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再程思韵:利用数据价值解决行业痛点,挖掘转型潜力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21-10-22 11:31 /
人身险核保风控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编者按

占据区位优势的前海金融行业如何先行先试?10月20日,第一届前海数字保险大会在深圳举办。据悉,大会由深圳市保险中介行业协会、前海金融同业公会指导,慧择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主办,会议聚焦“数字保险”话题,围绕数字保险新趋势、新热点设置议题,共同探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更好地运用数字转型驱动行业发展。

作为中国保险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活动之一,共有多位业内专家、大咖以及140多家机构代表参与探讨。本次大会主题为“时代新格局、数智新未来”,立足前海大湾区的新发展机遇,激发金融创新潜力。

瑞士再保险北亚洲区人寿及健康再保险业务部负责人程思韵分享了海外保险行业数字转型实践,利用数据价值解决痛点问题,挖掘转型潜力。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并修正固有模型的问题,实现再保保费校验及准备金优化;通过数据连接电子健康记录,可以简化核保流程,提升客户投保体验。

瑞士再保险北亚洲区人寿及健康再保险业务负责人 程思韵
编辑


以下内容根据嘉宾现场发言实录整理:

大家好:

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本次活动,并和慧择奇点研究院共同发布《中国人身险行业核保风控白皮书》。

接下来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海外应用数字案例。其实,我们内部交流时,每一次谈到数字应用、科技应用这些课题时,我海外的同事对于中国行业的发展都非常关注,提升客户体验或是优化业务领域方面,中国的创新都走在最前面。

今天分享的例子,是在两个不同领域解决问题的尝试,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第一个是在保费校验、模型优化方面的数字应用,第二个是通过跟电子健康记录连接去优化核保流程,最后跟大家介绍白皮书的一些内容,分享我们对核保风控趋势的一些观点。

1

案例一:再保保费校验应用

跟直保公司一样,再保精算保费模型也是每个产品,每份再保合约逐个构建,再组合起来,经过美国业务几十年经营,几次并购,几个系统整合与升级,我们自己的模型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要做全面保费校验,需要我们用相同方法重建独立的模型,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如果想发现固有模型的不足,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艰难。

在这个案例中,瑞再与一家大数据分析公司合作,分析了瑞再美国寿险再保80%的业务,处理了超过24亿条数据,当然一家大数据公司可以非常快的处理海量数据,但是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发现其中的对比分析在两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是采用机器学习和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在保单层面预测不同产品、不同再保合同的保费。这让我们可以在保单层面用一个非传统精算的方法对比模型预测结果和实收保费。

二是用聚类分析技术对关键保单特征和产品类型分组。这允许我们在不同维度下对具有相同特征的保单进行对比,比如20年定寿险同一个年龄、同一个保单持有年限是同一个组,另外一个年龄是另外一个组,在同一组,跟大部分其他保单差异过大的保单,预示异常情况。

这些非常规的保单可能是它们背后的模型错误,也可能是保费收取本身存在错误,需要我们进一步来调查。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还利用外部数据源来改进准备金计算。联生保险产品在美国很常见,也是我们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赔款在第二个被保险人身故时支付,第一个被保险人身故并不会通知保险公司或再保公司,通过将模型连接到外部死亡登记数据,我们识别了那些已经有一位被保人身故的保单,并为联生保险产品计提了更准确的准备金。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有效地发现保费模型的不足的地方,并对底层编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和改善。我们估计,使用传统方法完成这项工作需要一个由10个左右有经验的人组成的团队,10年的时间来完成,而在我们的项目下,由 6-8人组成的小团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个任务,通过校验项目,我们有效地发掘了再保账单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和客户跟进了他们自己的再保系统与流程里面存在的错误,启动了联合流程审核。这不但改善了他们与瑞再合约管理的流程,也改善了与其他合作伙伴的业务管理。

我今天分享这个例子,是因为国内很多保司都有合约模型越来越复杂的痛点,在IFRS 17快出台的背景下,很多保司都可能有简化模型,简化合约流程的需求。

从转型的角度来看,我们从改进自己的模型和业务运营开始,这里面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到我们为客户建立更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这是我们一直努力发展的方向。

2

案例二:简化核保流程

第二个例子也是一个来自美国,我们与科技公司合作的案例,是关于简化核保流程的。在开始介绍这个案例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些美国市场的背景情况

第一,定寿险是美国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平均保额40万美元,出于风控考虑,免体检额度一般设置在20万美元。这意味着70%-80%的投保都需要提交体检报告。因此保险公司的核保流程对消费者购买保险的体验非常关键

第二,电子健康记录,也就是eHR,在美国的应用非常广泛。2015年,超过8成的医院和诊所的医生都采用了eHR。

这是美国政府政策导向的结果,2009年美国政府出台了法案,要求所有政府报销的医疗费用都必须采用eHR,因此eHR的应用在几年间呈现了翻倍增长。

按理说保险公司应该可以利用eHR的普及优化核保流程,依赖于客户近期的健康或医疗记录,取消重复的体检要求。但事实并非如此。

实际情况是美国医疗系统下,有超过1000家不同的eHR系统在运行。每个医疗健康机构在它们的流程中都使用多个eHR 系统,每个系统都使用它们自己独特的文件格式以及病种和治疗代码,所以即便是专业的医疗人员也无法快速地提供一个统一的患者画像。这就像是用1000种不同的语言来描述同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这至今仍是保险行业的痛点——医学核保仍然高度依赖人工流程,核保人员需要阅读、消化、分析多个电子健康记录,核保结论反馈时间非常漫长。由于高度的人工参与,核保人经验各有不同,在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核保个案时,也有核保结论不统一的情况,影响销售人员的体验。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与一个科技公司进行合作,这家公司的核心价值是能够连接到上千个eHR系统。到目前为止,在消费者授权的前提下,他们连接到的系统已经可以触达超过1亿人,占美国人口的1/3。

它的另一个价值是将eHR信息整合、规范化、扩展和智能组织到一个系统中,将不同的格式和语言翻译成一种,以提供申请人的单一纵向视图,瑞再在这个项目里也打造了一套与这些eHR输入连结的核保规则,评估风险,在一个自动智能的流程下为核保人员提供一个核保决定的参考。从效果来看,这个项目做出了3个改进:

一是通过规范了eHR记录,所以核保人员审核eHR记录上所花费的时间至少可以减少一半,从而改善核保结论反馈时间

二是尽管是人工流程,我们提供的智能核保规则和参考决定,让保司最大程度标准化核保结论。

三是在核保流程中,把更多的eHR系统紧密链接在一起,减少了重复体检要求,降低核保成本,避免浪费。

从转型的角度来看,这个例子从提升客户体验开始,尤其是疫情期间,从避免要求体检,降低销售困难的角度出发。

目前,我们的计划是把这项技术纳入自动核保系统Magnum,改善投保体验的同时,也带来更多销售场景拓展的可能。虽然中国医疗系统跟美国不一样,目前也没有一个连接紧密的eHR网络,但行业对于eHR的应用方向一致,也是我们在中国积极开发的解决方案。

3

人身险核保风控四大发展趋势

刚才给各位分享了两个美国市场的案例。接下来我想花几分钟,介绍一下瑞再与慧择团队共同撰写的人身险核保风控白皮书。我们认为人身险核保风控有4个发展趋势:

趋势一,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扩展“可保风险”的定义及保障权益,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目前带病体和老年群体是非常受关注的话题,但是相关的保障产品仍然不够。保险行业如何调整核保规则,在风险可控、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更好地量化这些新风险,将是我们下一步需要重点开发的技能。

趋势二,打通线上线下的业务流程。拓展线上产品的丰富度,通过数字化提高核保效率。刚才我谈到的第二个案例就是瑞再在美国市场的尝试。

趋势三,打造全流程、动态化的核保流程,增加与消费者互动的触点。保险行业一直希望在健康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方面成为消费者的伙伴。如何在一个坚持公平、合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种数据,比如电子设备,将会成为成功的关键。

趋势四,把风险评估置于业务流程的前端,推动风险评分和风险标签,以及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分析。这样我们可以更主动的为消费者提供风险保障,并使核保决策定制化。

其中,关于第四个趋势,在风控前置的话题下,我也准备了一个东南亚的例子,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通过分析保司现有的客户保单数据,为客户提供的健康生活计划收集的数据,为现有客户制定一套风险评分,加上一些消费者产品需求的调研结果,根据不同的客户,匹配不同的二次销售产品和核保流程。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在泰国和马来西亚与三个客户一起落地了这一项目,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个别产品转化率达到10%。其实这类型的尝试,在中国市场也有很多,其中很多风险评分模型建设已经很有规模。

未来,保险行业怎样跟更多的合作伙伴及数据来源相互合作,设计更个人化的销售流程,将会让客户体验更流畅,让中国保险渗透率更高。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