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保险业:钱从哪来,钱到哪去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8-12-18 11:48 /
钱来钱往,折射的是一个行业的兴衰变迁。 2016年的保险业,热潮之下,暗流涌动,有资金正在积极介入,也有资金正在或黯然、或兴奋的离开。那么这些钱究竟从何而来,这些钱又会流向哪里去?且看慧保天下一一为您梳理。 根据保监会官网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共有19家险企获批筹建,股东投入的


钱来钱往,折射的是一个行业的兴衰变迁。
2016年的保险业,热潮之下,暗流涌动,有资金正在积极介入,也有资金正在或黯然、或兴奋的离开。那么这些钱究竟从何而来,这些钱又会流向哪里去?且看慧保天下一一为您梳理。


根据保监会官网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共有19家险企获批筹建,股东投入的注册资本金(运营资金)达到了240亿元左右;共有43家保险企业增加了注册资本金,股东投入资金近650亿元……这也就意味着,仅通过这两种方式,一年的时间内,就有近千亿资金流向了保险业。与此同时,险企股权转让也保持了活跃的态势。这些都显示,险企举牌热所引发的保险牌照热仍在延续。


但很多年以后,回望2016年,一定会发现,这是一个转折之年。一方面,各种资金仍在垂涎保险业,积极介入保险业,另一方面,热闹之下,也已经感受到了寒潮的气息:监管在防范风险方面不断加码,已经有媒体称监管或将收紧保险牌照的发放;股权转让频频也折射出一些险企长期经营不善的事实;险企大量增资则显示在“偿二代”的影响之下,险企如果不能有效转变经营模式,势必将面临越来越高的偿付能力压力……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19家保险企业相继获批筹建

41次股权转让获得监管批准

43家险企全年增资644.71亿元


19家保险企业相继获批筹建


随着近些年不断有资本涌入保险业,排队等待批筹的保险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与之相伴的是保监会批筹的保险企业的数量显著增加(如图1所示)。根据保监会官网发布的数据,2016年,保监会批准筹建的各类保险企业一共是19家——自2011年末,项俊波当选保监会新一任主席以来,创下了历史新高。

 

从批筹公司的类型来看,包括6家综合性寿险公司、2家综合性财产险公司、3家专业险公司(2家健康险公司,1家科技保险公司)、3家相互保险、2家再保险公司、2家保险资管公司,1家自保公司。19家获得批筹的保险公司中,综合性的保险公司只有8家,其余均为其他类型的保险主体,显示了监管鼓励市场多元化发展、专业化发展的监管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获批筹建的综合性保险公司,其在经营思路上,往往也有着独到之处。例如腾讯全资子公司参与筹建的和泰人寿,申请之初就立志于发展成为一家专业化、特色化的保险公司,选择了轻资产的发展模式;而爱心人寿,则主打“保险+医疗”、“保险+科技”的商业模式。

 

从注册资本来看,除资管公司以及相互保险公司外,大多数股东一开始就赋予了险企较为雄厚的资本实力,最低的5亿元,最高的则达到了50亿元。大多数都达到了10亿元甚至20亿元以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股东对于保险公司的重视。这其中尤值得一提的是招商局主导、中国移动参股的“巨无霸”险企招商局仁和人寿 ,注册资本金50亿元。早在140年前清朝末年,招商局组建了国内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仁和保险”,140年后,再度耗费重金举起“仁和”的大旗,对于中国保险业而言,可谓意义重大。

 

从注册地址来看,监管已经明显加大了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倾斜力度,重庆、宁夏、陕西、西藏、甘肃各有一家保险企业获批。但总体来看,北上广深等东部地区依然是最受保险市场主体青睐的地区,一些企业选择将总部设在非一线城市,但仍然会在北京等地设立另外的总部,例如百年资管,其注册地在大连,但实际运营却在北京。


图1:2016年获批筹建险企数量创近年新高


表1:2016年获批筹建的保险企业


41次股权转让获得监管批准


除了参与发起设立保险公司,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进入保险业,也是资本所看重的一种方式。『慧保天下』统计,2016年全年,保监会官网共计披露了41次股权转让——在资本潮涌的年代,保险公司的股权转让也变得更加频繁。

 

经『慧保天下』梳理,这41次股权转让信息中,有10次都是属于股东出于自身理顺持股结构的原因,对持有方式进行了调整,但只是左手倒右手,实际不会对险企经营造成影响,例如太平洋资管就将所持的51.75%的长江养老股份一次性转让给了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则将股东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变更为嘉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对于此类股权转让,表2中没有体现。

 

整体来看,有的险企股东在增持,有的股东在减持。增持的理由当然是相似的——看好保险业的发展;减持的理由却各有各的不同:有的是见好就收,趁着目前的保险业热潮,大赚一笔;有的是出于公司长期发展的需要,不得不有所妥协,例如尚未获批的新光海航人寿的股权转让方案,两大股东在僵持数年之后,一个选择了退出,一个选了自降持股比例;还有的目的就比较特殊,例如中国保险保障基金之于中华联合,在中华联合经营走向稳定之后,保险保障基金积极谋求退出,而众安保险的股份转让则是为了实现股权激励计划

 

就个别公司而言,君康人寿的股权变动尤其频繁,一年时间,先后有四次股权转让获批,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上海华服、波威控股全部退出,福建伟杰持股比例进一步下降,而宁波福烨贸易持股比例则增至20%,芜湖隆威工贸持股比例也增至10.88%。有媒体称,种种股权转让方案,是为了顺利引入新的大股东——辽宁的民企中国忠旺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保监会就最新一版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对于保险公司的股东资质以及持股比例等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这或将导致未来险企的股权转让更加频繁。


表2:2016年主要股权转让获批情况


43家险企全年增资644.71亿元


2016年一季度开始,中国保险业正式进入“偿二代”时代,险企在资产端以及负债端的行为都将直接影响到其偿付能力的表现,尤其是对于一些资产驱动负债险企而言,由于销售了大量中短存续期产品,更是给自身的偿付能力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提升偿付能力,自2015年开始,险企就掀起了一股增资潮。『慧保天下』曾统计,仅2015年就有21家人身险公司实施了增资,总的增资额度达到了592.62亿元。进入2016年,险企增资潮仍在延续。按照保监会官网披露的资料,2016年共计有43家保险企业的注册资本金(运营资金)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累计增资额度更是达到了644.71亿元。

 

从增资的主体来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涉及保险集团1家、财产险公司13家、人身险公司21家,再保险公司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5家。

 

从增资的幅度来看,明天系旗下的天安人寿以及天安财险占据增资幅度排名表的第一、二位。其中,天安人寿在3月已以及9月各增资50亿元,累计增资幅度达到100亿元;天安财险则是在2016年的1月以及5月各增资一次,累计增资额度达到了78.33亿元。此外,规模保费发展迅猛的渤海人寿、上海人寿、君康人寿、珠江人寿、人保健康等均排名前列,显示业务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偿付能力压力仍然是险企增加注册资本的最主要因素。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险企增资也呈现出“集团作战”的态势,例如上述明天系旗下的天安财险与天安人寿;中再集团旗下多家公司,包括中国财产再保险、中国人寿再保险、中再资管以及大地财险都相继进行了增资;太平保险集团旗下的太平养老、太平资管以及太平财险也都进行了增资。


表3:2016年保险公司增资幅度排名表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