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监管拟放大招严管险企资产负债管理,或事关偿付能力、投资资质、投资限额……行业动态
近年来,低利率市场环境下,资产错配风险凸显,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屡被提及,但相当数量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依然处于较低水平,2016年保监会的一次调研显示,只有42%的保险公司构建了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也建立了资产管理、精算和财务等数据信息共享的机制。
2017年是严控风险年,切实提高险企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也被提上日程。近日,『慧保天下』独家获悉,保监会已于近期成立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工作小组,拟从定量指标体系、定性评估标准等方面,实质性推进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建设。该制度体系有可能在2017年底正式推出,届时,险企相应的定量指标、定性评估结果或将与其偿付能力、投资资质以及投资限额等挂钩。
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体系建设
全面开启
1月16日,保监会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工作小组召开了工作动员会,总结阶段性经验,并制定下阶段工作计划。据悉,该工作小组下设四个项目组,包括比较研究项目组、寿险公司定量规则项目组、产险公司定量规则项目组、定性规则项目组,多家资管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乃至咨询公司等参与其中。
其中,定量规则项目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相应的定量指标体系,以监测险企资产负债管理有关数据指标。而定性项目组,则主要是负责制定资产负债管理评估标准,类似于偿二代SARMRA评估,拟从制度健全性以及遵循有效性两方面对险企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具体包括基础与环境,控制与流程,模型与工具,以及绩效考核几项内容。
知情人士介绍,作为险企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整套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建设完成之后,险企的定量指标以及定性评估结果,或都将与险企的偿付能力、投资资质以及投资限额等进行挂钩,通过惩罚机制的设立,进一步推动险企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但目前一切都在研究探讨之中, 尚无定论。
预计该监管体系的建设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最早或将于2017年底出台。
早在2013年,监管部门就提出加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各保险机构也存在着形势上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但实质内容并不多。后续,保监会也曾在资金运用、资产配置、加强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等方面发布一系列文件,从制度上推动险企资产负债管理。而此次监管制度体系正式出台后,其起到的作用,将会更加全面而深入。
监管密集发文管控风险
险企压力骤增
低利率市场环境下,资产错配风险凸显,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2016年7月底,保监会曾就保险业资产配置与资产负债管理开展了调研,全面摸底保险业资产配置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情况。结果显示,虽然大多数的险企都建立了一定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但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保监会对204家保险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发现,在期限匹配情况上,寿险公司传统、分红、万能账户调整后的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分别约为-2.16年、-3.97年、-0.39年,产险公司调整后的资产负债久期缺口约为2.19年。
大部分保险公司自行承担资产负债管理和资产配置职能,绝大多数保险公司设立了资产配置专职岗位,但仅有42%的保险公司构建了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立了资产管理、精算和财务等数据信息共享机制;90%以上的公司制定了投资指引,但仅有约60%的寿险公司和40%的产险公司能够根据保险业务负债特征,分别确定各类账户预期收益目标和风险指标,制定和实施资产配置政策。
此次险企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体系一旦正式建立,由于针对性更强,且更加深入,或将大大推进险企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建设进程。
但对于很多保险公司而言,这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考验。有险企风控人士直言,建设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对架构、人员、流程、工具、系统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要协调公司投资、财务、精算、风控等部门,各个部门的工作量都会大大增加。
对于他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在技术层面上,找到适合公司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同时又可以满足保监会的要求;非技术层面上,则是争取公司高层的支持,因为“干这事需要资源投入,要么招有专业经验的人,或者寻求咨询公司的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前后,保监会已发布一系列的文件,包括进一步收紧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印发《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办法》等,强化风险管控意味明显。对于险企资产负债管理的关注,无疑也是旨在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
严格的风险管控让诸多保险公司人士倍感压力,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强化险企风险管控有利于险企发展毋庸置疑,但这注定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险企需要时间来适应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