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梦域外归来,逍遥太平如何再点江山|财险江湖恩仇录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8-12-14 16:15 /
生具王霸之气,历史悠久;又有贵胄加身,积淀深厚。奈何悠悠岁月,英雄气短,时势弄人。中国太平,一个曾经骄傲的民族保险企业,有着辉煌的历史,偏居域外多年荣归故里。但太平财险目前却是闪耀不如过往,远不若同期兄弟太平人寿风光,泯然众人。 或许是见惯了域外市场之成熟, 太平财险初遇

生具王霸之气,历史悠久;又有贵胄加身,积淀深厚。奈何悠悠岁月,英雄气短,时势弄人。中国太平,一个曾经骄傲的民族保险企业,有着辉煌的历史,偏居域外多年荣归故里。但太平财险目前却是闪耀不如过往,远不若同期兄弟太平人寿风光,泯然众人。
 
或许是见惯了域外市场之成熟,太平财险初遇国内市场之血雨腥风、杀伐不断颇为畏缩,未能紧跟老三家之后,稳固江湖大派地位。幸得红色根基与保险强人造就本世纪初之先发优势,依旧位居十大财险之列。近年来更是机遇连连、红光更甚,一主内、一攘外两位大佬之调教下,颇有第二春之感。

昔日枭雄归来 已非当年霸主

太平财险之历史悠久可追溯至解放前,1930年开辟的太平水火保险,以道家太极图为商标,大有成绩后方才设立寿险、意外险等公司,一度接手并购多家同时代保险公司,羽翼广张业及天下,更进驻香港东南亚等地,创业九年已是全国最大的华商保险公司之一,一时间名震江湖,成开宗立派的一方宗师。

太平水火保险与太平人寿商标,前者直接套用道家太极图,后者则在其基础上加以改动,巧妙地嵌入了平字图案,足显传统文化之造诣。
新中国开天辟地,保险江湖随之风云变动,太平亦面临合并、迁京、停办等命运,无奈转向国际市场,一别国内江湖四十余载,归去来兮已然天地换新颜。太平财险的回归还需等待一位强人——不爱茅台爱喝老白干的杨超,这位叱咤资本市场的大佬一手造就了太平系的回归。
 
2001年太平保险恢复在大陆开展业务,2002年开始紧锣密鼓招兵买马,以平均每年4家的速度铺网点设机构。时至2009年底更名“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时,已完成全国28家分公司、400余家三、四级机构开设。与大多数新设保险公司不同的是,太平财险有着深厚的保险经营底蕴,一开始就关注并践行集中管控,这也为后来位居十大财险公司之列奠定了基础。

可惜的是,那时是属于寿险的时代,资本市场之风起云涌皆取决于寿险风华。前有人保平安等巨头策马控弦指点江山,后有一众新兴主体追波逐浪虎视眈眈,虽然太平财险有着纯正的民族保险血统加持,一身保险经营内功也颇见火候,但那时的江湖信奉的是粗野的肉搏械斗,新侠客们无不用最功利的手腕来攫取领地。
 
高昂的初始成本,大肆铺设机构、份额直线上升的背后是巨大的费用投入和红色的财务数字。从综合成本率来看,2005年之前太平财险一直在120%以上,之后五年虽有所好转,但一直未能实现承保盈利。以至于当年金光熠熠的太平财险在第八把交椅上多少显得黯淡,不符合其悠久底蕴。

太平财险真正的蓄势还要等待两位大佬的莅临。
2016年上半年财险份额,太平位居第八,其规模与后起之秀阳光相比差了将近一半。

乱战下隐忍改革 三年再造终扬名


太平无疑意识到了扩张背后的危机,2009年太平保险更名,这一年其综合成本率再度回落,并终于在2011年摆脱了承保亏损的阴影。这背后的缘由不难推测,在作出财险江湖将走出亏损泥淖的判断后,太平财险开始着力于稳健的内涵式经营,祭出了渠道专业化建设的大旗,毅然走上改革之路。

 
据悉,2009年,太平财险基于自身现状进行渠道专业化建设,按照业务来源划分公司自有销售队伍、经纪代理、汽车经销商、银行保险等主要销售渠道,针对不同队伍特点配置差异化基本法及人、财、物资源。
 
然而做出这一抉择需要承担的代价是巨大的,原因不言而喻,市场仍是那个疯狂的市场,不会因一家主体的改变而扭转方向,潜心改革的太平财险默默的忍受着苦果。乱拳之下专业队伍建设的动作影响逐渐式微,站稳脚跟赚取利润成为财险公司经营的核心问题,连续跑赢大市反倒成为难题,渠道专业化也不得已搁置。最为直接的市场表现就是,2009年起太平财险的份额开始跌落。

太平财险命中注定的那个贵人,2012年祭出大杀器——39号文,成为继70号文力整财险秩序之后,再度整顿财险江湖的屠龙宝刀,以凌厉磅礴之势终结了好勇斗狠的财险乱世,正如铸刀者悟透武功兵法之精妙而传之后人,该文也是在看透财险乱战隐忧之基础上,力图扭转乾坤匡扶正道。
 
此二文背后凝聚了时任太平集团副总经理和太平财险董事长的李劲夫之不少心血,而文中旗帜鲜明强调的“稳健发展、加强管理”等经营理念,也成为了日后太平对市场竞争的鲜明态度。

左为王滨,右为李劲夫。红色根基与保险强人造就太平财险本世纪初之先发优势,依旧位居十大财险公司之列。一主内、一攘外两位大佬之调教下,颇有第二春之感。
思路明晰,再加外力大火猛淬,后市一波猛烈的承保盈利,令之盆满钵溢。2012年中字头傍身后,新任掌门王滨大开大合的手笔之下趁热打铁推出“三年再造”计划,作为集团先锋的太平财险实现了连续五年的份额上升和承保盈利。近五年能有此成就者,财险行业位居前列者中恐并不多见。

大地、阳光、太平市场份额,2012年财险市场整风后,卧薪尝胆的太平迎来新一春。

太平财险综合成本率,2011年之后持续保持承保盈利,当年保单品质全面提升的红利得到释放。

老将二度归来 精品革新潮涌

或许这就是底蕴的作用,财险强人对于市场的领悟。
 
世人皆关注平安轰轰烈烈的渠道改革之时,殊不知太平财险以“前后分开、左右分开”为原则开展前后台分离和渠道垂直化管理,虽份额下滑亦毫不动摇。在增速放缓的背后,是业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待得车险费改哀鸿遍野之时,再坐收渠道清分与保单品质之红利。回过头看这段历程,堪称磨刀不误砍柴工。
 
彼时的太平财险早已悟到未来拼的远不止低价和费用,而是服务和创新,在2012年便推出了“快易赔”车险理赔服务,比平安引以为傲的“快易免”还早了一年,眼光和手段可谓犀利。

太平财险前期的韬光养晦和后来的犀利进取,折射出了我国财险江湖从粗放走向精细的变革之路。2014年李劲夫从保监会主席助理之位再度回到太平,在“三年再造”的收官之年为这家老字号带来更高的视野和更大的雄心,“精品”经营理念油然而生。
 
纵观太平财险回归后的发展之路,其实一直在默默坚持着精品理念。不像平安那般张牙舞爪,也不像国寿财那样鲸吞虎食,只是在各主体火热疯狂之时,冷静的审视着市场的动向,在规模冲动和效益内涵之间选择了后者,独辟蹊径却未雨绸缪,并终在市场回归理性之时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2015年,在天津市场任职多年、从基层逐步升至总公司领导岗位的于泽走马上任开始主持工作,立足精品战略再次祭出渠道专业化的大旗。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太平财险渠道职能定位、业务清分、队伍发展等举措逐一分解落实。业内曾传趣闻,财险行业加班双雄皆在深圳,一个是平安,一个是太平,但前者为项目后者为业务,通宵达旦甚至996亦不在话下。正是在这种近乎偏执的不懈推动下,各渠道定位逐渐清晰,传统渠道转型和特色渠道强化成为开疆拓土的两个轮子,增速高于市场和确保承保盈利多次在内部会议上提及并被确定为公司不可逾越的管理底线。而2016年先后推出的《县域保险发展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方案》、《城市型机构发展方案》等紧贴国家战略的方案,则显示出李劲夫等老将的管理智慧。

值得关注的还有,太平财险对于同仁们的先进招数的拿来主义。对外全力推进“一个客户,一个太平”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策略,对内打造客户统一视图平台,与平安的主流策略不谋而合;加速县域市场与基层机构建设,把握未来个车主战场;车险送修资源管理稳步推进,扼紧车商渠道命门;电网销渠道继续向销售服务支持平台转型,升格客户获取和管理能力;三农领域频频创新屡获奖项,剑指人保老大哥农险领地;太平科技公司高调筹建,意与一众以创新为招牌的新兴主体一较高低;与蚂蚁腾讯百度京东去哪儿等联手展业,踏上互联网保险跳板;交叉销售为产险贡献超过三分之一增量,综合金融协同效应凸显。这一套阴阳相生的天山六阳掌下来,于各业务领域均构建起清晰的发展路径,颇见当年老将雄风。
 
听闻,太平财险非车险第三方平台保费收入在上半年拿下行业第三之位,显示出一番别样的竞争力,而这又何尝不是当年网销改革打下的基础?


财险江湖将结束乱战迎来创新大势,行业利润整体恶化,精细管理势在必行,消费者也从一味盯住价格逐步演变为关注产品内涵价值。财险主体们已经不能总以年轻、稚嫩为由头来赤膊血拼,有着不凡的出身、特殊之资源禀赋的太平,在对市场前瞻判断的大胆把握下,正在将往日的特立独行编织成如今之革新旗帜,亦为巨头们和后来者淬炼出可供借鉴之路。
 
曾经沧海难为水,卷土重来未可知。

太平的精品战略颇似逍遥派运筹之道,以苛刻之标准严选门徒,弟子虽少但皆为男神女神之顶尖翘楚,终造就“道家之圣”的赫赫威名。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