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倒闭事件警示寿险业:流动性管理是公司发展生命线,会计处理不当或误导经营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23-04-19 10:45 /
寿险公司利率风险的当量在资产总量中是较为突出的

注:本文原载于公众号“保险业风险观察”,原题《杨征: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对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启示》。

作者杨征,系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首席财务官。

编者按

近期,包括美国硅谷银行在内的部分境外金融机构发生了一系列危机,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担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保险业而言,透过美国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又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本文作者杨征,从财务视角出发,深度剖析导致美国硅谷银行倒闭事件中的“会计处理不当”表象及其“资产负债管理不当”的实质。

其指出美国硅谷银行没有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而是执行美国会计准则(USGAAP),而后者存在一定设计缺陷,导致现有会计处理对资产财务状况的反映表现出滞后性和突变性,客观上对信息使用者有一定的误导效果。相较之下,IFRS 9要更加科学合理。

作者同时也指出,美国硅谷银行倒闭事件,究其根本,是银行没有及时适应环境变化,有效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结果。

延展到寿险业,作者则表示,寿险公司更应吸取教训,高度重视资产负债管理工作,因为无论是从负债端角度出发,还是从资产端角度出发,寿险业相较银行业都要更加复杂。

为规避风险,作者认为,负债端,寿险公司应认清负债实质,合理安排资产持有“意愿”;把握发展节奏,有效提升资产持有“能力”;科学选择会计处理,充分反映资产持有状况。资产端,则应对利率风险、信用风险都予以重视;关注利率风险的敞口与波动性,经常性研判经济形势和利率波动趋势;牢记流动性管理是公司发展的生命线。

以下就是文章全部内容:

近日,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以下简称SVB)成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第一家破产的大型银行,由此引发了国际市场对银行机构乃至金融市场整体风险的广泛担忧,而且事件还在迅速发酵。

刚刚发生的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被瑞银集团(UBS)收购事件,将本轮国际银行领域危机又推上一个新台阶。

自去年以来,以美联储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央行迅猛加息是此次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导火索。

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严重承压、通胀高企的大背景下,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原有的经营模式和资产配置方法面临挑战。SVB现象为广大金融机构,特别是高负债经营的银行、保险类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了一个非常鲜明且独特的案例,也为相关机构敲响了警钟。本文从寿险投资资产的会计处理以及资产负债管理角度与大家分享一些思考。

01

又是一场“由会计处理引发”的风险

从公开信息中可以看到,事件的起因是由于SVB的债券类资产多数以持有至到期(Hold to Maturity,以下简称HTM)或可供出售资产(Available for Sale,以下简称AFS)计量,其浮动盈亏均不计入当期损益,尤其是其持有的近千亿美元的抵押支持债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以下简称MBS)以HTM计量,其市值波动在资产负债表中也不会体现。

美联储近期猛烈加息,SVB在低利率环境下投资的优质债券资产市值大幅下跌,如果采用市价计量则会出现巨额浮亏。加之其负债端客户相对集中,以创投企业、科技企业为主,加息环境经营承压,提款需求加大,致使在银行为保障流动性被迫卖出相关资产,集中实现浮亏,进而引发市场对其未实现的大额浮亏的关注,失去储户以及公众信心,最终发生挤兑,触发流动性危机,导致破产保护。

这样,大家的视线首先被集中到“会计”上!如同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一样,会计准则要求以及会计处理方式又一次被大家重视起来。那么,咱们就先来看看相关会计准则情况。

(一)关于金融工具准则

根据会计准则定义,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对于持有较大规模表内金融资产且负债经营的金融机构,例如银行、保险公司,金融工具准则会直接影响其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展现。

在201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颁布金融工具准则IFRS9之前,国际上主流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体系是以IAS39 和USGAAP投资系列准则为主的所谓“三分类”框架,即交易资产(Trading)、持有至到期资产(HTM)、和可供出售资产(AFS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对于披露的会计信息缺乏充分性、透明性和可靠性的质疑,一定程度上使会计成为“背锅侠”, 其中最受争议的问题就是金融工具准则。而金融工具准则“三分类”体系中AFS的复杂性和损益滞后性更是诟病的焦点。

广大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认为准则在分类上主观性强、太过随意,减值准备计提太少且滞后,缺少前瞻性,不能及时反映金融资产风险状况,甚至是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在巨大的政治压力和经济推力下,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FASB)均着手修订金融工具准则。在2012年,IASB和FASB同意合作,在出具新准则的同时消除各自准则下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模式的差异。但后来由于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IASB和FASB最终分道扬镳。

IASB于2014年7月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采用“新三分类”,即取消AFS,改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下简称FVOCI)分类,标志着IASB历时6年的金融工具准则改革之路终于结束,并于2018年1月1日开始生效,允许提前应用。

而FASB在2016年后也对金融工具相关准则进行了相应的更新,但未实质性摆脱原有准则的困局。

(二)SVB的主要会计相关问题

与其他银行机构一样,SVB绝大部分资产计量适用金融工具准则。作为美国银行机构,SVB执行美国会计准则(USGAAP)。因此,其AFS的会计处理方式又一次引发广泛关注。

在2020至2021年,由于美国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SVB服务的科技公司空前繁荣,存款从2020年6月至2021年末的一年半间增加超过千亿美元。因此,SVB购买了海量的10年期以上住宅抵押支持证券(MBS)(主要计入HTM),以及超百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主要计入AFS)。然而,好景不长,随着2022年以来全球金融环境不断收紧,硅谷银行客户取款需求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由于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债券收益率快速上行,两类资产于2022年末出现超过百亿美元的浮亏。

随着硅谷银行公布股权融资计划以及披露前期出售债券亏损18亿美元,金融市场投资者认为公司流动性不足,恐慌情绪不断扩散,储户集中挤兑,银行面临严重流动性风险,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

与2008年金融危机截然不同,SVB银行拥有高资质的储户并且其持有的主要资产为信用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债券类资产。但金融市场环境中无风险利率水平的急剧变化使其债券资产的市场价格快速缩水,短期内形成大量浮亏。

在这种情况下,现有会计处理对资产财务状况的反映表现出滞后性和突变性,客观上对信息使用者有一定的误导效果。但究其根本,是银行没有及时适应环境变化,有效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结果。

02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相关要点

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顶层设计上,美国选择了原有IAS39以及USGAAP的传统“三分类”路径,国际会计准则由旧的三分类调整为“新三分类”,由于SVB现象发生在国际金融领域,以下分析以国际会计准则以及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体系概念为参照。

一是关于债权资产成本与市值的确认与披露

IFRS9取消了AFS分类,但其设计的 FVOCI分类对能够通过SPPI测试(后文详述)的债类投资在核算上与AFS基本没有区别。

USGAAP则延续了AFS分类,虽然不再允许权益性投资按AFS核算,但在债权类投资上保留了AFS核算。

无论是IFRS9还是USGAAP均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公允价值列报该类资产,且充分披露其浮动盈亏状况。

例如,SVB 2022年报资产负债表中明确列明AFS公允价值为260.69亿美元,成本为286.02亿美元,并在附注中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披露。

如果仅仅因为该浮亏未在损益中体现而没有得到有效重视,从一个侧面暴露了美国金融市场以及监管等相关领域长期形成的对净利润指标的顽固的偏执。

二是关于债券资产的成本法确认与计量

IFRS9用“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mortized Cost,简称AC)取代原有HTM、贷款等分类(需要满足业务模式和现金流特征的相关要求);USGAAP则更为直接地延续了HTM分类。

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制定过程中,对于AC类资产的主要着力点是对其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以解决其信用风险减值滞后的问题。然而这次的问题并不是出现在信用风险上,而是在利率风险上。

尽管这类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但是财务报告中也充分披露其公允价值。例如SVB的2022年年报资产负债表中明确显示其HTM摊余成本为913.21亿美元,对应的公允价值为761.69亿美元,即其浮亏超过150亿美元,而当时其股东权益仅160亿美元,如考虑HTM浮亏影响,在2022年底时SVB权益已经即将清零。

三是对金融资产债券性质的考察,Solely Payments of Principle and Interest(SPPI)测试

USGAAP和IFRS9一个核心差异在于FASB主要基于法律形式(即该金融资产在法律上是证券或贷款),以及管理层对该金融工具的意图进行分类,而轻视了对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考察。IFRS9创设的SPPI概念则是对这一问题的直接回应。

从资产负债管理角度来看,且不说MBS产品在IFRS9下现金流量特征是否能够符合要求,SVB40%左右的资产配置在10年期以上MBS并期望持有至到期以收取本金和利息这种经营模式也值得探讨。

由于我们难以得知SVB持有的MBS的具体内容,以上问题只能留给内部知情人士继续深入分析而得到准确答案。

新金融工具准则提出的业务模式的要求,不是管理层随意的裁量和表达,而要有较为明确和刚性的“持有意愿”和坚实可靠的“持有能力”,而从其对巨额资产紧急出售的事实看,SVB对其大量核心资产的持有至到期的能力出现误判。

同时,会计数据往往是风险管理的主要数据来源。HTM的会计结果没有对债券因利率变化产生的价值波动在主要财务报表、科目中予以直接体现。如果管理层在日常风险监控过程中简单从会计结果出发进行风险管理,其债券的利率风险就会消失在管理的雷达范围之外。

而对于AFS资产,由于其价值浮动不直接计入损益,利率风险管理时就应该从其他综合收益角度取得相应会计结果。管理层应该时刻注意会计处理选择与对应的风险管理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

03

对寿险资产负债管理的启示

虽然出问题的是银行,但是同属高杠杆经营的寿险公司也当“观一叶而知秋”。此次SVB现象对当前的寿险资产负债管理有很强的借鉴和警示意义。

从负债角度看,寿险的负债率与银行相当,但负债成分更复杂,除了常规金融性质的负债,还有更大比例的保险合同负债,负债久期更长,负债成本的波动性也较大。

从资产角度看,寿险的投资渠道更宽泛、资产组成比银行更丰富、金融资产持有当量较大。

认真分析SVB所揭示的典型问题,充分发挥寿险资产负债管理效能,能够有效提升寿险公司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抵抗风险能力。

(一)负债端管理角度

一是认清负债实质,合理安排资产持有意愿

寿险资产是为了满足负债清偿需要,寿险管理首先要清醒、清晰地辨识寿险负债的性质。通常在寿险负债中包含较大当量的金融负债、保险风险负债以及未来服务承诺对应负债等部分。而这些不同性质的负债又以保险合同为载体统一呈现且不可分割。

金融负债的财务结果与宏观金融环境、信用风险、利率风险、金融市场估值体系波动等因素关联度高。

保险风险负债则是自然灾害、偶发事件、社会生活,以及人的生老病死状况等保险因素作用的财务结果。

服务承诺负债主要反映保险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效能。

在安排保险资产投资意愿时,应有效辨识不同负债风险的特性。在精算假设情形中应对不同负债风险给予区别对待。

例如,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疾病周期的波动各自呈现阶段性量化结果。从当前行业普遍情况来看负债的真实久期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可能要比预期更短,特别是在保单投资成分较高时(例如具有较高的保单现金价值)或者产品设计上本身具备长险短做导向时(例如设置很低甚至无退保损失),保单持有人可能由于本身的流动性需求等原因提前退保。这一趋势在近两年疫情期间寿险业持续走低的继续率水平上已经得到了初步显现。

另外,假设市场利率在短期急剧上升并远超保单预定利率的环境下,保单持有人将保单“持有至到期”的意愿能否不受影响呢?

在经营管理决策时,公司管理层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寿险资产负债管理中公司对投资资产的持有意愿主要是依据负债的客观趋势而决定的。

二是把握发展节奏,有效提升资产持有能力

此次SVB倒闭的直接爆发点是其受到储户挤兑,从而被迫出售HTM债券形成损失,导致资本下降经营失败。从资产管理角度看,其资产持有能力急剧丧失。

在利率持续走低的金融环境下,寿险公司经常遇到资产荒,即短期流动性充裕,但符合寿险配置要求的较高收益资产很难找。如果经济发展预期良好、利率曲线上扬明显,往往只有那些长期限的债权投资能够基本满足安全性和收益性要求。在当前利率曲线平缓,甚至倒挂现象频发的环境下,拉长债券资产久期可能更加得不偿失。

如果说长钱短投影响的主要是收益性,短钱长投影响的就是流动性。而流动性问题在特定情况下会导致企业猝死。

寿险公司必须非常认真审视业务波动,把握好资产配置节奏,谨慎评估给付高峰、经济影响、提前退保、退保黑产、声誉风险可能带来的潜在流动性风险,有效控制集中的大额长期资产投资。

三是科学选择会计处理,充分反映资产持有状况。

资产负债匹配是降低企业流动性风险的根本。尽管当前的新会计准则能够以各种方式体现经济实质的变动,但是不同会计处理选择依然非常重要。有的处理方式可能导致资产负债之间的关系严重割裂,有的则进一步隐匿、淡化或扭曲资产变动的实际情况,直到出现大问题才引发大家的关注。

另外,在进行资产分类的业务模式选择时必须着重考虑负债的特性,以及未来经济状况的变动。2008年金融危机主要是信用风险,那么这次给大家的提醒是利率风险。在资产负债管理中久期匹配问题,不可绝对化,不能为匹配而匹配,而是要匹配资产和负债背后的真实风险,做到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平衡。同时,应该通过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将资产负债匹配状况有效地揭示出来。关于这个话题,我曾经与大家分享过资产负债管理“风阻尼器原理”的方法论供参考。(详见文末“相关阅读”)

(二)投资管理角度

近几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金融体系在货币政策上大水漫灌,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叠加供应链的冲击导致2022年出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并上升到经济乃至政治领域的首要问题。

美联储在通胀判断上出现明显失误,前期加息迟缓,后又急速、大幅度升息,导致金融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市场存量债券资产市值的急速下降导致持有者账面的浮亏额飙升。于是,账面浮亏、市场恐慌、客户挤兑、受迫销售、实现亏损、财务状况恶化、进一步恐慌……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几天内摧垮了SVB,并且风险快速传染、广泛蔓延。

如此看来,当前经济环境下急速升息抗通胀操作的副作用巨大,由利率风险转换形成交易对手风险并且不排除有逐步放大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

值得庆幸的是,国内寿险机构所处的金融环境与境外银行有着本质区别。在制度设计方面,我国认同国际准则变化趋势,于2017年颁布了新的金融工具相关准则,自2018年开始逐步推广。2023年,上市保险公司资产端计量与负债端计量的《新保险合同准则》一同实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采用新金融工具准则时代。

如此,我国会计准则的顶层设计就避免了旧准则的既定缺陷。在市场条件方面,当前国内金融环境稳定,利率风险水平适当。

然而,我们应当认识到,寿险公司利率风险的当量在资产总量中是较为突出的。虽然我国金融市场管理严格,且协调性强,不会形成境外的高风险操作风暴,但是,其内在机理是类似的,寿险公司应当认真研究、分析,未雨绸缪。在资产配置安排上,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利率风险、信用风险都应当予以重视。经济下行使得信用风险得到更多关注。SVB事件提醒大家系统性利率风险也要认真对待。相较于信用风险,利率风险一般发生缓慢,犹如温水煮青蛙。但在类似SVB事件的“完美风暴”环境下,利率风险也可以来得很猛烈。

二是关注利率风险的敞口与波动性,经常性研判经济形势和利率波动趋势。在长期经济下行和利率短期波动的环境下,要客观分析资产负债久期安排,并且需高度关注关键年期资产负债现金流的匹配,而不是简单、盲目追求资产与负债久期的一致。

三是流动性管理是公司发展的生命线。国内寿险业在前几十年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许多公司以新单增长为支撑资产流动性的唯一来源。此种战略选择一旦遇到发展受阻情况,将直接面临重大经营风险。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