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保险大变局:外资强势增持,变身国内首家外资保险集团公司动态
就在近期,当媒体目光多为两会所吸引之时,华泰保险集团悄悄完成了一件大事:
3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发文批准华泰保险集团公司变更股东,安达百慕大保险公司受让华泰保险集团2.48亿股股份,占总股本6.1772%,加之此前其通过3家子公司持有的华泰保险集团20%的股权,安达系对华泰保险集团的持股比例合计达到26.1772%,并拥有了一票否决权,实现了对于华泰保险集团的控股。由此,华泰保险集团性质由中资变为合资,更成为国内首家外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
而据『慧保天下』了解,安达保险对此并不满足,仍在寻求增持,2018年12月中国一拖集团挂牌公开转让华泰保险集团0.547%的股权,也已经被安达保险摘牌。
外资强势增持,打破了华泰保险集团一向多元分散的公司治理格局,也让职业经理人主导的经营管理模式迎来更多不确定性,对于华泰保险集团的上上下下来说,这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01资本暗战华泰保险集团控股权,安达保险最终胜出
由于自身股权分散且多元的特点,多年来,华泰保险集团一直为各类资本所青睐,近些年,保险业身处高光时刻,华泰保险集团更是相继引来多股资本明争暗斗。
在《资本几多暗战 华泰保险谁主沉浮?》一文中,『慧保天下』曾对资本围猎华泰保险集团的情况进行介绍,彼时,至少有三股势力有意获得控股权。
第一大股东安达保险当仁不让。2018年6月至8月,其通过旗下公司两度出手,斥资20多亿元,从中小股东手中收购股权,控股华泰保险集团意图不言自明。
房地产起家的阳光城也对华泰保险集团显示出浓厚兴趣,2018年6月,试图通过旗下公司北京朗净天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受让武汉当代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华泰保险集团4.9043%的股权。
而就在上述两股资本势力围绕华泰保险集团股权展开激励角逐之时,第三股势力也加入战局,对华泰保险集团进行尽职调查。据『慧保天下』了解,第三股势力出自某大型国有企业,对于华泰保险集团控股权也志在必得。
如今,随着银保监会公布批文,一切都尘埃落定,最终胜出者是布局华泰保险集团时间最长的安达保险。
2018年,其从深圳市亿鑫投资有限公司、江苏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手中分别购得19842.6034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4.9339%)、50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2433%),再加上之前就通过旗下三家公司持有的20%的股权,其在华泰保险集团的持股比例累计达到26.1772%,超过25%的外资险企定义界线,推动华泰保险集团正式变身外资保险集团——国内首家外资保险集团。
在一些熟悉股权交易的人士看来,安达保险最终能在这场激烈的资本暗战中取得胜利,既有自身目标明确以及“肯下血本”的因素,也有诸多偶然因素。
安达保险已经布局国内保险市场多年,熟谙华泰以及中国保险市场。2002年,安达保险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成功受让华泰财险22.13%的股份,成为其战略投资者;2009年,又获得华泰人寿24.2165%的股权,由于华泰财险控股华泰人寿,安达保险对华泰人寿的实际持股比例升至40%左右,华泰人寿率先从中资险企翻牌为外资险企;2015年7月,安达保险宣布收购丘博保险,后者在国内的子公司丘博财险,也因此改称安达财险。
浸淫中国保险市场多年,同时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伴随华泰保险集团成长多年,安达保险在华泰保险集团控股权的争夺中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踩对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时点。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巨变,为应对种种变化,中国政府加速扩大对外开放,并于2018年初的博鳌论坛上首度公布相关决定,对外开放力度之大、速度之外,超出各界预期,而保险业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金融行业之一,又再次走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此后有关部门快速放行一批外资险企入华申请,安达保险对于华泰保险集团的增持也无疑赶上了这辆“顺风车”。
当然,无论有多少主客观因素,最重要的是,安达保险肯为相关交易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按照公开数据,仅仅是收购深圳市亿鑫投资有限公司、江苏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所持6.1772%的股权,安达保险就付出了超过22亿元,合计每股价格接近9元。
根据公开交易信息,2017年华泰保险集团估值还停留在240亿元左右,而到2018年,其估值已经超过360亿元,一年时间,上涨50%。对于一向谨慎的外资险企而言,肯于“追高买入”,可谓“下了血本”。
好在,目标终获达成。如今,两项交易均获得监管批准,这意味着,华泰保险集团已经正式变身国内首家外资保险集团,安达保险在国内保险市场再下一城。
02股权从分散走向集中,治理新格局下,华泰面临新变局
不过,对于安达保险而言,成功控股华泰保险集团或许还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对于股权一向多元且分散的华泰保险集团而言,相对控股容易,被其他股东掣肘也容易。
华泰保险集团的起点是1996年成立的华泰财险,这是国内第一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全国性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成立之初就已经拥有了多达63家股东。其后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内,经过改制、引入外资等方式,其资本来源愈发多元,国有股东不断减少,民营股东不断增加。
在多元分散的股权结构下,以华泰保险集团创始人王梓木为代表的管理层虽然始终不曾持有公司股权,但实际上却一直掌握着公司的经营权。在一群职业经理人的把控下,华泰保险集团也体现出了与其他险企迥然不同的发展思路。
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其始终没有为市场所裹挟,没有体现出强烈的规模冲动,而是始终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以最核心的华泰财险为例,即便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中小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水涨船高,华泰财险却从1996年成立至今持续盈利,无一年亏损。但“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华泰财险在坚持自我的同时,市场份额一再下滑,在市场上也招致不少质疑。
公司的治理格局往往决定了一家公司的气质,如今,华泰保险集团变身外资保险集团,治理格局的改变,无疑也会将华泰推向新的变局之中。
安达保险的并购基因与华泰是否兼容?
资料显示,安达保险于1985年在百慕大注册成立,总部位于苏黎世,1993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此后,该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并购逐渐发展成为全球保险企业。
2004年,中国保险业界所熟知的老格林伯格的次子埃文•格林伯格(Evan G. Greenberg)出任安达保险总裁及CEO,在他的带领下,安达保险更是开启并购高潮。资料显示,从2007年至2014年间,安达保险在全球范围内总共投入约70亿美元完成了14项收购业务。2015年7月,其还以283亿美元收购丘博保险集团。
在2018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上,安达保险以322.43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366位,同期,同样以财险为主的中国人保以715.7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117位。
靠并购开启全球保险事业版图的安达保险,如今又将华泰保险集团收入囊中,二者基因能否相容?这是个问题。
管理层会否变动?
华泰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为王梓木,2019年2月,王梓木在接受腾讯新闻采访时提起,“中国保险企业做过20年以上的董事长和CEO的就三个人,泰康的陈东升、平安的马明哲,还有我。”
的确,王梓木一手打造华泰并伴随其成长20多年,已经成为华泰保险集团难以取代的灵魂人物。而如今,新的控股股东出现,治理格局发生改变,对于华泰保险集团来说,最大的变数莫过于王梓木的去留。公开资料显示,王梓木出生于1953年,已经66岁。
据新浪财经报道,2016年末出席“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在谈到外资人才的使用时,王梓木曾公开表示:“华泰保险的外资股东曾经第一大股东,现在是第二大股东,华泰保险对外资的政策就是我们以中资为主外资为辅,充分向他们学习利用人家优势,但是不能把命脉交到外资手里面。”
在同一篇报道中还提及,王梓木透露,曾请麦肯锡就要不要外资控制华泰做调研,调研的结果是不能,理由是“近十多年来外资特别成功的案例没有,外资本身受限很多”。
而王梓木之外,华泰保险集团其余高管又会做出何种选择无疑也值得关注。
安达会否继续推进华泰保险集团上市?
上市一直是华泰保险集团管理层的夙愿,王梓木曾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及上市目标,在2012年表示将上市目标定在2014年,2014年又将目标定在2017年左右,然而迄今,这一目标仍未达成。如果能够在退休之前亲手敲响华泰保险集团上市的铜锣,对于王梓木而言,或许才算是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划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然而新晋控股股东安达保险持有华泰保险集团的股份不过26%有余,如果华泰保险集团上市则将进一步稀释其股权,安达保险愿意在多大程度上继续推动华泰保险集团上市进程,值得怀疑。况且,安达保险本身已经是一家美国纽交所上市企业。
华泰现有业务模式能否延续?
在多元分散的公司治理格局下,华泰保险集团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发展节奏,在发展模式上,也多不走寻常路。以成立最早的华泰财险而言,其目前主推以EA门店作为载体的专属代理人模式。
这种模式相较一般的代理人模式前期需要更高的成本投入,虽然其中大部分需要加盟者自身承担,但华泰财险也须因此支付更高的佣金。目前,华泰财险探索EA门店模式已经持续多年,市场上褒贬不一,新的控股股东出现后,对于这种一主要业务模式将采取何种态度值得关注。
其他民营股东会否袖手旁观?
虽然安达保险已经在华泰保险集团取得了超过26%的股权,且拥有一票否决权,但只能算是相对控股,其他民营股东对于华泰保险集团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例如,内蒙古君正通过旗下两家子公司合计持有华泰保险集团15.30%的股权;当代系通过旗下三家子公司持有华泰保险集团12.08%的股权(当然,其已经决定将其中的4.9043%转让给阳光城旗下公司,只是尚未获批)。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华泰保险集团小股东之间的股权腾挪仍在不断进行之中,例如2018年12月,中国一拖集团即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公开转让华泰保险集团0.547%股权。而据『慧保天下』了解,摘牌这部分股权的,正是安达保险。
当安达保险一步步增持,对于华泰保险集团的实际控制力逐渐增强,君正系、当代系会甘于成为小股东么?须知,在股权市场上,对于公司的影响力直接关系着该部分股权的实际价值。
可以确定的是,一旦华泰保险集团内部出现分歧,这些大比例持股的民营股东将成为最大变量。
华泰财险如何整合安达财险?
对于安达保险而言,其相对控股华泰保险集团之后,首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其在国内的另外一家独资财险公司——安达财险。
如前文所述,2015年,其成功收购邱博保险集团,从而将后者在中国境内的财险子公司邱博财险一举翻牌为安达财险。
按照国内有关规定,同一资本不能同时控股两家相同性质的保险公司,最多“一参一控”,安达保险通过控股华泰保险集团间接控股华泰财险(华泰保险集团100%控股华泰财险)后,安达财险变得尤其尴尬。
外资险企“水土不服”问题如何破解?
当然,对于保险业界广大的吃瓜群众而言,最关注的还在于安达保险如何带领华泰保险集团走出外资险企普遍的“水土不服”怪圈。
毕竟,从过往经验来看,外资险企在华的发展普遍不算顺利,自第一家外资险企——友邦保险入华近30年来,虽然数量上实现了由0到50家的跨越,但其市场份额却没有大的增长。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8年底,外资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仅占寿险整体市场的8.10%,相较2017年底的9.84%下滑近两个百分点;2018年底,外资财险公司则仅占财险市场的1.94%,相较2017年底的1.85%略有上浮。
安达保险的持续增持之下,华泰保险集团股权正逐渐从分散走向集中。其资本结构、资本性质的改变势必影响公司治理格局,而治理格局的改变又将直接作用于公司发展模式、日常经营管理……能否适应这种新的治理格局已经成为摆在华泰保险集团管理层面前最现实的问题之一。
而作为国内首家外资保险集团,华泰保险集团之后的表现无论如何,无疑都将成为公司治理左右公司经营的最佳观测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