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人寿的自救故事:监管、地方政府、国资股东合力防“暴雷”,创业董事长隐退,增资未完待续公司动态
4月15日晚间,横琴人寿发布公告称,兰亚东先生因个人原因提出退休,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及在公司兼任的所有职务,并确认与公司董事会无不同意见,亦无需提醒公司股东和债权人关注的事宜。同时,公司于4月13日召开股东会及董事会会议,选举钱仲华先生为执行董事及董事长,待其董事长任职资格核准后正式履职。
此次人事变动,被外界解读为与国资股东持股比例大幅增加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作为横琴人寿唯一国资股东的“华发系”珠海铧创投资于2022年、2023年两度通过非等比例增资的形式,合计出资近20亿元先后增持横琴人寿至32.9%、49%。横琴人寿相对均衡的股东格局被彻底打破,公司治理结构出现变数,以兰亚东为代表的原有管理团队在完成筹备创建、助力初期高速发展、推进创新与转型、为缓解偿付能力之困奔波等的阶段性使命后,离开,也成为了意料中的选择。
横琴人寿最后一批拿“准生证”,初期高速发展,中期创新中艰难转型,近两年为解偿付能力紧箍咒不断奔走自救,如今,其潜在风险又在监管、地方政府、国资股东等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暂时化解……种种曲折背后所反映的行业历史欠账与转型阵痛、宏观经济不景气、监管形势全面趋严等,无疑也喻示着无数“横琴人寿们”趋同的命运。
横琴人寿大变局
兰亚东执掌7年一朝辞任,“太保系”职业经理人钱仲华拟接班
作为首家注册地在珠海市的寿险公司,横琴人寿因横琴自贸区而得名。从股东背景来看,横琴人寿初始五家股东,包括珠海铧创投资管理、亨通集团、广东明珠集团(后更名为深圳市珍珠红商贸)、苏州环亚实业、中植企业集团各自持股比例均为20%,相当均衡。其中珠海铧创投资管理系珠海市国企华发集团全资子公司;而另外一家惹人注目的股东则是中植企业集团,“中植系”曾一度被认为是中国诸多资本派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股东力量均衡,职业经理人的作用更加凸显,出身于中国人寿、人保寿险的兰亚东成为影响横琴人寿发展走向的关键角色之一。横琴人寿成立于2016年12月28日,而兰亚东自2016年8月起担任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筹备组副组长,根据监管2017年发布的任职批准文件,兰亚东已担任横琴人寿董事长一职长达7年。
就兰亚东对公司发展做出的贡献,横琴人寿在公告中指出,兰亚东自2016年参与横琴人寿筹建,自2017年4月起担任董事长职务至今,任职期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构建了以“家庭账户”为核心的战略体系,夯实了稳健经营的基础,带领横琴人寿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小寿险公司发展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拟接班兰亚东出任横琴人寿新一任董事长的钱仲华,与兰亚东背景相似,曾在大型国企担任要职,尤其是,钱仲华此前任职横琴人寿独立董事,这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其并非单一大股东所指派接班人,而与兰亚东相似,只是受雇于董事会,是真正的职业经理人。
这或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横琴人寿国资股东持股比例突破33%上限一事。有传闻称,华发系破格增持的同时,其公司章程并未进行相应调整,这或意味着“华发系”对于横琴人寿日常经营管理的介入仍会保持克制,引入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来出任董事长,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
这也意味着,当下,作为横琴人寿大股东的“华发系”责任与权力并不对等,当前的安排或许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安排,以可靠的资金注资解决横琴人寿迫在眉睫的偿付能力问题。伴随着经营的持续开展,未来横琴人寿仍将需要进行注资,引入新的股东,推动大股东持股比例降至33%以下,以符合监管规则要求,或才是其公司治理格局理顺的关键时刻。
这也成为以拟任董事长钱仲华为首的横琴人寿新一届领导班子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作为太保老将的钱仲华,拥有近30年保险从业经验,公开资料显示,他出生于1962年,已经达到62岁,1995年11月加入太保寿险,1995年11月至2011年3月先后在太保寿险苏州中心支公司、江苏分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分公司,历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总经理,党委书记、总经理等职务。2011年3月至2022年7月期间,曾任太保寿险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执行董事,中国太保总审计师、审计负责人,审计中心党委书记等职。2023年4月,钱仲华获批出任横琴人寿独立董事。
多重不利因素叠加
监管趋严下股东资质遭质疑,横琴人寿难解偿付能力困局,又逢资本熊市
成立之初,横琴人寿可谓“10后险生代”中的佼佼者,业务收入总体呈增长趋势,且短短四年就实现了盈利。年报显示,2017年至2023年末,横琴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8.63亿元、24.62亿元、59.55亿元、66.22亿元、67.86亿元、79.71亿元、85.2亿元。此外,2017年至2020年,横琴人寿的净利润分别为-0.82亿元、-2.46亿元、-2.41亿元、0.59亿元,2021年,继续盈利0.11亿元。
经过数年快速发展之后,横琴人寿像其他新兴险企一样开始面临增资问题,然而其股东中植集团旗下恒天财富深陷产品暴雷风波,“中植系”因涉嫌违法犯罪被立案侦查,而后集团宣布已经资不抵债。2023年5月,中植集团持有的横琴人寿股权也被部分冻结,此时,中植集团共持有横琴人寿16.775%的股份,被执行冻结部分股份约价值9540万元。
而彼时,在经历了多个问题险企的暴雷之后,“穿透式监管”已经成为监管的核心准则,对于股东资质、股东资金来源的审查变得尤为谨慎,被广泛认为是“中植系”险企的横琴人寿,其增资进程也因此严重受阻。
“屋漏偏逢连夜雨”,增资不顺的同时,受行业大环境影响,横琴人寿资产端负债端双双承压。2022年,横琴人寿净亏损1.79亿元。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横琴人寿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至3.17亿元。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横琴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53.98%、119.68%,仍在红线之上,只是其并未在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净利润、净资产等核心指标,这显示其实际经营状况已亮起红灯。
对于横琴人寿利润下降的原因,联合资信在横琴人寿最新的评级报告中指出,受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影响,横琴人寿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规模增加,加之退保金规模增长,对公司利润造成负面影响。
无奈与妥协
股权分散走向集中,“华发系”破格持股或仍为临时性安排
近年来,偿付能力紧张的横琴人寿,首要任务就是推进增资、提高偿付能力。几经努力,2022年,横琴人寿增资终于获批,新增注册资本3.85亿元,由国资股东珠海铧创投资单一认缴,公司注册资本由此前的20亿元增加至23.85亿元。此次增加注册资本后,横琴人寿此前五家股东分别持有20%股权的格局被打破,珠海铧创投资的持股比例上升至32.90%,成为横琴人寿的第一大股东——由地方国有企业出资,采取非等比例增资的形式,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监管对于资金来源真实性的忧虑。
针对外界对于“中植系”险企的质疑,横琴人寿则于2023年8月发布《关于横琴人寿与中植集团有关情况的说明》,表示,中植集团早在2022年5月23日基于自身经营考虑拟出让其持有的横琴人寿全部股权,而横琴人寿彼时正在推进增资引战工作,积极协助股东寻找投资者以推进股权转让,以尽早完成公司股权优化工作。
到2024年3月,股东珠海铧创投资再次采取非等比增资,对横琴人寿出资15.81亿元,其持股比例也将从32.9%增加至49%,增资完成后,横琴人寿其他四大股东亨通集团、深圳市珍珠红商贸、环亚实业、中植集团的持股比例将全部从16.78%降至12.75%。该变更注册资本事项已经金融监管总局广东监管局批准。
此次股权变动,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因为根据《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三分之一。不过,常常被人忽略的是,《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也有规定例外情况:保险公司因为业务创新、专业化或者集团化经营需要投资设立或者收购保险公司的,其出资或者持股比例上限不受限制。或者,经监管批准参与保险公司风险处置的,或由指定机构承接股权的,不受上述办法关于股东资质、持股比例、入股资金等规定的限制。
自首次非等比例增资后,大股东华发集团对横琴人寿的看法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其公开资料中,横琴人寿从珠海铧创投资的“成员单元”摇身一变为“旗下参控股公司”。如今,其持股比例再度大幅增长,华发集团对于横琴人寿的看法势必进一步改变。不过,监管、政府等对此已经做出防范。据悉,为防止“一言堂”局面出现,横琴人寿的章程不会因此次增资而改变,华发集团也不会派驻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而是仍采用市场化选聘的方式。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华发集团党委受上级主管单位珠海市国资委党委组织管理,而横琴人寿党委上级单位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两新组织党委,这也成为“华发系”难以实际控制横琴人寿的一个重要佐证。
这意味着,华发集团此次打破常规独力增资横琴人寿,更多是出于管控风险的考虑,体现了监管、地方政府、地方国企通力合作,将风险暴露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华发系”的补血不会是尽头,长期看来,横琴人寿仍然有资本补充的需求,届时公司或许需要寻求其他资金解决办法。
结语
中小寿险公司积极自救,延缓进ICU的典型
横琴人寿的发展历程正是当下中小型险企的缩影——它们诞生于保险业的黄金时代,还未抓住时代红利,便遭遇全球经济放缓、资本市场动荡、严监管、“降本增效”等难题,在资本供需不匹配的负循环中,深陷经营困境。
尽管保险业的整体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保费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了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速的趋势。同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深,中小型险企在品牌效应、渠道建设、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弱势,生存空间被一再压缩。
整体经济环境承压下,中小型险企又由于盈利能力不足,自身“造血”困难,陷入偿付能力下滑、资本补充持续承压的困境。一批中小寿险公司“排队等待进ICU”,如何提前化解风险、防止暴雷,成为当下行业最大难题之一。而横琴人寿此番操作,无疑是提供了新的借鉴。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地方国企三方通力合作,对于有困难的中小寿险公司,早发现、早治疗,引导其积极自救,有效防范风险进一步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早在2023年就曾公开表示,要下好风险前瞻防控“先手棋”,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应对各类风险隐患,坚持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可以预见,横琴人寿的故事不会是个例,伴随市场不利因素的持续,一些中小寿险公司持续偿付能力承压,依靠股东力量积极自救的案例将更多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