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两会亮大招:中国版“大而不能倒”来了,至少10家险企、30家银行、10家券商将参评政策解读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未知 / 2018-11-29 10:21 /
业内人士预测,就保险业而言,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大型保险集团最有可能入围国内首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而伴随蚂蚁金服、腾讯等互联网金融巨头的快速发展,其也很有可能被纳入其中。

国内首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即将出现!等待他们的或是更加严格的附加资本要求、日常监管要求等。

 

11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拟全面强化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

 

《指导意见》首度明确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定义、范围,规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流程和总体方法,并规定每年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参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机构数量将分别不少于30家、10家和10家。

 

业内人士预测,就保险业而言,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大型保险集团最有可能入围国内首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而伴随蚂蚁金服、腾讯等互联网金融巨头的快速发展,其也很有可能被纳入其中。

 

将大象关进笼子,给金融巨头带上多一重镣铐。对最终入选的机构,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将提出特别监管要求,包括在附加资本,以及公司治理、风管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在日常监管中也会采取更多措施,有分析指出,这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些机构的规模扩张。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定义明确,事实并非想象中美好


《指导意见》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作出了明确的定义: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指因规模较大、结构和业务复杂度较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较强,在金融体系中提供难以替代的关键服务,一旦发生重大风险事件而无法持续经营,将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金融机构。


说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不少读者一定还记得,2013年中国平安首度入选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 与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共同公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G-SII)名单,并成为唯一入选该榜单的中国保险企业,一度在业界引发不少关注。

 

为便于理解,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常常被形容为“Too Big to Fail”,也即“大而不能倒”,但这种说法往往让很多人误解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官方对于大型金融机构的一种“认可”,当其面临倒闭风险时,官方一定会出手相救,以避免其倒闭。

 

但很显然这种理解有过分美化之嫌,根据《指导意见》给出的定义可知,被认定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只能说明这些机构一旦发生重大风险,将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需要监管部门予以更加密切的关注甚至更严格的监管。



国内金融机构快速膨胀,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刻不容缓


评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并强化对其的监管,是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下诞生的。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因规模较大、结构和业务复杂、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强等因素,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将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危机后有关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纷纷就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建立了相关制度安排。

 

而从国内情况看,随着近些年来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出现一些规模较大、复杂度较高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因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度高而居于金融体系核心,对我国金融体系整体稳健性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对于这些金融机构的识别、监管和处置作出制度性安排显然刻不容缓,而《指导意见》正是此种背景下诞生。

 

《指导意见》明确,将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


一方面,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制定特别监管要求,以增强其持续经营能力,降低发生重大风险的可能性。相关部门采取相应审慎监管措施,确保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合理承担风险、避免盲目扩张。

 

另一方面,建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特别处置机制,推动恢复和处置计划的制定,开展可处置性评估,确保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发生重大风险时,能够得到安全、快速、有效处置,保障其关键业务和服务不中断,同时防范“大而不能倒”风险。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估将每年开展一次


根据《指导意见》,今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按照以下流程每年开展一次:


1.确定参评机构范围。

2.采用指标法识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确定定量评估指标和评分方法,制作数据收集模板,向参评机构收集评估所需数据。

3.计算各参评机构系统重要性得分,确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认定分数阈值,形成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初始名单。

4.结合其他定量和定性分析作出监管判断,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初始名单作出调整。

5.确定并公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最终名单。


监管部门将采用定量评估指标计算参评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得分,而评估指标主要衡量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经营失败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潜在影响,包括机构规模、关联度、复杂性、可替代性、资产变现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相应权重则由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根据各行业特点和发展状况进行设置。

 

不过定量评估还不是唯一的方式,《指导意见》指出,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还可根据其他定量或定性辅助信息,提出将系统重要性得分低于阈值的金融机构加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的监管判断建议。这就意味着即便表面看来比较“简单”的金融机构,也有可能成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隐藏在各种金融机构之后的诸多大鳄,或也将面临更高监管要求。



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大型保险集团最有可能入选国内首批“大而不能倒险企”


根据《指导意见》,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将根据各行业发展特点,制定参评标准,划定参评机构范围。

 

其中,参评标准可采用金融机构的规模指标,即所有参评机构表内外资产总额不低于监管部门统计的同口径上年末该行业总资产的75%;或采用金融机构的数量指标,即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参评机构数量分别不少于30家、10家和10家。

 

就保险业目前而言,哪些机构最有可能入围?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6年,原保监会就已经开展过针对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监管规则制定并公开征求意见。当年,保监会还在官网发布《中国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评定数据收集工作的通知》,并直接点名16家保险机构,要求其按照规定报送有关数据,参加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评定工作。

 

当时被点名的16家保险机构包括: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富德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看到,当时入围的16家保险机构已经基本涵盖了国内所有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此外,还包括几家寿险公司,例如新华保险、合众人寿、中邮人寿以及华夏人寿。

 

在慧保天下看来,虽然经过两年时间,行业已经发生一定变化,但大的市场格局并没有改变,《指导意见》发布之后,最有可能入围的将依然是那些大型保险集团,中国人保集团、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都极有可能上榜。

 

中金公司发表报告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其预计四家综合保险集团有较大机会被评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平安集团入选可能性最高。

 

至于银行方面,华泰证券发布研报认为,按照《指导意见》划定的75%的规模指标,约有26家银行在参评机构范围,包括国开行与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除渤海外的全部股份行、六家城商行(北京+上海+江苏+南京+宁波+盛京)。

 

券商方面,中金公司的报告则认为,最终上市券商入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可能性较低;而且即便纳入,对大型券商经营的实际影响可能也有限。



蚂蚁金服、腾讯等互联网金控集团或也将成为监管重点


以往谈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往往只涉及包括银行以及保险两类,但最新出台的《指导意见》明显扩大了范围,将证券机构以及其他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纳入了其中。


本意见所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包括系统重要性银行业机构、系统重要性证券业机构、系统重要性保险业机构,以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认定的其他具有系统重要性、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


有业内人士分析,参选范围的大幅扩张,有利于将一些实际从事金融业务的非金融机构纳入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当中来,例如蚂蚁金服、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旗下的金融业务已经是蔚为壮观。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1月2日,央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中就已经正式披露了5家金控试点公司,其中除招商局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和北京金控外,就还包括蚂蚁金服、苏宁集团两个“隐形”的金控集团。



选定金融机构将面临附加资本要求、公司治理要求、风险管理要求以及信息系统要求等


真正入围“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之后,相关金融机构在一般监管规则之外,还须面对附加监管要求:


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在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要求之外,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提出附加资本要求和杠杆率要求,报金融委审议通过后施行。


这些要求的提出,无疑将对保险公司产生一定影响。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预计新的监管要求或在某些方面高于现行要求,比如附加资本要求,或对入选保险公司内含价值有负面影响。

 

同时,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通过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实施更加严格的资本要求以及杠杆率要求,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扩张速度。

 

对于重要性程度更高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或将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指导意见》指出,根据行业发展特点,人民银行可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视情况对高得分组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提出流动性、大额风险暴露等其他附加监管要求。

 

此外,《指导意见》还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还明确表示,会强化对于其的日常监管,包括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压力测试,要求其遵守更高的信息披露标准等。

 

根据《指导意见》,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存在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或威胁金融稳定的,人民银行可向该机构直接作出风险提示。必要时,人民银行商有关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业务结构、经营策略和组织架构提出调整建议,并推进有效实施,以降低其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要按要求进行整改,并向人民银行和相关监管部门提交报告。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