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拉升、国家队抬轿,还是行业景气度飙升、政策送利好?看保险股连涨逻辑行业动态
近期保险股可算是扬眉吐气,4支保险股,从4月中旬以来,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的涨幅分别达到了11%、15%、5%、10%,相对A股指数的一路向下,保险股的突破出人意料。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保险股的上涨有什么理由,是因为行业自身经营业绩的良好吗?或者说,行业发展良好是全部的原因吗?笔者将近期保险股上涨的原因总结为两句话,一句是:时势造英雄;一句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读懂这两句,基本也就揣摩清楚了游戏各方参与者的意图。
part
1
时势造英雄:
避险情绪浓厚,保险股洼地价值凸显
所谓时势,是指目前的事实熊市,虽然今年不像2016年一季度断崖式下跌般惨烈,但一个“惨”字还是躲不过去的。
挑选安全屋
年初以来上证综指、沪深300这样的主力指数只分别下跌了2.4%和0.4%,创业板指下跌了9.7%,全市场3219支股票中,987支股票的下跌幅度超过了20%;1798支股票的下跌幅度超过了10%;2383支股票是下跌的。特别是4月中旬以来,随着监管趋严,市场形势更加恶劣。
雪上加霜的是,目前资本市场处于严格监管下的去杠杆过程中,在政府作出防风险、去杠杆的方向决定后,央行率先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文件,收紧银根,从源头控制住了基础性货币;银监会出台了对同业理财的限制性措施;证监会开始一系列监管,包括对券商业务进行适当清理、对资本大鳄进行调查、对资管通道业务予以限制等;保监会则对险资的投资方向监管更为严格,同时对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开始动用大棒。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如果看到市场形势不妙,且看不到严格监管的形势有放松的趋势,同时考虑到部分机构投资者有底仓的游戏规则,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合理的行为就是“选择一个安全屋”——去购买那些估值低、业绩不错、投资者持仓较低的行业的股票。
保险股恰好同时满足上述三项条件。
首先,估值低。保险股是一个价值洼地,简单说,就是股价很便宜。便宜到什么程度,比历史上最便宜的时候贵不了多少。
下面的4张图中,较浅的一条线是4家A股上市险企的内含价值倍数历史走势,代表了公司的估值水平。可以看出,目前的估值仅与历史最低位持平,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的内含价值倍数仅为0.94倍、0.85倍、0.92倍、0.97倍,就算上涨10%,也仅是保本大甩卖。
中国平安历史股价及估值
中国太保历史股价及估值
新华保险历史股价及估值
中国人寿历史股价及估值
其次,业绩好。根据各公司公布的数据,2017年一季度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的保费规模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22%、38%、43%和-20%——好吧,新华保险不是那么好,但也是有自身的具体原因——总体来看,上市险企的业务规模在健康增长,寿险新业务价值率在增加,欣欣向荣。
再次,投资者持仓较低。持仓低,意味着不大可能再接别人的盘。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与非银行金融(包含保险、证券、信托)行业,从基金的持仓比例数据来看,都是处于历史的低位,基金对非银行金融行业的持有仓位仅是2%左右,离2014、2015年持仓高点的35%可算是云泥之别。至于为什么保险股涨而券商股不涨,那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跟着“国家队”走
前面说了,目前的投资市场和监管形势将投资者吓住了,这时候,人的自然反应是,去想国家队资金喜欢什么股票——国家队喜欢什么,我就买什么。大家都还清楚的记得2016年,国家队救市时实力雄厚的样子,认为只要跟着国家队资金走,就不会吃亏。
国家队资金主要包括证金公司、10 只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5 只证金公司认购基金、外管局下属投资机构和中央汇金资产管理公司。四家A股上市险企前10大流通股东名单上,国家队资金都是座上宾。
从财报披露的四家公司的国家队持股情况来看:
中国平安2016年被证金公司持股3.8%,2017年一季度增持至3.85%,为流通第3大股东;
中国太保2016年被证金公司持股2.6%,2017年一季度为2.5%,为流通第6大股东;
中国人寿2016年被证金公司持股2.0%,2017年一季度为2.0%,为流通第2大股东;
新华保险2016年被证金公司持股2.9%,2017年一季度为3.0%,为流通第3大股东。
很可能是出于这种跟紧国家队的心态,认为在市场一路下跌的背景下,国家队有可能再次出手相助,先买进国家队喜欢的行业就占住先手。
退一步讲,即使国家队这次没有出手,由于国家队持有较多保险公司股份,也不太可能出现大幅砸盘的情况。
part
2
打铁还需自身硬:
上市险企业绩增长强劲,新业务价值率持续改善
有了时势,还要能抓住时势,上市险企自身的经营情况是投资者实际买入的重要理由,从上市险企目前的实际经营数据来看,的确不错。
保费增长强劲
2017年一季度,保险行业整体的保费收入达到1.6万亿元,同比上涨了32.5%,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2万亿元,同比增长37.5%,4家上市险企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的保费规模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22%、38%、43%和-20%——除新华保险由于自身战略调整的原因,主动收缩银保渠道保费外,其他3家公司保费增速都很喜人。
随着保监会提倡“保险姓保”,各家公司的打法也与以前有很大的不一样,由于投资型产品被压缩,4家上市险企中,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的个险渠道越来越被重视,代理人规模在持续数年的稳定后,重新又向上增长。目前平安人寿代理人队伍达到110万人左右,中国人寿代理人队伍达到150万人左右。预计整个行业代理人队伍在2017年会有20%左右的增长。
同时伴随的,还有代理人人均产能的提升,2012年时,平安人寿代理人的每月人均新保为5795元,2016年,这一指标已经提升为7821元,提升了35%。
代理人的增多和人均产能的提升,投资者一个自然的推论就是寿险保费仍可以维持良好的增长速度。
新业务价值率的提升
有了保费,还有一个这些业务赚不赚钱的问题。
衡量保险公司利润率的工具是新业务价值率,从下图中4家上市险企年报公布的新业务价值率走势可以看到,盈利能力是在一个持续上涨的阶段。
新业务价值率的提升是综合体系改善带来的结果,个险渠道的加强、银保占比的减少、短期投资型业务的减少,保障型业务的增加,运营效率的提升……这方方面面的改善,最终会在一个时点把结果显现出来。很幸运,目前正是这个时点。
part
3
股价上涨只是对于上市险企的认可,
而非保险行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有对保险业业绩看好的原因,但也只能看做是对于上市公司的认可,而非对于整个保险行业的认可。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2017年一季度与2016年同期相比,前五大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占比由49%提高到了54%。这意味着,强者更强,而上市险企又都是龙头,在一个整体增长的行业内,自身的龙头地位还不断提高,股价上涨也是应该的。
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与龙头企业自身经营的优秀分不开,但也有一个环境的原因。金融业强化风险管控,保监会也不断收紧监管,一系列严控中短存续期业务以及保险资金投资的规定相继出台。
2016年3月,出台《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
2016年9月,出台《中国保监会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同时在投资端也收紧政策;
2016年6月,出台《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监管的通知》;
2017年1月,出台《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
……
资产驱动型业务容易冲规模,是很多中小型险企用来打渠道、扩市场的主力产品,监管的收紧直接将这些公司的市场份额压缩,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上市险企本身的产品结构就较为均衡,受政策影响小,这也是一种变相的保险行业产能优化吧。
股票市场里,每个行业,都有属于它的时段,只是我们不知道具体的时点,笔者所有的分析,也仅是事后来归纳出上涨的逻辑,也许这些逻辑本身也并不成立,可能仅仅是这个时候,投资者觉得保险股比较可爱,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