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商车费改元旦前或实施,留给中小险企的时间不多了政策解读

河北、天津、河南、山东、黑龙江首批试点概率最高。

二次商车费改实施近半年,当大量财产险公司还深陷激烈竞争无法自拔之时,三期费改已经箭在弦上。


近日,『慧保天下』得到消息,三期费改有可能在元旦前就开始实施,不过短时间内不会全面推开,而是选择在个别费用率较高地区率先实施“双70%”的费率浮动系数(即在计算商业车险保费时,自主渠道系数以及自主核保系数最低可以达到70%),预计首批开放试点的地区在5个左右。


三期商车费改的实施无疑将导致保费充足度的进一步下降,以及赔付率的上升,从而进一步挤压险企费用空间,对于依靠高手续费率才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广大中小型财产险公司来说,留给他们的竞争空间更少了,转型的时间也更少了。在“监管姓监”以及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果依然沉迷于费用竞争,等待其的最终结局或许就是退出市场。



三期费改或将在元旦前实施


自2015年6月正式实施新一轮商车费改以来,监管基本采取每半年或一年深化一次改革的节奏:2015年6月,还只是在6省市试点“双85%”系数政策;2015年12月,额外增加12个试点省市;2016年6月,将其扩展至全国;2017年7月,正式实施二次商车费改,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推行“单75”或者“双75%”系数;半年时间过去,如今,保监会又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据了解,三期费改很有可能在元旦前就开始试点。


消息人士透露,三期费改仍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方式,首先会在个别手续费率较高的地区实施,实行自主核保系数与自主渠道系数的“双70%”政策,即在计算商业车险保费时,自主渠道系数以及自主核保系数最低可以达到70%,以期进一步压缩险企费用空间,倒逼险企加快转型。


从前10月的行业交流数据来看,目前财产险公司的车险业务仍呈现整体承保盈利的趋势,但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巨头险企之间争抢市场份额,竞相抬高手续费,大量中小型财产险公司为保住市场份额只能采取跟随策略,因此叫苦不迭。据称,某巨头险企在2018年开门红期间甚至已经明确要按照106%成本率投放市场费用。


市场人士指出,险企还能不断提升费用率,本身就说明费用还有较大的压缩空间,监管在费用率较高地区率先实施三期费改,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进一步压缩这些地区的费用,进一步让利于民。


据了解,在研究实施三期费改的同时,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已经对全面型车险的费率进行了下调,也将在年底前公布,并选择在个别地区进行试点。由于全面型车险费率下调也会对保险公司费用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试点三期费改的地区,不会同时试点全面型条款,监管部门会另外选择5个地区进行试点。



河北、天津、河南、山东、黑龙江

首批试点概率最高


目前,具体哪些地区将率先试点三期费改尚不得而知,不过据『慧保天下』了解,监管选择试点地区的方向已经明确:费改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压缩险企费用空间,因此,三期费改将率先在费用率较高的地区进行试点,数量在5个左右。


一份行业交流数据显示,2017年前10月,全国车险费用率的平均水平为39%。纳入统计的36个省市中(青岛、厦门、大连、深圳、宁波单独计算),11个省市的整体费用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均达到40%及以上。


其中,费用率最高的是河北省,整体费用率已经达到44%;天津市居其次,也高达43%;河南省则排第三,达到了42%;之后是山东省、黑龙江省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均达到了41%;还有5个省市的车险综合费用率已经达到了40%,分别是青岛市、云南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吉林省。


从目前流传出来的监管选择试点地区的思路上来看,整体费用率水平最高的河北、天津、河南、山东、黑龙江被纳入首批试点范围的概率无疑是最高的。


其余省市的车险综合费用率水平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新疆、甘肃、福建、山西均为39%,与行业平均水平持平,而其他地区都在25%-38%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费用率水平最低的省市基本都是经济非常发达的省市,浙江只有31%,江苏只有30%,宁波和上海更是只有25%。


从行业交流数据来看,绝大部分省市车险业务整体都实现了承保盈利,综合费用率高的地区,综合赔付率往往也比较低,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些省市,过多的费用都流向了中间环节,并没有直接让利于消费者。综合费用率低的地区情况则恰好相反。


例如,在综合费用率最高的5个省市,综合赔付率都在53%-56%之间,尚不足六成;而在综合费用率最低的5个省市,湖南、浙江、江苏、宁波以及上海,其综合赔付率都达到了62%-70%之间——大部分车险保费最终通过赔付的方式直接进入了消费者的腰包。在发达保险市场,车险的综合赔付率往往都能达到七成以上,与上海、宁波等地情况类似,这无疑正是国内商车费改所要努力的方向。





留给中小险企的时间不多了


在市场激烈的费用竞争中,最受伤的莫过于中小险企,缺乏机构优势、品牌优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其只能选择提高费用率。


交流数据显示,2017年前10月,在55家有车险保费收入的公司中,车险保费收入越低的公司,费用率往往越高,例如保费收入最高的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其综合费用率分别为36%、38%、35%,而安联财险、现代财险、合众财险三家小公司或新公司,其综合费用率都达到了70%以上。


放眼到整个行业,55家公司中,46家险企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只有9家险企与行业平均水平持平,或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保险公司综合费用率水平分布情况

100%及以上 3家

70%(含)-100%(不含)3家

60%(含)-70%(不含)2家

50%(含)-60%(不含)14家

40%(含)-50%(不含)24家

40%以下 9家


只是由于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等大型险企还依然维持着较低的综合费用率,所以带动整个行业的费用率水平维持在39%的水平。


如今,三期费改即将来临,调整之后的全面型车险费率也即将实施,虽然一段时间内,只是在部分地区实施,但进一步深化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未来险企的费用空间势必遭遇进一步挤压,大型险企依靠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市场份额势必进一步提升,而以往只能依靠较高手续费率维持市场竞争优势的中小险企势必承受更大的压力。


按照发达保险市场的车险业务发展规律,真正的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必然伴随一批车险企业的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原来监管“做大做强”的思路发生彻底转变,“保险姓保,监管姓监”已经成为监管部门的最新的行为准则。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近期召开的一次有11家财产险公司参与的座谈会上,保监会有关人士指出,“目前行业全面亏损没有出现,也没有主体退出车险市场,说明目前各主体的日子过的还可以。随着改革的推进,市场集中度提高、部分保险公司退出车险市场是必然结果。”


留给中小险企转型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