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为什么涨价?互联网+
距离重疾定义切换(2月1日)只剩5天时间,在一片“涨价”声中,重疾险市场陷入最后的狂欢之中。
重疾新旧定义切换将会给市场带来哪些影响?是不是涨价已成必然?目前加保是不是就是最优选择?本文作者郭东东试图从一个精算师的视角出发,从根本上厘清这些问题。
作者在文章中指出,此次重疾定义修订后,I期甲状腺从重疾中移除,会使20-60岁的重疾发生率平均降低约25%;而I期甲状腺放入轻症,最终会使重疾和轻症责任合计的发生率降低幅度有所减小,约为18%。
但不同类型产品费率受到的影响不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定期产品费率下降幅度大于终身产品下降幅度,不含轻症和身故责任的产品费率下降幅度大于含轻症和身故的下降幅度。
更重要的是,重疾产品的价格除了受发生率的影响之外,还要受定价利率、预定费用率,乃至监管对于重疾产品准备金和最低资本的计量方法的变化、公司对于重疾产品价值率的要求等因素影响,所以重疾产品价格其实更应归结为公司产品策略问题,而非简单的发生率变动问题。
以下即为文章主要内容:
随着《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重疾定义”)的正式下发,中国重疾市场完成了继2007年之后的首次再修订。随之而来的是各家保险公司紧锣密鼓的重疾产品更新迭代工作。
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上半年整个保险市场的新业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在后疫情时代,“新重疾定义”这剂强心剂的注入,相信一定会为中国重疾市场带来一些“新”的东西。
本文将从中国保险市场宏观数据分析为切入点,了解目前中国重疾市场的地位,并对目前重疾产品的形态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对重疾定义的主要变化进行重点梳理,最后就“新重疾定义”对重疾产品发生率、费率及未来产品形态的影响进行探讨和展望。
01
市 场
健康险成增速最快险种之一,其中,重疾险占比超60%
2019年,中国保险市场保费收入4.3万亿,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保费收入的10%。2019年底,中国保险业的总资产为21万亿,占整个中国金融业资产的7%左右。而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4.3%和3046元,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60%。这些数据说明,中国作为全球增速最快的新兴保险市场,未来仍有很大增长空间。而健康险在行业内外各种利好政策的加持下,也成为过去十多年间增长最快的一个重要产品子类。
2019年,中国健康险保费收入为7066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22.8%。而重疾险作为一个重要的产品线,其占比已经稳定在60%以上。同时,重疾险的新单保费收入从2018年起已突破1000亿大关,虽然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的新单业务增长将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同期其他产品线的增长。
同时,在国家和行业层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相信商业健康险2025年2万亿的目标还是值得期待的。
02
产 品
“传统派”VS“网红派”,疫情之后二者加速融合
近些年,在行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重疾险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并一起助推中国的重疾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而且产品形态的创新也层出不穷。虽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比拼病种数量、病种重复拆分等,但总体上仍呈现向好趋势,保障的病种范围越来越广,而且也逐步体现出疾病分级的理念。总体来看,目前市场上的重疾产品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派别,“传统派”和“网红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并且受新冠疫情的催化影响,上述的两大派别呈现出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这种融合的趋势,一方面体现在渠道层面的融合,另一方面体现在产品形态和费率水平的融合。相信在“新重疾定义”的推动下,这种融合趋势也将越来越明显。
03
定 义
重疾定义修订体现“精准分级”理念,区分重疾和轻症
重疾定义作为重疾市场之根,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决定了重疾市场这棵大树能否
说到重疾保障范围,从内涵上,重疾保障除经常说的疾病外,还包括疾病状态和重大手术。而说到重疾特征,主要包括三个:病情严重、治疗费用高、康复周期长,具备其中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定义为重疾,但如果一个特征都不具备,可能就不太适合作为重疾。
受医疗水平和诊断技术进步的影响,过去可以作为重疾的病种可能已不具备这些特征,继续作为重疾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可能会对重疾市场的长远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所以适时的修订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此次重疾定义的修订,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而且此次重疾定义修订也体现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即“精准分级”,将病种分成了重疾和轻症。虽然标准定义中这种分级的病种不是太多,但相信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各保险公司未来开发的重疾产品会将这种理念进一步延伸和升华。
关于重疾定义变化的详细对比,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这里重点对整体的框架进行梳理和总结。
总体来看,此次定义修订,主要对前3种重疾进行了精准分级(分为重疾和轻症),同时将部分病种的保障范围进行了适度拓宽,另外新增了3种重疾。为方便大家记忆,将主要的修订点总结成几句顺口溜。
04
影 响
重疾新定义影响发生率,但重疾险定价受多重因素影响,取决于公司产品策略
重疾定义的变化必然会对重疾产品的发生率和费率产生影响,此次重疾定义修订的主要变化是将I期甲状腺由重疾调整为轻症,此处主要对I期甲状腺的变动进行分析。
由于I期甲状腺影响的年龄段主要集中于20-60岁,因此甲状腺对于发生率的影响主要是60岁之前,所以定义的调整对于不同保险期间重疾产品的费率的影响程度会有所差别。
(一) 发生率:重疾新定义会使20-60岁重疾发生率平均降低约25%
首先,对于发生率变化,以20-60岁年龄段为例,发生率的变动情况如下:
从图中来看,I期甲状腺从重疾中移除,会使20-60岁的重疾发生率平均降低约25%;而I期甲状腺放入轻症,最终会使重疾和轻症责任合计的发生率降低幅度有所减小,约为18%。
(二)费率:重疾价格受发生率、定价利率、预定费用率等多重因素影响
由于I期甲状腺的变动并非对所有年龄段的发生率的影响都是一致的,因此,此处分不同的保险期间,分析I期甲状腺的调整对费率的影响。
1.保险期间为保至70岁、投保年龄为30岁、缴费期间为20年。由于I期甲状腺的调整,会使保障责任只有重疾的产品的毛费水平下降约18%,如果产品中加入轻症责任的话,下降幅度会有所降低,约为12%。
2. 保险期间为终身、投保年龄为30岁、缴费期间为20年。I期甲状腺的调整,会使保障责任只有重疾的产品的毛费水平下降约12%,如果加入轻症责任的话,下降幅度会有所降低,如果再加入身故责任(目前市场的主力产品形态),会进一步降低毛费的下降幅度,仅为2%左右。
究其原因,主要是终身含身故责任的重疾产品有一定的储蓄功能,重疾发生率的降低,让更多的人能够在未来拿到身故保险金,进一步削减了重疾发生率下降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来看,关于大家关心的在“新重疾定义”下,重疾产品是否能够降价的问题,其实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分情况分析:
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费率高低还要受到具体的产品形态、保险期间的影响,保险期间为定期的下降幅度大于终身的下降幅度,不含轻症和身故责任的下降幅度大于含轻症和身故的下降幅度;
2. 重疾产品的价格除了受发生率的影响之外,还要受定价利率、预定费用率的影响;
3.现有产品的价格的充足性、监管对于重疾产品准备金和最低资本的计量方法的变化、公司对于重疾产品价值率的要求都会对重疾产品的价格产品重要的影响。
因此,综合来看,重疾产品价格的变动最终可以归结为是公司层面的产品策略问题,而非简单的发生率变动问题。
(三) 产品主体形态:不会出现大调整,“精准分级”理念将得到更多体现
在“新重疾定义”下,未来的产品形态会走向何方,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通过对各大保险公司的广泛调研,并与行业内的多位资深人士沟通交流,我们预计未来的重疾产品的主体形态不会出现大的调整,仍以终身重疾含身故责任的产品为主,但“精准分级”的理念会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新重疾产品中。综合来看,未来的主流产品形态构成如下,但对于相应病种的风险也应综合考虑。
1. 重疾责任
1)由于I期甲状腺癌由重疾移到轻症,保障内容有所降低,未来可以考虑增加分组多次给付或特定年龄前额外给付,扩充重疾保障;
2)同时为了对冲重疾的长期恶化风险,身故责任的加入也是必不可少,而且可以满足客户对于储蓄功能的需求。
2. 轻症责任
1)I期甲状腺癌移到轻症后,轻症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比如轻症多次给付的风险以及轻症保费豁免的风险;
2)为了降低轻症多次给付的风险,可以考虑进行轻症病种分组,降低轻症整体风险;
3)为了规避I期甲状腺带来的保单初期的保费豁免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可以将其设置为特定轻症保费豁免责任。
3. 中症和前症责任
1)中症责任目前在行业中已越来越流行,预计在新定义的主流产品中将成为一种常态;
2)前症责任目前在行业中还不太流行,更多的还是考虑到病种设置的合理性问题;
3)不管是中症还是前症责任,都体现了“精准分级”的理念,但如何选择合适的病种及定义将是需要行业共同思考的问题,未来随着行业经验的丰富,相信这些责任也会越来越普及。
4. 补充保障
特定严重疾病额外给付和高发重疾的二三次给付等责任将更多地作为附加险来促进主力重疾的销售,从而进一步提升重疾产品的保障,也更加体现了重疾产品“精准分级”的理念。
随着“新重疾定义”的发布,各大保险公司已根据各自的产品开发节奏开发新产品,目前部分保险公司已完成新定义下的重疾产品的开发并投入市场。在此也希望各家保险公司能够以“新重疾定义”作为新起点,开启属于中国重疾市场的新篇章。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