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降息!保险业忙降费、降利率,投资收益率向资金成本率的传导机制正逐渐成熟行业动态

为让利实体经济,银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不断下调,受此影响,其存款利率也一路下滑,仅2023年,国有大行就先后三度下调存款利率。截至目前,在最新一次下调后,以工商银行为例,其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经降至2%。 利率跌跌不休,保险投资端压力进一步增强,降低负债端成本就成为了顺理成章

为让利实体经济,银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不断下调,受此影响,其存款利率也一路下滑,仅2023年,国有大行就先后三度下调存款利率。截至目前,在最新一次下调后,以工商银行为例,其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经降至2%。

利率跌跌不休,保险投资端压力进一步增强,降低负债端成本就成为了顺理成章之事。可以看到,2023年,随着投资端压力的不断加大,行业先是调降预定利率,后又乘着监管推进银保渠道“报行合一”的契机调降银保手续费率,如今,进一步承压之下,又将目光瞄准了万能险的结算利率……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资产端投资收益率向负债端资金成本率的传导机制日渐成熟,投资端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行业即相应调降负债成本的情况,仍将在未来不断上演。反之亦然,将来如果市场利率上行、险企投资收益率明显提升,预定利率、结算利率自然也会随之调高。

01

息差收窄倒逼国有大行2023年三度降息

自2022年9月15日,国有大行挂牌利率时隔7年再度迎来调整之后,进入2023年,调整频率明显增加,仅一年内就下调了三次,分别是2023年6月8日、9月1日以及12月22日。

就最近的一次下调而言,根据工商银行发布的公告,本次挂牌利率调整主要涉及3个月、6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其中,通知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等挂牌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3个月、6个月、一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两年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计算显示,2023年12月22日开启的新一轮降息后,工商银行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将分别下调至1.45%、1.65%、1.95%、2%。

国有大行降息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为响应金融合理让利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等的号召,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多次下调,银行息差不断收窄,为维持合理的息差水平,银行只能不断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3%,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

国有大行下调在前,各地中小银行紧随其后。从目前来看,各地中小银行挂牌利率虽仍明显高于国有大行,但整体也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

此外,受2023年12月末国有银行年内第三次调降挂牌利率的影响,市场对于进一步降息的预期明显增强,不少专业人士都认为,银行挂牌利率仍存在一定调整空间。

02

保险公司资产端承压

银行存款利率跌跌不休,其他金融业也未能幸免。近日,即有消息爆出,险企万能险结算利率将普遍有所下调。

但据『慧保天下』了解到的信息,受到市场利率不断下滑以及股债双杀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险企投资端严重承压,为缓解这一压力,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防范风险,不少险企早在2022年就已经针对万能险结算利率开启了主动的调降,2023年,也有大量险企主动进行了调降。

整体来看,截至2023年10月,公布了结算利率的1836款万能险产品中,结算利率分布区间在0.36%-4.95%之间。

其中大部分万能险产品的结算利率都已经降至4%以下,但仍有部分险企的部分万能险产品的结算利率高于4.5%,且多为中小险企。经统计,截至2023年10月,结算利率高于4.5%的万能险产品还有13款。

对于一些险企而言,高企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显然已经与其自身的实际投资收益率产生了较大的背离。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2023年三季度(如下表所示),人身险公司的年化财务收益率仅2.93%,年化综合收益率仅3.32%。

而从各家人身险企的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来看,77家披露了今年投资业绩数据的人身险公司中,2023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率最高为4.239%,最低为-1.45%;简单平均为2.61%,综合投资收益率平均水平为2.83%。大部分人身险企的投资收益率都在3.5%以下,很明显,一些险企的投资收益率已经难以覆盖其给予消费者的投资收益率。

根据《万能保险精算规定》,“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万能单独账户资产的实际投资状况确定结算利率”。面对巨大的调降压力,万能险结算利率下调已经是势在必行。

03

逻辑已然清晰:资产端投资收益率向负债端资金成本率的传导机制正日渐成熟

对于以经营长期风险为业的人身险公司而言,审慎经营是永远的基本要求,因为面对动辄几十年的漫长的保障周期,复杂的影响因子,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连锁反应。上世纪90年代,人身险企可以自行定义预定利率,结果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有的险企还在承受着那时利差损所带来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3年以来,伴随着市场利率的不断下滑,压降人身险企负债成本、提升负债质量就成为了行业的头等大事。一般而言,管理人身险企负债质量通常有三大手段:控费用、调费率、差异化。可以看到,自2023年以来,行业已经在充分运用这三大手段:

先是“调预定利率”,将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总体水平从3.5%降至3.0%。

再是“费用”,利用监管部门严格落实“报行合一”的契机,推进银保渠道降低手续费率。

如今,行业又开始主动调降万能险结算利率,也是降低人身险企负债成本,提升负债质量的重要一步。

伴随利率下行,行业投资收益率下降,行业不断想方设法调低负债成本,本质还是要健全资产端投资收益率向负债端资金成本率的传导机制——无论是降低预定利率、降低手续费率,还是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其重要目的之一都是要防止利差损风险,也即通过调低负债成本,使之与资产收益更加匹配,避免险企无法兑现承诺,进而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有小概率高风险的“黑天鹅”,也有大概率高风险的“灰犀牛”,险企更须审慎前行,而无论是调费率、控费用,还是差异化,其实质都是在引导人身险行业降本增效,做足安全冗余,在种种不确定性中更好更快地转向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与银行业降低贷款利率的作用类似,随着保险资金成本的下调,无疑也更有利于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更大空间。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