场,O2O行业将进入到精耕细作阶段,将更加深入到产业互联网。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在9月份的一次演讲中,也判断“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并提出“未来的战场,消费升级中很重要的一个领域,是从消费有形产品到消费无形产品。比如各种服务、娱乐、旅游等等,在这些领域里,空间不再起作用,时间变成了唯一刚性的资源。”

从空间到时间转换的背后,是噱头们逐渐褪下皇帝的新衣,而比拼服务这一核心优势成为获取消费者的不二法门。

其实就车险业而言,市场竞争也已经进入下半场:一方面,随着新车销量持续放缓,车险市场正逐渐从增量市场过渡到存量市场;另一方面,伴随消费者升级,消费者对于方便快捷同时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正逐渐强化。

按照互联网市场的竞争规律来看,车险市场未来的主要竞争点也将在线下:线下重资产,尤其在理赔方面。

其实从中小财险的现状来看,理赔也正是其关键痛点之一:2017上半年保险消费者投诉数据显示,理赔和给付纠纷19219件,占财险公司投诉总量的77.45%,主要涉及险种就是车险——而亿元保费投诉率和万张保单投诉率的前十位,全是中小主体。

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要想提升理赔服务体验,先进科技必不可少。巨头险企已经相继布局,人保成立人保金服,太保提出“数字太保”,平安更加彻底,宣布要转换发展动能,从资本驱动转向科技驱动,真正实现“脱胎换骨”。然而大型险企可以“自己玩”,中小险企却明显缺乏这样的实力——科技创新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进行支撑。

要想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效果,中小财产险公司抱团并联手领先的金融科技巨头就成为了一种最优解,而这其实也迎合了金融科技巨头自身的发展需求。如今,正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布局保险业,试图在为保险公司提供技术服务中分得一杯羹。蚂蚁金服、众安保险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7年仅上半年时间,蚂蚁金服就已相继推出“车险分”、“定损宝”等科技服务手段,谋求与中小险企达成深度合作。

从目前『慧保天下』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中小财产险企试图联手打造的“车险理赔服务平台”正是充分依托了金融科技巨头。“车险理赔服务平台”(拟注册名“中保车服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保车服”)将由多种资本构成,蚂蚁金服、滴滴出行更是将直接参股,具体规划为:保险业主体占 47%,蚂蚁金服占 20%,滴滴出行占 13%,深投控占 10%,创始人团队占 10%。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不过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引入蚂蚁金服和滴滴出行作为平台“副组长”,既是一个杀手锏,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引狼入室的隐忧。坐拥流量和技术优势,平台的主导权会不会最终落在互联网主体手中?

平台本身的定位也颇为纠结,既然其名称是公司,就是一个盈利性组织,其管理层如何定位,理赔服务应该收取怎样的价格,大量的客户资源又归属于谁,这些客户资源一旦变现,其商业价值又如何分配?数十家主体虎视眈眈之下,股东大会上交锋碰撞之画面不要太美妙。

打铁还需自身硬,联盟能回避市场退出?

商车费改之后的下半场,媒体们都不惜用“凛冬”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中小车险。“凛冬”症结何在?来看看财务数据解析:中小财险盈利之伤,来自于车险费用率,和想象中的用高手续费砸市场不同,中小财险的费用劣势,更多体现在运营费用率上—— “七亏八盈”的魔咒,挥之不去。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2016年车险赔付率和费用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2016年车险手续费率和运营费用率

运营不力的背后是多方交织的弊政:市场定位不清晰、战略布局理想化、目标急躁冒进、自营业务稀缺、队伍流动频繁、服务能力不足、忠实客户群缺失等等。吃完了股东资源的老本,没有了行政保护的庇荫,眼下的“凛冬”实质上是运营遗留问题的表面化——本想图省便抄近道,谁知道最后该过的坎一个都不能少。

从提升运营能力的角度看,中小财产险公司率先建设“车险理赔服务平台”显然十分讨巧,但该平台其实也面临上述类似问题:合纵之下固然能够对抗巨头的理赔服务,但是平台再好,一则是解决不了保费入口问题,二则是难以完全内化为自身比较优势。人保平安的微信理赔已经做得风生水起,费改之下销售发力更是有增无减,理赔平台恐怕难以釜底抽薪的解决份额问题,车险窘境也就遑论破局。

与创新频发的非车险不同,车险已经是一个高同质化、高竞争度的市场,没有石破天惊的创举,很难撼动固有格局。

比较优势的背后是“打铁还要自身硬”,没有捷径只能坚持,正如鹰视狼顾的司马懿,在隐忍多年之后方坐上权力宝座,而这个过程中不知淘汰掉了多少聪明绝顶的竞争者。要知道在麦肯锡的报告总结里,美国财险扭亏为盈的首要功臣,就是不自律的产险公司退出。而麦肯锡开出的盈利药方里,绝大部分还要靠自身改革。

不靠军师联盟,撑不过眼下的凛冬,而只靠军师联盟,渡不过淘尽英雄的长河。在业内业外上半场均告失利的中小财险,必须在借力和自强间寻找平衡,否则下半场又是一个死局的循环。抱团于平台固然可以提高机构效能,但改变不了经营理念和心态,对于引入的互联网外援,要学习的不仅是技术和模式,更有他们的理念。

值得思考的是,对于常年亏损的大多数中小财产险公司而言,车险理赔服务平台的建设或许将给其更多的喘息时机:该平台由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发起是不是代表了监管部门的某种倾向?在维稳的思维之下,刚性的市场退出机制或许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停留在试点阶段。

惟愿尔破壁蹈海,归来仍是少年。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