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保障基金任建国:因应新形势,改革完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筑牢行业最后一道风险防线行业动态
近年来,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类资本的注入、商业模式的分化、新技术的迭代等因素在推动保险行业快速向前的同时,也导致行业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环境。这对于身为保险业“最后一道风险防线”的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来说,无疑也对其风险监测和风险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革现行《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是保险监管部门在面对新的风险管理形势时做出的选择。近日,中保基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任建国对『慧保天下』表示,按照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部署,保监会2017年将启动《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修订工作,重点将推进基金筹集费率改革,优化救济范围和标准等内容修订。这意味着,将来风险水平不同的险企所需缴纳保险保障基金的水平将有所不同。
中保基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任建国
拟实施差异化基金费率
高风险公司缴纳比例或将更高
伴随保险行业保费收入的快速增加,保险保障基金规模也迅速扩大,近日,保险保障基金召开2017年度工作会议,任建国在会上透露,截至2016年12月31日,保险保障基金余额已经达到了942.26亿元(预计汇算清缴后逾980亿元)。其中,财产险基金余额609.56亿元,占64.69%,人身险基金余额332.70亿元,占35.31%。
TIPS:保险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标准
按照现行《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对经营的财产保险业务或者人身保险业务缴纳保险保障基金,缴纳保险保障基金的保险业务纳入保险保障基金救助范围:
(一)非投资型财产保险按照保费收入的0.8%缴纳,投资型财产保险,有保证收益的,按照业务收入的0.08%缴纳,无保证收益的,按照业务收入的0.05%缴纳;
(二)有保证收益的人寿保险按照业务收入的0.15%缴纳,无保证收益的人寿保险按照业务收入的0.05%缴纳;
(三)短期健康保险按照保费收入的0.8%缴纳,长期健康保险按照保费收入的0.15%缴纳;
(四)非投资型意外伤害保险按照保费收入的0.8%缴纳,投资型意外伤害保险,有保证收益的,按照业务收入的0.08%缴纳,无保证收益的,按照业务收入的0.05%缴纳。
业务收入,是指投保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为购买相应的保险产品支付给保险公司的全部金额。
虽然规模在快速扩大,且规模已近千亿元,但在同样迅猛增长的保费收入面前,保险保障基金依然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仅2016年,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就已经达到了3.1万亿元。
2017年,保监会已经吹响了严控风险的集结号,作为保险业“最后一道风险防线”——中保基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任建国也深感责任重大,表示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保险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风险因素更加复杂,行业风险管理机制也需要与时俱进。
针对不同公司之间的风险水平差异,在保监会的指导和支持下,中保基金公司提出改革现行保险保障基金筹集方式,通过引入风险费率,将保险公司的风险水平与基金费率直接挂钩。就如同一些保险产品要求不同风险水平的客户按照不同的费率缴纳保费一样,一旦该项改革正式实施,风险水平高的保险公司将需要按照更高的费率缴纳保险保障基金。
对此,任建国认为,该项改革有利于解决固定费率制导致的道德风险、逆选择及公平性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保险公司加强风险自控,抑制少数公司盲目扩张的冲动。特别是,对于采取“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保险公司,通过施加与其风险相匹配的基金费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谨慎投资和跨界合作。
不仅如此,据任建国介绍,保险保障基金还将考虑进一步细化保险保障救济范围和标准。目前的制度对于保险保障基金的使用规定得较为笼统,对于保障型产品和理财型产品也没有进行区分,在一些险企理财型产品保费规模动辄破千亿的当下,保险保障基金压力倍增。针对这种情况,保险保障基金拟对于不同类别的保险产品,包括那些跨界衍生的保险产品进行区别对待。一方面充分体现保险保障基金保单救济职能,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对于投资风险等需自行承担的风险,将设置救济上限、免责条款。据悉,在国外,这也是一种通行的做法。
上述调整最终都将通过修订《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的方式付诸实施,而在保险保障基金2017年度工作会议,『慧保天下』获悉,配合保险监管部门修订《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已经成为该公司在2017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或设立行业风险并购基金
应对险企退市风险
过去几年,保险行业保持了高速的发展态势,一些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更是志在弯道超车,然而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在负债与资产端双双承压的情况下,曾经的高速发展,反而成了一种负累,一些过去在高速的发展中被掩盖的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少数公司的风险已经受到高度关注,有的甚至威胁到保险保障基金这道最后的“风险防线”。
成立至今,保险保障基金留给业内人士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其两次出手接盘问题保险公司。第一次是针对新华保险,2007年接手,2009年退出;第二次是中华联合,2009年入主,2016年完成退出。两次接盘,让两家公司成功化险为夷,而中保基金公司自身也从实践中收获了经验。
据了解,目前保险保障基金主要有两种救助方式,管理救助和财务救助。无论是对于新华保险的救助还是对于中华联合的救助,主要都是采用的管理救助的方式。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保险公司的产权结构和业务结构更加复杂,这使得管理救助方式面临较大阻力。
对此,任建国表示将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救助方式。特别是对可能出现的保险公司退市的情况,将研究采取财务救助方式,在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的情况下,对保单持有人和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
此外,除了动用自身资金进行风险处置外,保险保障基金还考虑吸收更多市场的力量,早在两年前就提出了设立市场化的行业风险并购基金的设想,对问题保险公司进行并购、重组。其用意是在动用保险保障基金之前,借助社会资本对出现问题但有一定价值的保险公司实施救助,从而为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增强一个风险处置垫层,从而进一步提高风险处置的效率和效益,更好地发挥保障基金制度的功能作用。据悉,目前这一提议已经引起了保监会的高度重视。
力促“保险业姓保”
从根源降低风险
作为保险行业风险的守望者,近年来,保险保障基金始终密切研究行业风险的演变情况。近几年来更是连续发布《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最新的一期报告概括了2016年保险行业所面临的八大风险:
一是车险业务在费改推开初期市场竞争加剧,费用率上升幅度较大,多数中小微公司车险承保亏损;
二是非车险业务一定程度受到宏观经济放缓影响,出现保费充足度下降、承保利润较大波动的情况;
三是寿险业务的主要渠道存在不同隐忧,个险渠道在发展迅猛的同时更需规范管理,部分公司依赖银保趸缴的增长模式也面临挑战;
四是现金流管理难度大,近几年中短期存续期产品大量销售将带来未来一定时期现金流出压力,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也面临给付高峰;
五是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信用风险增大;
六是权益类投资面临的市场风险增加;
七是资产负债不匹配问题较突出,低利率环境、保费快速增长和较高的保单获取成本,以及难以下降的收益率要求,都进一步加大错配风险;
八是互联网保险给行业经营带来挑战。
从上述八大风险来看,很显然,资金型业务快速发展带来的负债以及资产端的风险依然是重中之重。在任建国看来,行业目前面临的所有风险,最主要就是来源于“保险不姓保”:“一些公司对投资型业务投入了过多的热情,反而失去了‘保障’这一个立业之本。”
出于这样的认识,任建国认为要解决这些风险,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回归主业:“很多央企也已经提出要回归主业、专业化经营——在过去一段时间,一些企业过度多元化,导致了主业的空转。保险业的情况也类似,一些公司表示要跨界经营,但实际上,少数公司根本就没有进到保险界中来,只是在从事一些资金业务而已。”
同时,任建国也表示,保险业姓保,并不意味着不能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但是应该适度的参与,不能在风险管理没有做好的情况下,就大量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保险业任何形式的创新与发展,都必须建立在‘保险业姓保’的基础之上,绝不能动摇风险管理这个根本职责。”
可以看到,保险保障基金无论是对基金筹集方式进行改革,还是对救济范围和标准以及方式进行优化,其主旨都是充分利用各种制度手段,强化险企风险意识,倒逼高风险水平险企调整业务结构,回归风险管理主业,真正做到“保险业姓保”。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要对基金筹集方式以及救济范围和标准进行改革外,保险保障基金还进一步完善事前纠正的职能作用,使这项制度的功能作用,不仅体现在事后灭火方面,更体现在事前监测预警以及纠正能力建设方面。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保险行业潜在风险的预警,通过构建综合性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及时发现行业中需要关注的风险问题。二是加强对重点保险公司的风险监测。通过建立保险公司风险评级体系,加强对重点公司的风险监测与预警。三是加强对保险消费者的风险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