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纯保障型产品的逆袭:网销语境悄然转换,“保险姓保”已成市场内在需求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8-12-18 14:03 /
一款在2014年发布的、只在线上销售的重疾险产品,在推出两年以后,在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当下,销量不但没有下滑,反而不断攀升,截至目前,该产品累计销量已经超过40000单——这款产品正是阳光人寿于2014年推出的“健康随e保”重疾保障计划。 一个产品的境遇的改变,所折射的其实是市场环境正

一款在2014年发布的、只在线上销售的重疾险产品,在推出两年以后,在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当下,销量不但没有下滑,反而不断攀升,截至目前,该产品累计销量已经超过40000单——这款产品正是阳光人寿于2014年推出的“健康随e保”重疾保障计划。


一个产品的境遇的改变,所折射的其实是市场环境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消费者保险意识在提升,已经从过去的被动推销、碍于情面不得不买的阶段逐渐向主动咨询,主动投保的方向发展,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于健康也更加重视,对于保险的关注点逐渐从收益、逐渐向真正的风险保障转型。“保险姓保”不但是监管的要求,实则也是市场的内在需求。


去掉附加费用,直达终端客户,阳光人寿一款产品力证互联网渠道也可以很“主流”


自互联网技术大发展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互联网技术与保险的深度结合,首要就是在销售产品方面。从最早期的单纯展示,到后来的引流销售,再到以退货运费险以及航延险为代表的场景化保险产品的兴盛、噱头类产品的纷纷扰扰、理财型产品的大行其道……长期的探索之后人们看似无可辩驳的结论:互联网保险渠道只适合销售简单、标准化的产品,相对复杂的、非标准化的纯保障型人身保险,则并不适合在互联网渠道销售,仍然需要仰仗于线下渠道,仰仗于面对面的销售。


在这样的认识之下,互联网渠道离纯保障型人身保险产品似乎确实是越来越远。从目前互联网渠道的发展现状来看,保费规模上,理财型产品占据了绝对的比例;从单量上来说,深度植入各类场景的碎片化产品则又占据了绝对的比例,言必称场景,成为了互联网保险界的一个标配。


如果这就是最终结论,对于很多致力于发扬光大互联网渠道的保险人来说,无疑是令人沮丧的。如果在人们最关心的重疾、医疗等相对复杂的、纯保障型人身保险产品的销售上,互联网都不能发挥重大作用,那么互联网渠道将永远无法成为保险行业的主流渠道,而这将直接关系到互联网渠道的发展空间。



2014年,正当大量的中小公司仍然热衷于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中短存续期产品之际,对发展保障型产品孜孜以求的阳光人寿却逆势而为,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在官网推出了一款名为“健康随e保”的纯保障型产品,不附加任何费用,不借由任何中间渠道,直达终端客户,将价格最大程度降低,将保额尽可能提高,同时给予消费者较为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客户对风险保障的需求无法通过互联网渠道来实现?阳光人寿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用互联网的方式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保障。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重疾险,“健康随e保”特色相当明显:


首先是“随意”。出生满30天到50周岁的人都可以投保;保险期间可选,最低10年,最高可至100岁;保障范围可选,包括三种:只保癌症,保25种重疾,保42种重疾。可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保障需求。

其次是便宜。保险产品费率取决于纯风险费率、预定利率以及附加费用率——“健康随e保”实现了业内首次“全透明定价”:附加费率为0,不存在任何的中间费用,在稳健经营前提下最大程度的“让利于民”,预定利率为费改之后的3.5%,并且将包含全部定价公式、具体采用的纯风险费率等的精算报告在网上进行了公布。

最后是保额高。根据产品条款,“健康随e保”的保额在投保成功后的前三年会呈现一个递增的过程,例如第一年保额为25万的话,第二年保额则变为50万,第三年及以后年度则变为75万(最高为75万)。


2014年,“健康随e保”推出之后,并没有成为所谓的“爆款”,但却成功引起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之后两年,依托于互联网的创新型健康险产品层出不穷,“健康随e保”这样一款“老产品”却依旧显示出了不俗的实力,主要通过官网销售,没有大张旗鼓宣传的情况下,销量持续攀升,且有不断加快之势。截至目前,其投保量已超40000单。


或许短时间内,网销健康险产品整体的保费收入仍难以与理财型产品相匹敌,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渠道巨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渠道也可以很主流,也可以销售相对复杂的、但却是最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让保障的归保障,理财的归理财,低费率的纯风险保障型产品才是提升客户保障额度的终极武器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人身保险业迎来大发展以来,保费增速始终维持了较高的水平,但与保费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保险客户的保障额度却并没有显著提高。某寿险高管就曾吐槽:90年代,寿险业刚刚起飞的时候每张保单的平均保额就是10万元,20年之后,每张保单的平均保额还是10万。但很明显,时过境迁,10万元之于20多年以后的今天,其所能达到的保障效果已经大打折扣,根本不能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中国保险客户依然普遍存在巨大的风险保障缺口。


将这一问题单纯归因于“消费者保险意识差”显然是不公平的,在经过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保险业影响到的人数已经达到了足够的量级,而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等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在积极探讨的话题。


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其实还在于国内的人身险产品往往被赋予了太多的功能,将风险保障和理财混为一谈,具备保费返还、分红功能的产品大行其道,导致保险产品的费率高企,要想获得充足的保额就必须付出高昂的保费,一般客户难以承受。


当然,结合了风险保障以及理财功能的产品的热销,是有其深刻的市场背景的:功能多往往才更容易销售,然而,在获得大量保费的同时,却依然甩给客户巨大的风险保障缺口,显然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



沿着这一思路,会发现提升客户风险保障额度的方法很简单:将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以及理财功能拆分开来,打造更多的纯风险保障型产品,客户用较少的资金投入就可以撬动更高的保额,如果需要理财,则可以选择纯理财型的保险产品,以及其他类型理财产品。让保障的归保障,理财的归理财,产品过于复杂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费率过高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早在2014年,阳光保险就已经意识到了提升客户风险保障额度的重要性,力推通过纯风险保障型的产品,解决长期以来客户风险保障额度不足的问题,让更多的人,用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充足的保障。而阳光人寿的“健康随e保”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设计出的一款纯保障型产品。据『慧保天下』了解,这种将保障与理财区别对待的态度,也正是很多保险精算师在投保时秉持的基本态度,在“健康随e保”上线之后,就有很多精算师慕名而来。


从人情保单,到主动投保,从理财险,到健康险,市场语境正在悄然转换


以产品为导向,是长期以来国内人身险行业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这种经营模式之下,人们相信保险产品是一定需要推销的,不是靠“买”的,而是靠”卖“的,原因很多:人们的风险保障意识差,人们讳谈风险,人们不了解保险产品……因此,保险公司格外重视机构的铺设,渠道的搭建,以及对于销售人员的培训,以期通过更多的方式触达消费者,将保险产品“推销”给更多的人。


互联网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保险市场的语境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互联网自带“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属性,必然将对整个市场格局造成重大影响。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有关于保险的各种信息空前丰富,人们对于保险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尤其是对于正逐渐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的80后、90后来说,他们对于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选购产品已经习以为常,单纯依靠人情、依靠”忽悠“,或者貌似专业,实则只是有利于销售人员、保险公司的伪专业,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需要真正的、专业的服务,需要保险公司真正的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与此同时,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促使人们更关注健康,也更倾向于做出长期的规划,保障期间较长的风险保障型产品势必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业内人士都对『慧保天下』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一些数据也已经证明了这些观点的正确性,某保险电商平台在公布“双11”期间的销售数据时就表示,今年的情况有点不一般,与往年理财险一路高歌的情况相反,健康险今年独占鳌头。很显然,“保险姓保”已经不仅仅是监管的要求,更是演变成为市场的内在需求,也是险企谋求长期发展所必须锚定的“方位”。


撕掉层层包装,甚至将定价报告和盘托出,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同时将费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的“健康随e保”重疾保障计划无疑正是更符合年轻一代人消费需求,同时也更符合保险业长期发展趋势的保险产品,上线两年,销售速度不降反升,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