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车险,拯救者?行业动态
车险综合改革,车险保费普遍下降,险企竞相争夺之下,非车险被寄予厚望,成为人们期望中的新的业务增长极。
但压力是会传导的,弥漫车险市场的焦虑早已经传导至非车险领域,非车险市场也早已经是一片红海。
一位非车险人士坦言,之前非车险领域竞争就已经相当激烈,车险综改之后,更进一步升级,以前在很多领域还存在“地板价”的说法,被默认为公司报价底线,但现在,在一些地区,激烈竞争之下,“地板价”都已经被突破。
一份交流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财产险领域综合成本率已经达到100.31%,其中,车险综合成本率98.25%,而非车险综合成本率却高达104.35%。
具体到不同的险种,一份2020年前8月的交流数据显示,非车险中,健康险、保证险、意外险、信用险、其他险种以及工程险综合成本率都已经突破100%,出现承保亏损,其中保证保险综合成本率更是高达122.94%。唯独责任保险、农险、企财险、家财险还保持着承保盈利,但除家财险外,其余险种综合成本率均已经达到99%以上,也已经濒临亏损的边缘。
被寄予厚望的非车险业务距离全员承保亏损似乎只剩一步之遥,承保利润水平甚至还不如车险,显然无法拯救财险公司于水火,财产险公司又该如何救赎?
健康险:第一大非车险种,但综合成本率已经达到104.63%
车险业务增长难、盈利难,中小财险公司纷纷转型发展非车险。
以百万医疗、惠民保为代表的短期健康险产品近年来获得财险公司青睐,业务增速强劲,同时也成为财险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业务领域,国内现有88家财产险公司中70家都已涉足其中,不少公司更是将其作为未来重点发展业务类型。
另一组数字足以证明财产险公司对于健康险业务的热情。2019年,保险业健康险业务同比增速29.70%,而财产险公司健康险业务同比增速高达47.68%,远远高于健康险业务整体增速。
2019年,财产险公司录得健康险保费收入840.29亿元,不过,与快速扩张的保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财险公司健康险业务在2019年也录得超过40多亿元的承保亏损,成为承保亏损最严重的险种,17家险企的赔付率甚至超过100%。
2020年,这一态势仍在延续,前8月,财险公司健康险保费综合成本率高达104.63%,仍是亏损重灾区。其中,综合赔付率已经高达85.43%,综合费用率也已经达到19.20%。
农业保险:补贴之下竞争加剧,承保已接近盈亏平衡线
2007年4月,财政部印发《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管理办法》,由中央财政进行补贴的农业保险制度正式开始试点,结果2007年的农业保险保费增速骤然升至500%以上,此后多年,除个别年份仅实现个位数增长外,其余年份,农业保险保费的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
农业保险发展顺风顺水,引得诸多财产险公司羡慕不已,恰逢国家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2015年3月,农业保险业务经营资质审批被国务院取消,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只要符合有关规定,而无需再经过监管审批,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因此数量大增。
经营农险业务公司数量的增多,直接导致了市场竞争的加剧。数据显示,2014-2016年,农险承保利润率基本成单边下滑态势,到2017年,有所提高,达到6.3%,但2018年随即降至3.9%的水平,2019年更进一步下滑,接近盈亏平衡点。
2020年前8月,农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65.33亿元,但同期其综合成本率已经为99.02%,同样是接近盈亏平衡线。
责任险:未来可期,但距离承保亏损也只有一步之遥
近年来,责任险一直在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复合增长率已经达到19.50%,其中,2016年增速达到20.04%,而财产险市场整体的增速只有9.12%,2017-2019年,增速也都维持在20%以上,分别为24.54%、30.92%、27.51%。经测算,2016-2019年间,其复合增速高达28%。
2020年前8月责任险实现保费收入613.03亿元,同比增速17.27%,地位次于健康险、农险,为第三大非车险种。
这显示了责任险相对稳健的发展——其快速发展得益于各种法规政策相继出台,推行“强制”或“准强制”企业、个人投保责任险等密不可分。
参考国际财产险行业的发展轨迹,治理类保险的崛起是必然趋势,从我国目前责任保险的占比来看,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预计未来责任险领域的需求将蓬勃发展,有可能成为财产险市场的一大蓝海。但不容忽视的是,责任险长期承保亏损也是一大事实。
数据显示,2015-2019年中,除2018年外,责任险始终处于承保亏损的状态。2020年前8月,其保持承保盈利,但综合成本率已然高达99.08%。
保证保险:明星险种快速陨落,2019年、2020年持续承保亏损是关键
保证保险是近年来的明星险种。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保证保险保费规模从20多亿元增至800多亿元,10年间增长40倍,顺理成章坐上非车险头把交椅,人保财险、太保产险等公司也是在近年纷纷加大信用保证保险业务投入,保证保险顺利成章成为这些公司前五大险种之一。
不过近两年来,由于宏观经济低迷,金融平台暴雷等风险事件显著增加,消费金融企业面临大洗牌,也给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发展带来极大不确定性,业务增速逐步走低。
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保证保险发展的转折点似乎已经来到,无论是信用保险还是保证保险,在2019年都已经出现明显降速。2017、2018年,信用保险同比增速分别为6.89%、13%,但2019年已经降至-17.53%;2017、2018年,保证保险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15.00%、70%,但2019年已经降至30.80%。
同时,其承保利润率也不断下滑。有数据显示,2015年,保证保险承保利润率一度高达26.6%,创历史新高,但之后就开始下滑,到2017年已经开始出现亏损,2018年略微实现承保盈利,但2019年,承保利润率又降至-6.9%。
所以,从2019年开始,保证保险虽然整体仍在快速发展,但险企态度已经发生改变,多家险企已经开始有意收缩此类业务,并且将这一态势延续至2020年。
2020年前8月,保证保险不再是保费收入最多的非车险险种,在健康险、农险、责任险之后排名第四,与此同时,其综合成本更是已经高达122.94%。
蓝海在这里:突发公众卫生事件保险、惠民保等,或将迎来全新机遇
不难发现,在车险发展因为综改承压的同时,现有的非车险种,尚不能承担起财产险公司拯救者的重担,前8月,整体承保已经亏损,9月,车险综改后,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承保盈利情况就更可想而知。
现有车险、非车险业务双重承压之下,财险公司怎么办?显而易见,粗放式经营的路上,其已经没有空间,唯有向创新要效益,应对新的需求,开发新的市场,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
最有潜力的市场空间在哪里?中再产险三季度发布的一份报告给出了答案,其认为未来最有潜力的险种集中于以下几个领域:
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成都、广州等地已就此印发试点办法,险企须关注各地保障责任范围的差异。因为此类产品责任期限超长,险企应保持合理定价水平。
城市惠民保。这是2020年健康险领域的最大热点之一,人身险公司因为担心挤压其他类型业务对此兴趣一般,财险公司则一拥而上,成为发展城市惠民保主力险企。但此类业务正迎来监管部门的强力监管,未来发展情况仍有待观察。
突发公众卫生事件保险。2020年的新冠疫情为开发这类险种创造了最好的契机,目前宁波市已经启动相关研究,甲类以及按照甲类处理的乙类传染病探索指数化保障方式。
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2020年初,《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为财产险企在社会服务领域开发细分险种创造了机遇,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旅游、体育等特定场所和设施的公责险,育幼、家政、体育运动等特定人群专属保险迎来发展契机。
知识产权保险。对于该类险种,北京市已经印发试点工作管理办法,鼓励发展专利执行保险、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扶持硬科技/十大高精尖小微企业。
董监事及高管人员责任险。瑞幸事件、蚂蚁集团IPO中止事件等,引发公众对于董监高责任险的高度关注,而新的《证券法》的实施,也为这一险种发展创造了机会。
除上述险种外,中再产险的报告中还认为,安全生产责任险“超赔”(上海市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共享保单,保障极端重、特大事故),“新基建”相关保险,也都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