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万亿险资的现实与理想:竞争就是拼投资,保险资管公司发力第三方业务|低利率时代①行业动态
当保险业负债端以“防风险”为重要任务,不断收紧之时,肩负着“促发展”职责的资产端却不断松绑,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出台。资产端、保险资管机构也因此成为沉闷的保险市场上最大的看点所在。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保险业总资产规模24.89亿元,资金运用余额为23.23亿元,而保险资管机构管理的保险资金合计达到16.14万亿元,这意味着,近70%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都掌握在保险资管机构手中,兹事体大。(资管公司2021年主要经营指标详见文末表格)
尤其是大资管新规实施后,不同类型资管机构有了更多同台竞技的可能,扩大资产管理业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国外资管机构也势必将进入国内分一杯羹,面对外界的多面夹击,保险资管公司必须学会“独立行走”,在内部受托业务的基础上,发力第三方业务,让资管也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贡献板块。
01
保险资管新规不断,全部指向专业化、市场化
作为保险资金最重要的投管机构,保险资管机构始终压力山大。尤其一季度,大部分险企综合投资收益率显示为负数,且保险资管公司总资产不升反降,更凸显了其所面临的巨大投资压力。从现实出发,当下的保险资管机构也至少承载着三重希望:
于保险公司而言,寄望于资产端给力,以提升保险产品竞争力——保险行业负债端的激烈竞争,让险企投资能力成为差异化经营的底牌所在,对于同体量的险企而言,投资能力强,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往往也会更强。尤其是在养老三支柱建设领域,不同资金比拼的实际就是投资的安全性以及收益率。
于监管而言,希望借助保险资管业务的专业化发展,提升资金运用合规性——纵观保险业的爆雷机构,风险无一不是发生在资产端,实际控制人利用违规关联交易套取资金,违规进行投资,种种失控为险企埋下巨大隐患。让专业的人、专业的机构做专业的事,是减少该类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保险资管机构作为专业机构当仁不让。
于社会而言,希望保险资金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保险资金规模大、久期长,是投资实体经济的优质资金,低迷之下,保险资金的抉择意义重大。
基于种种诉求,可以看到,近年来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而市场化、专业化正是其中最核心的词汇。
中国银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副主任罗艳君在2020保险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就曾表示,要提升保险资金投资管理质效,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首先就是“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提升保险资金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近年来,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已达90余项,覆盖了资产负债管理、大类资产比例、投资管理能力、品种投资规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资管产品监管等,有效促进了保险资金运用规范稳健发展。
可以看到,这一系列资管新规,一方面着重简政放权,提升市场化水平,如取消保险机构投资管理能力事前备案,取消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首单核准,简化业外机构托管或受托资金报告程序,逐步提高保险资管产品登记效率等。
另一方面则是推进专业化,推进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独立性。例如2021年12月发布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不仅新增公司治理专门章节,全面强化公司治理监管的制度约束,还将风险管理作为专门章节,从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要求、内控审计、子公司风险管理、关联交易管理、从业人员管理、风险准备金、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增补;此外,还明确要求建立托管机制,完善资产独立性和禁止债务抵消表述,进一步明确了严禁开展通道业务等禁止行为。
02
大资管时代来临,保险资管机构发力第三方业务
随着大资管新规落地,保险资管机构越来越多地和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公司、券商资管、信托等机构同台竞技,深耕第三方资金,加速壮大第三方业务,这是其走向市场化、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海外的一些知名保险资管公司来看,外部受托业务基本都高于内部受托业务。
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21-2022年保险资产管理业综合调研数据显示,保险资管业管理的第三方资金已经连续两年保持增长,且第三方资金来源保持多样化,涵盖了第三方保险资金、银行资金、养老金等,银行资金、养老金等业外资金。
这其中,银行资金已然成为保险资管公司热点资金来演之一,对于保险资管公司而言,这可以为公司创造利润;对于银行而言,由于自身投资能力尚无法满足自身需求,需要借助第三方进行资产管理。
上市险企披露的相关数据也印证了保险资管公司第三方业务快速增长的趋势。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人保集团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为6211.87亿元,较年初增长33.6%。而平安资管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达5120.72亿元,较年初增长32.7%;而太保集团管理的第三方资产规模为7894.6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2%,其中太保资管管理的第三方资产规模为2671.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
相较于上述机构,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均居行业首位的泰康资管在经营第三方资产方面更是一骑绝尘。其官网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其受托管理规模超2.7万亿,其中,第三方资产规模超过1.6万亿。
03
低利率时代的竞争本质是“拼投资”
保险行业近期进入了比较萧条的时期,根本原因是低利率时代整个金融行业都不好受。直接原因则体现为房地产业不景气,曾经的地产大亨资金链危机频发,这对于与房地产业捆绑颇深的银行、保险业而言,影响都相当深远。
当房地产业景气不再,市场上又缺乏可替代的资产,保险业该如何拯救自己的投资收益率?
要想彻底解决问题,恐怕只能等待新工业革命了,新动能激发的新需求了,但在此之前,低利率之下,保险业如果想有所作为,除了观念、产品、模式等的转型,恐怕还是要“拼投资”。更为谨慎、符合发展潮流的投资是稳住自身经营的关键,同时更高的投资收益率能够为将来发力养老产业提供更多的底气。
自2003年首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经过10余年发展,截至2021年底,国内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合计达到32家(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人保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太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2021年由具有存量保险资金业务的机构正式变更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此外,还有5家具有存量保险资金业务的机构。
据保险资管业协会发布《2021-2022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运行调研报告》,截至2021年末,32家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稳健增长,达19.89万亿,同比增长11.52%;机构收入(包含管理费收入及投顾、财顾等咨询费)达到269.99亿元,同比增长1.44%,较去年增速有所放缓。
从管理资金来源来看,保险资管公司主要以保险资金作为行业基石,管理规模合计16.14万亿元;管理第三方保险资金1.59万亿,占比8%;银行资金1.42万亿,占比7%;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规模分别为1886亿、6896亿、3192亿,三类养老金合计约1.20万亿,占比合计6%;另有其他资金7568亿,占比4%。
从表面来看,国内的保险资管公司业绩不俗。近期,IPE发布的“2021全球资管机构500强”榜单显示,中国共30家金融机构上榜,含7家保险资管公司,其中的国寿资管、平安资管更是分别凭借4.42万亿、4.14万亿的管理资产规模力压所有国内上榜机构。
尽管与国内其他资管机构相比,保险资管龙头尚存一定优势,但与国际巨头相比,差距依然是明显的。榜单上排名前10的机构分别为贝莱德、先锋领航、富达、道富环球、摩根资管、资本集团、纽约梅隆、东方汇理、高盛、品浩(PIMCO)。全球前十大资管机构管理的资产均超过2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3.4万亿元。
其中,全球排名第一的贝莱德公司,其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7万亿元,超国寿资管15倍、平安资管16倍、招银理财24倍、泰康资管25倍。
排名第二的先锋领航集团管理资产夔规模超过8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4万亿元,与中国上榜的30家机构合计管理规模持平。
尤其是第三方业务在全部业务中的占比,大多数的国内保险资管公司仍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整体更是只有8%,与国际上第三方业务占比动辄超过50%的资管公司相比,差距显著。
当然,这同时也意味着,正在尝试独立行走的保险资管公司,未来仍有巨大想象空间。
附表:2021年保险资管公司主要业绩
截止目前,32家资管公司中,共有29家披露2021年年报,大家资管、安联保险资管、国华兴益暂未披露。通过这些年报,得以管窥每家资管公司在2021年的经营成果。统计显示,29家保险资管公司2021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同比降2.9%,不过净利润仍维持了正增长,合计达到151亿元,同比降13.2%。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