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拼渠道拼服务!当工银安盛聚焦高价值健康险,这一趋势不容忽视互联网+
近期,中国工商银行旗下工银安盛人寿,宣布对“御系列”重大疾病保险配套的“六专五访通海外”增值服务进行全面升级。
从此,工银安盛“六专五访通海外”服务通过国内外医疗资源整合,成为覆盖用户“诊前”、“诊中”、“诊后”,涵盖专业分诊、专业导诊、专家问诊、专家门诊、专家病房、专家手术,诊后回访,亚洲、欧洲、美国海外二次诊疗意见或赴日就医的安排等等的全流程医疗服务。
工银安盛近年来坚持以“高价值成长”为长期战略目标,其升级增值服务的举动背后,是健康险市场竞争的全面升级,是转向精益经营后市场主体的自发之举,是市场环境使然,也是险企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使然。作为银保系险企的工银安盛不拼渠道,拼服务,并初步形成服务品牌化的运作思路,足见当下保险市场对于以服务赢市场的渴求。
工银安盛全面升级“六专五访通海外”,打造差异化竞争新途径
1995年,重疾险进入中国市场,并很快成各公司新业务价值的重要贡献者,2013年起国内健康险进入大发展阶段,更是以年复合36%的增长速度,规模从2013年的1123.5亿元增长至2019年超7000亿元。
规模激增的同时,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产品责任创新愈发困难。
在健康险承保端与销售端创新涌动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寿险、财险还是专业健康险公司均纷纷加快布局,努力打造“保险+医疗”的服务闭环,国寿、平安、太保等巨头纷纷“下场”投资大健康产业,而更多的中小型险企则是通过不断连接医疗机构、三方机构的力量,以形成“更广、更深”的服务网络,提供差异化服务。
这种背景下,保险公司如何通过内外部资源整合,特别是连接健康产业,做好服务端升级,增强用户体验和口碑,成为保险公司面临的又一核心课题。
工银安盛不仅是一家银行系险企,也是一家中外合资的寿险公司,各渠道建设健全是工银安盛赖以推动高价值业务发展的优势之一。实际上,工银安盛已经发展健康险多年,也早已推出附加服务,近年来随着健康险发展提速,服务升级力度不断加大。例如,工银安盛经营高端医疗类健康险已长达11年,坚持自主搭建与之配套的直付服务医院网络,迄今已与500余家私立、公立三甲医疗机构签约合作,正是以这样的服务经验为基础,才有了如今御系列重疾险附加增值服务的反复完善与升级。
据悉,截至目前,工银安盛“六专五访通海外”服务网络,在全国覆盖了近三百个城市,连接的医疗机构超过1000家。
值得注意的是,“六专五访通海外”不仅仅是工银安盛 “御系列”重疾险的配套服务,更是已经被引入到该公司多个健康险产品当中,为不同层次的健康险匹配不同层次的服务——例如,针对中产阶级的入门级产品,“e+保”医疗保险,引入了“六专五访通海外”服务中的“六专”绿色通道服务,解决客户一站式就医问题,同时还引入质子重离子等可选责任及对应服务,彰显保险产品与服务差异化、分层匹配原则。
在其服务升级的背后,体现的是工银安盛对医疗资源整合、客户运营、客户服务综合能力的打磨与完善,从解决用户罹患重疾后迫切需要治疗方案和服务的痛点出发,为用户提供“保险+医疗”服务的闭环,使保险从现金解决方案向综合解决方案的方向拓展。
需求升级、竞争升级,成“保险+服务”的市场化逻辑基础
其实,不仅仅是工银安盛,可以看到,近年来,以服务创新作为切入口正成为国内保险业一大显著特征,“保险+医疗”“保险+养老”更是人身险领域的两大热点,大量企业相继投身其中。这背后,既有消费者需求升级,也有市场竞争升级。
消费者保险意识提升了,对于商业保险从排斥到主动咨询投保。随着保险知识的普及,尤其是国内经济水平的提升,中产阶级的崛起,国内消费者保险意识逐步提高,对于保险从排斥到主动咨询投保者众多,这其中,以健康险为代表的保障型产品,因为更切中人们对于健康风险的关切,更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
消费者需求变了,不但需要保障,还需要解决方案。消费者的保险意识觉醒,与此同时,伴随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消费者对于保险公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需要赔付,但更需要一揽子的服务解决方案,保险不再仅仅是一种支付手段,而是一种有效的综合解决方案。
市场竞争变了,由于保险产品本身容易被复制,险企往往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之中,拼价格、拼手续费成为常态,不仅置险企自身于费差损风险之中,更置整个市场于混乱之中。在高度的同质化竞争之中,如何才能构建真正的护城河?唯有以差异化服务破局。当然。服务本身也容易被复制,所以,考验服务能力,不仅考验险企的资源整合能力,也考验险企的运营能力和运营效率。
工银安盛不断升级健康服务,并将其附加于保障型产品之上,其实也正顺应了这一变化趋势。
对于一家银行系险企而言,似乎完全有理由仗着得天独厚的股东优势,大吃渠道红利,而非急于与其他险企挤进同一赛道,可近年来,银行对于保险的态度也变了。在资本充足率的硬约束和存贷比的天花板下,银行业一直呼吁要加强中间业务收入等轻资本消耗业务谋求转型,而保险,正是其中间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过去,储蓄型或者投资型业务是银保渠道的主力产品类型,但现在随着银行客户经营意识的强化,中间收入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得收入,更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多元的金融服务需求,站在这一角度,储蓄型、投资型保险产品或都有替代,但是风险保障功能的保险却无可替代——保险对于银行不仅仅是中间收入来源之一,而是满足客户多元金融需求的必备产品之一。
需求升级、竞争升级,在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以客户为中心”就是“保险+服务”诞生的最坚实的市场化逻辑基础。
告别高举高打,追求精益经营,资本平衡成高价值保障型业务发展原动力
外在市场环境改变的同时,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逻辑也在改变。
可以看到工银安盛人寿“六专五访通海外”服务更多与保障型产品挂钩,尤其是以“御系列”重疾险为代表的高价值保障型产品,花大力气持之以恒的建设服务闭环以推动高价值业务发展,工银安盛的价值取向不言自明。在推动业务稳健增长的同时,全面加快业务结构调整,是其“高价值成长”长期战略的具象化表现。回溯寿险业发展的几个典型历程,工银安盛人寿审时度势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并不意外。
“人海战术”横行的“黄金时代”,保费似乎俯拾即是,彼时,保险公司投资端选择空间有限,利差相差不大,更关注负债端的大干快上。
资本枭雄崛起的年代,一些保险公司变身融资机器,不像保险公司,更像投资公司,将利差玩到极致,为减少资本消耗,个别公司甚至玩起了虚假增资的游戏,打破监管红线。
随着金融保险领域全面严监管,“保险姓保”重新成为行业共识,监管对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的要求也更进一步,从过去大开大合的粗放式发展,到精准的资产负债匹配,险企开始更加注重精益管理。
全新的经营逻辑之下,从险企自身出发,储蓄型产品会对公司资本造成一定程度消耗,这类业务规模越大,对于公司资本的要求越高,唯有高价值长期保障型业务,不但不会消耗资本,还会对公司资本形成有益补充,也因此,通过实施产品多元化进而谋求资本平衡,在发展储蓄投资型业务的同时,发展高价值业务成为险企的必然选择。工银安盛无疑是这一发展理念的忠实践行者,“六专五访通海外”服务的推出以及持续升级,也正是其实践之路上的系统化探索之一。
市场上,人们习惯根据不同险企的不同资源禀赋特征等将险企划分为不同类型,但无论是何种类型,只要是寿险公司,其经营逻辑就必然大同小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有的寿险公司最终都将殊途同归,当股东实力雄厚的工银安盛开始拼服务拼价值,预示着市场深层次的变化正在发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