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赔付率仅36%是什么“神仙险种”?监管强制信息披露,降价提质或成必然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23-03-02 09:57 /
7家险企综合赔付率突破100%


财产险公司经营短期健康险业务,模式更接近于经营财产险业务,这与人身险公司经营短期健康险业务的理念有很大差别,相较之下,人身险公司更强调长期结果,在定价上更保守,而财产险公司更注重当期结果,在定价上更为激进,这也导致人身险公司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要远低于财产险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赔付率较低的险企中,甚至还有7家险企为负数,例如瑞泰人寿、恒大人寿、爱心人寿、和谐健康、长城人寿、海保人寿,其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分别为-334.92%、-92.24%、-76%、-70.34%、-3.33%、-1.41%。此外,还包括唯一一家财险公司——太平科技,其综合赔付率为-213.3%。

对于这种赔付率为负数的情况,一些险企在报告中进行了说明。例如,瑞泰人寿解释称,公司综合赔付率为负主要由于未决赔款准备金的释放,再保后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为负,且其绝对值大于再保后赔款支出,故综合赔付率为负。

爱心人寿则称,综合赔付率为负数主要原因为公司对个人短期健康保险的销售策略有所改变,2022 年全年保费收入降低,导致年底准备金储备降低,提转差为负数且金额较大。

此外,『慧保天下』在整理数据时还发现,险企停售短期健康险产品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例如瑞再企商、苏黎世、都邦财险、华农财险等险企。

对比2021年各险企的综合赔付率数据,考察其波动情况会发现,头部险企综合赔付率数据往往较为稳定,2022年综合赔付率基本维持在40%左右,对比2021年,波动也维持在10个百分点左右。而中小公司由于业务规模小,受单个赔案影响较大,综合赔付率面临较大波动性。

02

低赔付率代表定价高、盈利性强,也意味着不够实惠、经营效率低下

过去十几年,健康险保费增速十分抢眼,绝大多数年份增速都能到20%以上,但自2020年以来,受重疾险新单保费快速下滑影响,健康险整体保费增速开始放缓。2021年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长3.4%,到了2022年,健康险保费收入8653亿元,同比仅增2.4%,增长乏力。

分开来看,寿险公司与财险公司的健康险保费增速也同样呈现分化态势。2022年,人身险公司健康险实现原保费收入7073亿元,同比微增0.06%,而财险公司健康险原保费收入1580亿元,同比增长14.7%,远超人身险公司。

这主要由于自重疾险销售遭遇断崖式下滑后,寿险公司健康险业务增长乏力,而与此同时,财险公司着力发展非车险业务,大力拓展短期健康险业务,尤其是一年期百万医疗、惠民保等业务快速发展,这助推了财产险公司健康险保费的增收。

与此同时,这也再度印证短期健康险业务方面,人身险公司与财产险公司的经营理念差异巨大,而财产险公司往往相较人身险公司更为激进。

据《惠民保的这曲悲歌:保费规模500亿封顶,利润持续压缩,机构退出市场》一文预测,2022年惠民保市场保费将达到150亿元;2023年保费将达到209亿元;2024年保费将达到266亿元——在未来数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短期健康险保费收入快速增长,且赔付率极低,盈利性能良好,因而成为很多财产险公司眼中的“香饽饽”。不过,如此低的赔付率在公开后,显然会给市场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因为极低的赔付率,意味着消费者得到的赔付较少,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实际问题存疑;同时,这也说明这类产品定价较高,不够“实惠”,消费者实际获益有限;极低的赔付率,也代表有较高的成本空间,当大量手续费支付给保险中介或者互联网平台,说明经营效率较低。

这也是监管部门推动险企公布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强化信息透明度,帮助消费者更好的衡量短期健康险产品的实际价值。

在舆论倒逼之下,综合赔付率普遍低于50%短期健康险业务或终将迎来降价潮。

反过来,一款短期健康险产品综合赔付率过高也不值得夸耀,因为这意味着险企将无法长期经营该产品。据慧保天下统计,101家保险公司中,共有6家险企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超过100%,值得注意的是,这6家险企均出自财险公司,具体包括诚泰财险、凯本财险、中煤财险、燕赵财险、海峡金桥、安诚财险6家险企。

其中,诚泰财险综合赔付率高达448.96%,排名第一,该公司赔付大幅提升主要因3款医疗险安产品导致。诚泰财险个人住院医疗保险、诚泰财险关爱女性疾病保险、诚泰财险学生、幼儿个人重大疾病保险(互联网专属)三款产品综合赔付率均破100%,分别为477.77%、396.16%、180.29%。

编辑

< END >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