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人月均收入涨35%:中国平安转型企稳,强调专业价值凸显变革新逻辑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22-08-26 08:39 /
中国平安转型企稳,强调专业价值凸显变革新逻辑

8月24日,中国平安召开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不出所料,其依旧在按照既定转型战略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且代理人产能、收入等关键指标同比已经有了大幅提升,这显示转型成效初显,公司业绩也企稳向好。

在新冠疫情反复、一度累及宏观经济的不利局面之下,中国平安最终顶住压力,实现整体业绩向好并跑赢同业殊为不易,半年报发布后,股价应声而涨,就是资本市场给予其的最直接的奖励。

01

看外在数据,邓斌一句话点醒所有人,保险业是要穿越宏观经济周期的行业

中国平安半年报出炉,数据显示,上半年其整体业绩表现优于市场预期,尤其营运利润保持正增长态势,相较于同业,表现不俗。

具体来看,上半年,中国平安归母营运利润853.4亿元,同比增长4.3%;归母净利润602.73亿元,同比增长3.9%,年化ROE高达20.4%,“赚钱能力”依然表现亮眼。

从各个板块的表现来看,上半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589.93亿元,同比增长17.4%,只是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28.5%至195.73亿元。据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介绍,剔除精算假设调整等因素影响后,上半年的新业务价值降低速度会显著放缓。

主力渠道个人代理人渠道也依旧延续核心指标下降趋势。截止2022年上半年末,中国平安个人代理人数量为51.9万人,在2021年下滑的基础上,再度下滑13.5%。

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人力大幅下滑同时,平安代理人产能得到大幅提升。上半年代理人人均月收入7957元,同比增长高达35.1%,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9%,个人代理人渠道“以质换量”的高质量转型成果显著。

此外,平安产险保持了一贯的稳健。2022年上半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467.92亿元,同比增长10.1%;营运利润达83.81亿元,同比降22.3%。其综合成本率也有所改善,上半年整体综合成本率为97.3%,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其中,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大幅优化,同比降3个百分点。

8月24日,2022年半年报发布会当天,中国平安A股股价涨2.19%至41.61元,港股涨2.44%至44港元。

尽管业绩表现不俗,但对一些核心业务指标质疑的声音仍然存在。最终,是现任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的一句话点醒了所有人:

“保险业是要穿越宏观经济周期的行业,因此,评判一家公司不能只看其短时间内的表现。伴随宏观经济周期的轮转,最终保险业也会回归均值,给保单持有人带来长期可预期的稳定回报。”

02

看内在转型,中国平安转型稳步深化,个险代理人数量下滑但产能显著提升

波澜不惊的数据表现背后,是中国平安各项转型依然在有条不紊推进:紧紧围绕着"4渠道+3产品"改革战略部署,在创新中求发展,且目前已初具成效。

所谓“4渠道”即是指传统的代理人渠道,外加三大创新渠道,包括社区网格化、银行优才及下沉渠道。

其中,针对代理人渠道人力不断下滑的行业转型困境,中国平安实施了代理人队伍的分层精细化经营,推动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据中国平安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末,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占比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而钻石队伍方面,钻石队伍人均首年保费是整体队伍的4.7倍,顶尖绩优人数同比增长7.7%;新人队伍方面,平安寿险实施“优+”增员升级,以优增优,严控入口,逐步提升优质新人占比,上半年,新人“优+”占比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

而“三大创新渠道”方面,“社区网格化”构建了"线上+线下"、"农夫式"社区深耕经营模式,发展高素质网格化专员队伍。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已成功在11个城市试点社区网格化经营模式,并组建超2000人的高素质精英队伍,试点区域“孤儿单”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提升超20个百分点。

“银行优才”改良传统银保业务模式,大量引入精英人才,打造以寿险产品销售为主,兼顾理财产品销售的新的财富管理队伍。目前,该队伍已招募超800人,超九成拥有本科学历,上半年,银保渠道新业务收入66.74亿元,同比增长45.08%。

“下沉渠道”瞄准三四五线城市超6亿人口保险保障需求,精准施策。目前,该项目已在2个机构进行试点。

“三大创新渠道”在满足不同层次客户差异化需求的基础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代理人渠道压力。上半年,银保、电销、互联网及其他等创新渠道对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的贡献占比显著提升,达到13.4%,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

渠道是险企触达客户的媒介,产品则是险企为客户服务的直接方式,深度转型之下,平安以 “打造有温度的保险”为理念,依托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从“保险”向“保险+”转变,通过 “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 三大核心服务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陈心颖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过去单纯的保险保障、财富管理服务已经不能满足4亿中高端客户的实际需求,产品和服务的叠加则进一步提升了代理人的获客粘性。数据显示,上半年46%的新保单客户都来自“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且63%的新契约客户都使用了健康管理服务。

在综合金融基础上,平安还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打造医疗健康生态圈,创新推出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将差异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结合。

目前这一业务在团体客户、个人客户间均已取得显著进展。截至2022年6月末,中国平安医疗健康相关付费个人客户数近1亿人,付费企业客户也已接近3万家。

03

看发展逻辑,更换品牌标识,中国平安要的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改革

上半年,中国平安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对logo进行了调整,其中logo上的字眼从“金融·科技”变成了“专业·价值”。

编辑

表面看,这只是一次品牌标识的更新,从深层次看,这却是中国平安全面深化转型,甚至转换发展逻辑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

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在近期发布的署名文章《铸就长青基业,构筑百年品牌》中,对更换logo一事进行了详细阐释:

“此次品牌标识变化,不是一次单纯的回归、传承,更是一种升级、焕新。它不是一次简单的品牌标识变更,更是平安品牌体系的一次完整清晰梳理与表达。它不仅仅停留在品牌口号层面,更将沉淀为全体平安人的行动纲领与行动自觉。它标志着我们作为一家优秀民族企业,将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坚定保持战略定力、殷切响应时代呼声,同时放眼未来,着眼于公司的百年基业,彰显着平安构筑国际领先的一流品牌的信心与决心。”

其实,单纯从字面角度出发,也不难理解“金融·科技”与“专业·价值”二者之间的差异。如果说“金融·科技”是中国平安从股东价值、公司价值出发提出的“市场制胜之术”,“专业·价值”则更多是从客户价值出发,提出的“公司长存之道”。从企业视角全面转向客户视角,注定了这一次转型,一定是触及灵魂的改革。

当然,这种变化不仅是中国平安企业价值观的一次全新升华,同时也是其感知市场形势变化做出的最重要的深层次战略调整手段之一。

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受教育水平、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同时伴随着老龄化的逐步加剧……人口结构的变化最终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调整转向最原始的动能。对于在此时步入深度转型期的保险业而言,客户的消费主权意识崛起是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因此,中国平安在此轮改革中尤其注重不同价值取向间的平衡,力图以专业的人、专业的服务(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为客户创造“三省”(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价值体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腾飞,是包括中国平安在内的一众中国民族企业诞生以及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的土壤,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中国平安的现在。而如今,新的时代又再度将中国平安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马明哲对此认知清醒,在署名文章中,他明确表示:

“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品牌承载着企业战略发展的更高愿景,朝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目标,中国平安与众多优秀民族品牌一起,坚定走在这条时代大道上。”

< END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