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车险分,车险市场的安慰剂还是止痛针?行业动态
临近盛夏,蚂蚁金服发动了一拨保险夏季攻势,接二连三的发布了多项计划,包括共享单车的保险计划,车险分,信美人寿的区块链技术支持,阿里金融云服务等。
其中,车险分博得眼球最多。5月25日,蚂蚁金服正式向保险业开放首个“车险分”,口号是“以蚂蚁金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建模等方面的技术,为保险公司的车险产品提供更准确的风险定价”。那么,真相到底如何?
part
1
如果蚂蚁金服想干保险,
那车险分就是当下最为合适的出招
车险永远是个话题王。车险的问题在哪里?车险的症结在哪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毫无疑问,所有的见解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都无甚大用。
依『慧保天下』来看,车险是严计划和活市场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监管为车险设计了精密的产品和定价体系,每家公司也有一套自己的车险业务流程,市场上各参与者都能充分交易,但然并卵。不论是一次费改、还是即将到来的二次费改,总之,市场运行的规律和结果基本上背离了“设计”的初衷,也就是说,车险市场的问题是设计感太强了,以至于所有的设计都落了空。
车险分是蚂蚁金服保险战略的重大转变。想当年,蚂蚁金服携淘宝和支付宝的余威,一开始进军保险业可没有这么低调和客气,大张旗鼓,直接销售车险也是计划中的一盘大棋,无奈形势比人强,车险销售的复杂性出乎意料,众安保骉车险也是惨绝当场,此路不通,识时务者,换路再走。今年一月,马云在蚂蚁金服会议上提出了“Techfin”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本质是蚂蚁金服将作为一家技术公司,用技术去驱动或赋能金融机构,更加开放地服务于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用技术为先的方式来解决商业的问题。既然卖不动保险,那为什么不去卖自己最为牛逼的技术?挖金矿和卖铲子的故事,翻版再现。
从保险公司这一头考虑,车险分也有着不错的接受度。当下敏感时期,保险公司谁也不愿意主动揭示车险市场困境的真实原因,难道说“计划”不对?说理赔有水分?说自身的管控能力差劲?但如果有一项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定价的精准度,甚至可以进一步增强优质客户的识别能力,也就是说,运用保险业以前做不到的技术来优化市场,“不是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当然会欣然接受,主动捧场了。
part
2
定价只是车险的短板之一,
车险追求纯粹的定价科学是个伪命题
2016年,车险市场仅有14家公司承保盈利,41家公司亏损,亏损总额达到63亿元,行业亏损比例高达75%。有人说,精准定价能力的缺失,是这些车险公司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果真如此?车险分是大救星还是安慰剂,且看三个问题。
第一,因果循环论证意义有多大?
蚂蚁金服是这么操作 “车险分”的,基于AI技术,通过对用户海量数据的挖掘和整合,通过标签刻画,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和风险分析后得出不同的车险分值,根据该分值,保险公司可以确定用户车险的价格,给予其不同的定价政策。其理论依据是“低风险的车主一般都有良好的驾驶习惯、信用行为”。为了多维度论证,蚂蚁金服和保险公司还制作了职业特性风险度、身份特质风险度、信用历史、消费习惯、驾驶习惯、稳定水平等细分标签。
其实,车险分和芝麻信用的套路如出一辙,就是利用蚂蚁金服掌握的优势数据(强行)寻找关联结论。比如,分析某人的淘宝、支付宝、高德等行为大数据,认为他的行为会导致他的出险率较高。但别忘了,车险市场化费率改革的过程中,定价因子已经可以大幅浮动,尤其是费率和以往出险次数进行关联,而且每一辆车的出险记录都是有据可查,某人出险率高不高一查便知。依靠结果定价和依靠原因预测定价,差别有多大?既然知道了结果,再去探究一下原因,有多大的必要?
第二,谁才是决定车险的最短板?
定价是一个,但车险的高综合成本率并不必然与承保端有关,渠道销售、中介费用、理赔定损都存在着管控不力的问题,甚至漏洞多如牛毛。定价可以科学,但科学的定价并不必然会完整到达消费者手中,费改中的自主渠道折扣系数和核保折扣系数不管是“双85”还是“双75”,保险公司都是无原则地板价,谁叫路径不可控呢,公司也不得不贴费竞争。阳光产险和人保财险代表都坦言,“车险分”是否能带来车险整体赔付率的下降,目前可能无法得出结论。来点实在的,极低的风险能够匹配足够低的价格吗?或者说是超出现有监管区间的价格,如果不能,意义何在?
第三,大公司和中小公司可以差别化吗?
优质客户谁都想要,但现实里中小公司更加迫切。也就是说,因为中小险企的数据体量和技术能力限制,其不具备很强的客户筛选能力,如果率先对接车险分,中小公司有可能和大公司获得同样或者相近定价能力。但这个想法难度极大,一是优质客户不能两套标准,一味药治两种病;二是所谓的优质客户始终是抢手货,中小公司找得到也守不住。目前车险市场,没有任何中小财险公司实现过逆袭,车险分如果能让中小公司以为自己能获得额外的技能加成,那也只是一种幻觉。
如果车险分一出手就把底牌亮光了,那么,它只能是车险市场的一剂安慰剂,给疲于奔命的车险公司心理按摩。
part
3
车险分怎么才能不雷声大雨点小,
真正起到给车险市场镇定止痛的作用?
车险分是蚂蚁金服苦心打造的拳头产品,自然不会浅尝辄止,但要真发挥止痛针作用,就要破除车险市场中的“计划”因素。
比如,能否在监管的定价体系之外另起炉灶?对筛选出的优质客户,设定更加低廉的保费?三折二折甚至一折?
比如,能否改变车险的定价体系规则?一个优质的老司机换新车,是否可以继续沿用此前的无出险记录直接保费打折扣?
比如,一个车险分显示其应该是一个好司机的新车主,第一次购车险是否可以享受足够低的折扣?
比如,能否提高车主的驾驶安全行为?车险分是否可以打造成芝麻信用一般的价值,让车主看重车险分排名超过驾驶本性,有意识避免违章事故?
比如,是否可以直接通过车险分平台购买产品,直接跨越名目繁多的中介渠道,由保险公司直接让利消费者,至少在车险分平台维持“好人有好报”的价格体系?
破除“计划”,说是好说,做起来很难。
一句话,车险市场竞争这么多年,并没有探索出一个多赢路径,监管投鼠忌器,市场力量难以出清。费改之后,尽管账面数据看起来不错,但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各方都不满意,都怀疑对手方占了便宜,互不信任”,大公司觉得小公司捣乱、赚得钱不够多、小公司觉得大公司占便宜、一视同仁不公平,中介渠道觉得费用可以更高,消费者觉得价格可以更低……谁都一肚子火,没有达到各司其职,各安本分。
车险分的出现,是很好的一个警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会慢慢的改变保险业。『慧保天下』认为,不能因为蚂蚁金服的高逼格,就把车险分看作是利器,也不能因为众安车险的失败,就把创新看作是顽固堡垒的天敌,城墙总是在一次次冲击后倒下的。
当然,最大的赢家还是蚂蚁金服,不论成败,至少可以部分分割车险产品的定价权。如果Techfin技术服务成效不错,以后的蚂蚁金服可能会被纳入到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方面,参与制定标准,保险业只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了。
part
4
留个问题吧:
车险市场大手术,谁来主刀?
车险市场不纯粹,掺杂了太多的东西。安慰剂只有心理作用,止痛针算是暂时压制,给手术预留出一个好的时间和契机,远远算不上是根治。那么,车险市场大手术,谁来主刀就是个大问题。特殊时期,如果保险行业想树立声誉,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车险价格改革让利消费者;如果想让车险健康发展,砍掉落后的生产力、放开市场保护、引进有生力量才是正道。
刀该举起来了,怎么落下去?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