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月近1/4险企高管变动,而这只是行业经营困难的表象之一行业动态
市场跌宕,人心浮动,历经几年大扩容之后的保险业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人事变动潮。
『慧保天下』梳理了银保监会官网发布的自2018年初至今的保险公司任职资格批复,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累计有55家保险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发生了变化。其中,30家公司有新的董事长获批,33家公司有新的总经理获批。而根据银保监会官网发布的数据,不包括保险中介公司在内,目前国内共计226家保险公司。这也就意味着2018年8个月时间内,有近1/4保险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都发生了变化。
而这还不包括四大保险央企的人事变动,例如,中国人保集团,白涛获中组部委任为集团总经理;例如中国人寿集团,王滨、袁长清获中组部委任分别出任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而罗熹、王思东也于2018年分别被委任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除上述保险央企外,55家保险公司中,董事长以及总经理人选同时发生变动的还包括8家保险公司,不过大多数都是新开业险企董事长以及总经理人选首度正式获批,例如三峡人寿、瑞华健康、黄河财险、海保人寿、国宝人寿、北京人寿6家公司,都是在2017年底或者2018年上半年获批开业的险企。
“老牌”险企中,在2018年前8月同时更换董事长以及总经理的只有工银安盛人寿以及三星财险两家。前者的原董事长孙持平、原总经理张文伟均为正常到龄退休。
市场跌宕,人心起伏,保险业频繁的人事流动背后折射的是保险市场的快速变化,总结来看,这种现象的原因无外乎以下三种:
1
保险市场快速扩容,对保险专业管理人才需求激增
中国保险业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复业至今,只有不足40年发展历史,保险专业人才的积累也因此较少。相对人才积累的缓慢,国内保险业的发展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直接进入爆发阶段,先后迎来多次扩容潮,包括2000年前后的外资险企扩容潮,2004年的民营保险公司扩容潮以及之后的地方法人险企扩容潮,最近几年,在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的示范作用下,保险业又迎来新一轮扩容潮。
伴随一次次的扩容潮,保险公司数量急遽膨胀,40年时间,从原来只有老人保一家保险公司,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超过200多家保险公司。
保险市场的快速扩容,伴随的是对于保险专业管理人才的大量渴求,行业内的人才流动也因此日渐频繁。
市场急速扩容,而人才相对较少,导致保险公司选择合适的职业经理人正变得越来越难,可以看到,一些公司董事长或者总经理人选往往是在空缺很久之后才有新的人选获批。例如上文提及的工银安盛人寿,自2017年9月其原总经理张文伟就已经宣布退休,但直到2018年5月,新的总经理人选才获监管批准。
2
职业经理人培养周期缩短,股东方期望值却不断走高
伴随中国保险市场的扩容,老人保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保险业人才最早的摇篮之一,迄今,最早出身于老人保的职业经理人依旧在市场上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其后,中国平安、新华保险等一批在市场化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大型险企,继老人保之后,又开始为国内输送大量人才。而如今,由于市场急遽扩容,一些中小型险企的职业经理人甚至也成为了挖角的热门。在高薪的诱惑下,大量70后、80后走向领导岗位,保险高管的培养周期因此变得越来越短。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保险行业人力资源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保险业人力资源发展指数较2015年增长7%,其中,从业人员规模指标增幅最大,达到15.76%,而从业人员素质指标、人力资源效能指标、人才发展潜力指标同比增幅分别仅为3.58%、9.40%、6.11%,反映行业人力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其素质指标、效能指标、潜力指标均未能与规模指标的扩张保持同步。
而与此同时,在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的示范效应下,各类资本愈发对保险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股东过高的期望,与职业经理人团队缩短的培养周期之间,形成一定落差,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这也是导致人事变动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以看到,近年来,保险公司内讧频频见诸报端,华海财险、永安保险、珠峰财险等公司相继引发行业热切关注。而在坊间的传闻中,上述三家公司不过是冰山露出的一角罢了,股东与管理层不合的故事仍在多家公司存在,新公司更是成为重中之重。
3
行业步入下行周期,中小险企发展承压
当然,人事乱局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行业发展遭遇困境。公司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发展本身足以掩盖大量矛盾,而发展一旦减缓,则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将逐步凸显。纵观近年来爆发“内讧”的保险公司,无一不是业绩欠佳。
糟糕的是,“业绩欠佳”正蔓延至整个行业。市场、监管等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保险业正步入下行周期,相对于大型险企,人才积累相对薄弱的中小险企更承受了相较以往更大的业绩压力。
以2018年前7月的财产险市场为例,财险公司整体维持了13.45%的保费同比增速,其中占据市场份额超过63%的“老三家”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广大中小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又进一步缩小。
而人身险公司方面,2018年更是首度出现开门红保费负增长,在行业深度转型的当下,拥有庞大的线下代理人队伍的传统大型人身险企市场份额呈继续上升状态。例如,市场份额已经持续下滑多年的中国人寿,在2018年上半年,市场份额从2017年底的19.7%,回弹至22%,仅半年时间,即上涨超过2个百分点。龙头险企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则意味着中小人身险公司市场份额的进一步下滑。
可以预见的是,管理人才的成长、与股东的磨合都需要时间,在行业业绩成业的前提下,人事快速流动的局面一个时期内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