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防疫保单镜鉴丨理赔逼近千亿,富邦国泰急踩煞车,民众痛批雨天收伞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22-06-07 12:20 /
全球再保龙头不敢碰的防疫险,中国台湾卖到世界第一。

编者按

近期,“隔离险”理赔问题,引发了一波对于保险产品创新的深入讨论。

不只是隔离险,疫情期间,保险业已经陆续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例如专门针对新冠肺炎的健康险,旨在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保险,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推出的防疫保险,专门减轻服务型企业疫情损失的保险,专门针对新冠疫苗接种的意外险等等。

必须承认,保险产品,尤其是创新保险产品永远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一方面,这些创新产品,往往缺乏经验数据,定价端注定要承受一定风险。

另一方面,很多险种的发展高度依赖环境,最典型的是责任险,没有日渐完善成熟的法治体系,责任难以判定,责任险也就不可能获得快速发展;再如护理险、失能险,缺乏相应的失能判定标准以及服务机构的话,这两类险种也不可能获得长足发展。

疫情中所有的创新保险几乎都面临着环境变化的问题,例如“隔离险”,作为一种创新险种,其针对的是疫情持续下人们对于隔离、感染等的焦虑心理,但从环境来看,新冠病毒本身仍在变异,各地防疫政策不尽相同,这些外部因素都会制约创新保险发挥作用,也都是险企所无法控制的。

针对隔离险的理赔争议,保险业亟待吸取教训,快速调整策略,但如果因此就对创新险种一竿子打死倒也不必,不能否认的是,同样是这些创新产品,在减轻个人、企业损失,推动疫情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方面,是发挥了积极作用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对此的反应相当之快,早在2月就发布了《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保险公司端正经营理念、严格理赔管理,及时给隔离险浇了一盆冷水,有效收窄了争议波及的范围。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台湾,因为当地险企对疫情发展估计不足,盲目销售防疫险,而监管部门又缺乏快速反馈,已导致近千亿的赔付争议。

今时今日,深入分析中国台湾防疫险争议的来龙去脉,或许对我们更有帮助。

“一张保单,几乎要压垮整个台湾产险业!”

台媒这个听起来既惊悚又荒谬的标题,却是中国台湾正在上演、百分百写实的灾难故事,故事的主角是12家产险公司。

01

中国台湾防疫险失控!台产紧急喊停,富邦、国泰急踩煞车,民众痛批雨天收伞

近期,中国台湾防疫险之乱持续延烧。许多正在确诊、隔离的民众关在家中,却要担心到底买不买得到保单,能否获得理赔。许多产险公司高管因为可能面临天价的理赔金,也担心到彻夜难眠。

据悉,因为疫情变化,包括富邦产险、国泰世纪产险、新安东京海上产险、和泰产险在内的12家防疫保单主力险企,与消费者产生核保理赔互不信任危机,引发市场高度争议。

据当地媒体报道,截至5月23日,台湾保险业今年承保防疫保单件数达269万件,保费收入21.19亿元(新台币,下同),理赔金额高达25.82亿元,理赔金额已超过保费收入。

面临“赔惨”甚至破产压力,多家保险公司开始想方设法止损,先是停售,接着试图在各种法规中找出拒保的理由。

以销售最多的富邦产险为例,目前是第一个明知会被投保人“乱枪打死”,也要戴着头盔跳出来表示“重复保单不保”的业者。

据悉,如果富邦的有效保单以200万张计算,其中若有3成确诊,就是60万张保单,一张平均理赔4.5万元,要赔付将近300亿元。

富邦产险今年一季度帐上净值尚有400多亿元,还勉强能够应对赔付,那为何要不惜打坏招牌、牺牲商誉,也要采取这么激烈的拒保动作?

据媒体报道,富邦产险来自保经公司的保单占比较高,这部分尤其大量集中在最后几天进帐。同业估计,富邦最后几天进件的保单至少有数万张之多,而防疫保单的保险期间长达一年,换句话说,如果富邦全数纳入,这些保单在未来一年要发生确诊的机率会非常高,甚至接近百分百,就是这股庞大的压力,让富邦产险宁可戴着钢盔与保户大唱反调,无论如何也要减轻这个几乎要撼动整个金控集团的沉重负担。

相较之下,有效保单排行第二名的国泰,压力就相对轻了许多,国泰的有效保单件数大约只有富邦的一半,大约100万张出头,但根据公司内部透露,国泰最后来自保经公司进件的保单少,煞车踩得比较早,绝大多数的保单都将在今年7月底陆续到期。

保险业者坦言,现在到了保险业生死关头,“能少保一张,就少赔一张”。

但保险公司的“自救”很快掀起民愤,招来民众痛批保险公司“雨天收伞”,投诉案件大增。

值得注意的是,在理赔应接不暇之际,一位一线保险从业员也透露近来的真实案例,有客户1人确诊、全家另12名同住家人遭隔离,每人皆可申请确诊或隔离各5万元保险理赔金,合计共65万元。但这客户的保险理赔金,不是用来支应确诊不能工作的基本生活开支,而是用偿还车贷。

有产险业者表示,防疫保单多是确诊、隔离采用定额理赔,理赔金多约定在3万-8万元,设计目的是民众因确诊、隔离无法工作时,以补偿性质为目的,若为套利工具,就破坏了保险的美意。

02

理赔风暴将袭!业者预估台湾防疫险赔付逼近千亿,占台产险业净值逾6成

台湾首张防疫保单于2020年12月问世。

彼时,台湾产物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台产”)推出年保费只要500元、一隔离或确诊就赔10万元的防疫保单,因为性价比极高引发抢购潮,一个月内就销出400万张天量,保费收入破19亿元,创台产史上最热销保单纪录,被称为“防疫神单”。

但到了2021年第二季,台湾疫情陡升,确诊、隔离人数暴增,让台产赚进来的钱不断吐出,最后全年赔款给付17亿元,看似勉强打平,但实际上加计业务员佣金与人事等附加费用,台产最后以大亏将近8亿元收场,且早在去年底就决定不续保、停售商品,退出这场防疫保单之乱。

台产付出惨痛代价,但仍未阻止后来者。后来的险企基本都认为台产防疫保单保费和理赔金额比例不合理,只要将保费提高,理赔金额减少即可规避风险。

在险企的大力推动下,据统计,去年台湾共售出超过910万张防疫保单,保费收入超过72亿元,而理赔金额不过23亿元。这些保险公司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但哪知,随着疫情爆发,台防疫政策不断滚动式调整,打破过去两年的防疫经验,从破千、破万到单日新增3万、5万到近9万,防疫政策也不断放宽,从清零到和病毒共存,确诊的定义也从医疗院所PCR、变成快筛阳性即算数。

由于无症状、轻症感染者为常态,隔离地点从医院、检疫所变成自己家里,且比照一般住院理赔,让理赔件数超乎产险业者预料。

依照台金管会统计,目前有12家产险公司推出有效的防疫保单件数约有600多万件,而还有尚未核保的在途保单预估有100万-200万件左右。其中,防疫保单销量前5大业者分别是富邦产险200万张、国泰世纪产物120万张、新安东京海上产险100万张、和泰60万件、兆丰50万件。

有关推算显示,最终岛内确诊总人口数可能达到350万,如果其中一半有买防疫保单,每人平均理赔金额4.5万元,则总理赔金额将近800亿元,最后整体产险业的理赔金额可能就落在800-1000亿元,占台产险业净值逾6成。

“就好像火灾发生,本来以为已经退到500公里外,够安全了,没想到这次遇到核子弹爆炸……”有业者如此形容。

有人忧心,保险公司资金不足,可能会因此倒闭引发新一波金融危机。不过有保险业高层认为,这种情况应不至于发生,原因是目前估算的数字听起来很庞大,但都是设想的最大值,最后还是会由各公司平均分担。

03

台产险业集体失声!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虚同摆设,业者无视前车之鉴

本应分散风险的金融产品,为何让台12家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和理赔严重失衡?

教训一:险企对风险评估不足,逆选择效应凸显

相关人士介绍,当初保单设计时,当地产险公司持续把清零政策作为前提,费率计算以清零为基调思考,当防疫政策改为与病毒共存,导致保单没有办法按一般商业程序走,成为纠纷开端。

且当政策清零时,大家投保防疫险热度没有那么高,与病毒共存的策略一出,反而进一步激发了人们投保的热情。

今年清明节过后,保险公司就开始察觉不对劲,由于保单风险因子评估依据不足,逆选择大到公司无法承受,保险公司开始想办法降低承作量,各公司都寻找理由拒绝赔付,结果造成市场更加混乱。

教训二:你有我也要,市场恶性竞争签单为王

市场竞争激烈,台湾产险业一窝蜂争相推出防疫保单,各家保险公司都在抢市场,来不及让精算师好好算,商品就上架了。“产险业者不应再抱着别家在推、我们也要推,你给我一个数字去报价的模式,从而忽略风险。”

另有保险主管坦言,如果一张保单费率太高,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当顾及同业费率时,自然会产生连锁效应,也难保不会有比价影响。这种恶性竞争抢占市场的气氛加剧销售乱象。

教训三: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业者无视潜在风险

其实去年底至今年初,泰国16家销售防疫保单的保险业者当中,至今已有4家宣告破产,但中国台湾的保险公司并未能及时从中吸取教训。

早在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泰国便有产险公司开始销售防疫保单。起初,泰国的疫情控管表现颇佳,各家险企都认为自己做出了稳健获利的聪明决策。

然而,自2021年5月开始,新冠肺炎的变种病毒Delta开始在全世界肆虐,掀起另一波确诊高峰,泰国的防疫防线也在这时出现破口,确诊人数开始猛然飙高。各家产险公司的灾难,便从这时开始发生。到了2021年年末,传播力更强、更快速的变异病毒株Omicron入侵泰国,产险业者更是面临巨大的理赔危机。

2021年12月,当地保险公司The One终于因为无法筹措资金来应对防疫险所发生的理赔金额,遭到泰国财政部取消经营许可,而包括该公司在内的Asia Insurance、Southeast Insurance及Thai Insurance 4家公司,如今也都因为缺乏足够的理赔能力而宣告破产。

< END >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