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人寿张延苓:小公司不需PK大公司,只需做好自己行业动态
编者按
当下,寿险行业步入转型发展期,成立时间短、缺少营销员渠道积累的中小寿险公司发展前景备受关注,新的发展环境下,他们如何才能成功突围?
1月4日上午举行的“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寿险板块当中,爱心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延苓、和泰人寿总经理李玉泉、横琴人寿董事长兰亚东以及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董事长杨帆围坐一堂,围绕“不同资源背景的寿险公司增长破局的动因是,渠道、产品、运营能力?”这一重大行业现实议题各抒己见。
其中,张延苓表示,中国保险市场很大,居民的医养需求尚没有得到满足,市场上的主体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也因此,大公司与小公司完全可以共存,对于小公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
她同时也介绍了爱心人寿的计划:立志于成长为一家“专业化、轻资产、科技型”的专注于“保险+医养”的寿险公司,通过健康管理、养老服务和大型医疗养老机构形成一体联动的关系,为客户提供全覆盖的医养体系。
下文即根据张延苓发言实录整理:
爱心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延苓
作为一家小、微型公司,尽管刚刚开始,但我信心百倍,可能大家看到的是环境和形势的恶劣,但如果回归本原,保险公司依然大有可为。接下来的10年、20年是保险的黄金期,而我们的本原就是要真正解决老百姓长期的后顾之忧问题——医疗、养老问题、财富的传承和转移。而这些恰恰是我们作为一家保险公司应该去做的。
作为一家新公司,我们没有负担,我们就是从行业转型开始起步的。爱心人寿从发起就确立了“保险+医养”战略,用科技赋能。我想这是我们的机遇。
大家都说,“你们一个小公司、新公司,凭什么去PK大公司”?我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我们不PK任何公司,大家应该一起共同成长和发展。大公司有它的优势,但最重要是看客户。
客户的健康、医疗和养老需求远远没有被满足,市场很大,我们保险市场主体不多,美国有2000多家保险公司,香港有200家保险公司,而我们的市场主体要面对十几亿人,他们的医疗和养老需求还有很多是空白。我们其实要做的就是满足他们的需求,通过我们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解决他们的问题,所以,我们不用PK任何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我非常庆幸的是,我们提出的“保险+医养”的战略是我5年前发起设立这个公司时,就提出的,坚持回归保障,坚持做保险应该去做的事情,坚持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坚持保险和医养的结合。我们看到的是客户、市场、行业五年以来发生的变化,那就是回归本原。
作为一家新公司,我们所有投资者在投资爱心时都有一个共识,从诞生开始就是长跑选手,不是短跑选手,短跑凭的是一时,是爆发力,但我们跑的是耐力,要持久地发展下去。
同时,我们很早就开始布局,我本人也很早就开始接触医疗和养老产业。我想这个产业也有重的和轻的布局,作为一家新公司,我们的经营理念是专业化、轻资产、科技型,尤其医疗和养老,看到有很多大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但老百姓也需要身边的医院,身边的照护机构,可以通过我们很好的社区型医疗健康管理、养老照护服务和大型医疗养老机构形成立体联动的关系,这是为客户提供全覆盖的医养保障体系。
作为一家小公司,我们可以介入到轻资产模式,介入到社区,而爱心人寿的定位是专注服务于家庭,社区就在家庭周边。我们国内随着整个医改分级诊疗推进,社区医养机构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要不断增强和提升,社区型养老机构特别是居家照护,这更是非常匮乏的。
爱心人寿也参加了北京市的有关试点,我们深切体会到民众太需要这样的服务,这才是我们保险业大有可为之处。我们目前已经投资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我们把它作为和保险协同非常好的延展服务,同时也开发了线上及线下融合的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这样给客户提供全天候的照顾,既可以去实体机构网点接受服务,也可以通过线上进行健康管理服务,这都是保险人大有可为的地方。
科技驱动,这个时代变了,我们的客户,80、90后越来越多地接受这样的新型模式,特别是5G时代到来,我认为这个世界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4G到来时,大家当时还不会想到有很多行业会被颠覆,5G就更不能想象有多大变化,但我认为未来的社会形态一定是极其科技和极其人文的结合。
只要有人类存在,人的服务是不会消亡的,但人是需要精英、高素质和专业的服务队伍为他们提供全生命周期呵护、全方位照护,这是我们要建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精英人才队伍的初衷。
极致的科技让客户通过在线获得产品和服务,他们一定不用选择线下,但保险的复杂性、长周期性、确定性、可变性就决定了依然有客户无法理解、无法用非专业去规划的事情,这都是爱心要去做的事儿,也是我们保险行业特别是新公司的可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