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志|十二载鱼跃化龙还是黄粱梦 一代猛人人保寿前路问道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8-12-14 14:44 /
题目太过文艺了些,改成该怎样认识人保寿险可能更为契合。一曲略显激荡的人事插曲过后,黯淡了好些日子的人保寿重回舆论视野。 我们到底要怎样审视这家依赖传统保险路子做大的寿险公司 ,如何理解“规模效应”之规模,又如何区别“资产驱动负债”,何以“规模效应”可得所谓保险正统血统认证
题目太过文艺了些,改成该怎样认识人保寿险可能更为契合。一曲略显激荡的人事插曲过后,黯淡了好些日子的人保寿重回舆论视野。我们到底要怎样审视这家依赖传统保险路子做大的寿险公司,如何理解“规模效应”之规模,又如何区别“资产驱动负债”,何以“规模效应”可得所谓保险正统血统认证,“资产驱动负债”却被嗤之以鼻?何以“资产驱动负债”大兴之时,“规模效应”沉默失光转型?

前两年,资本市场的火热,配以灵活的投资手法,成就安邦系险企、明天系险企、前海人寿等一批中小保险公司的逆袭,大有一种打破保险业强者恒强的神话,搅动春水一池,“资产驱动负债”渐有成为行业新主流之趋势。
 
世事难料,火种有燎原的能量,亦有着转息即灭的脆弱。“守住底线、不发生系统系风险”的飘荡旌旗下,接连出台的雷霆政策及下行的宏观经济环境皆令“资产驱动负债”透着股刚刚开始却要结束的戏谑。
 
纷繁嘈杂中,寿险企业回归传统、个险、期缴……正成为导向与主流。强者恒强的传统丛林,拦腰斩断的半年净利润,每况愈下的投资行情……一众险企何去何从?难道要重走回头路?不确定,可确定的是“资产驱动负债型”的渐远已成不争的事实。
 
前路未明,整装待发之际看一眼前人所过之路应是极好的,是故推出略有典故意义的《公司志》,以飨读者。老三家等2000年之前成立之公司,由于太多时代机遇和先发优势积累了厚重的底蕴,不太具有可借鉴性,所以取材主要集中于2005年批次之公司,尚在保险范畴内辗转纵横,其过程更显市场化、也更见艰难,能走出来者都是号人物。
 
本期《公司志》观察样本乃人保寿险,很显然人保寿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寿险巨头,这位曾经的猛人以“规模效应”横行“资产驱动负债”未出的江湖,转瞬又淹没其中。它既没有实力强劲的个险渠道,也没有强大到可稳固江湖地位的保费续收能力,但却尊崇传统保险巨头走过的路子前进,辅以特殊的资源禀赋,坐拥3500亿元总资产,一度坐上寿险老三的位子。
 
当“资产驱动负债型”远去,回头重看传统模式中的典型或许有些无奈,但也更显时代意义。“回归”的路上,路,又在何方?

天生贵胄 生而不凡
凭借御赐的PICC大招牌、庞大的网点、持续的资金注入等旁人无法企及的资源优势“大干快上”,诠释了什么叫“以量取胜”的规模效应

关于人保寿险的故事,耳熟能详。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寿险公司,恰逢国内保险行业第三波扩容潮之际,亦是最大一波市场化扩容潮,先后三四十家保险公司获批成立,保险业站上了剧烈变革的十字路口,大机遇与大挑战并存。“国”字当头的人保集团顺势拿下垂涎已久的寿险牌照,全面恢复寿险业务,人保寿险诞生。
 
成立之初的人保寿险远未有后继这般风光。开业首年,录得保费126万元;第一个完整经营年度,保费收入8.5亿元。期间,受制于合资保险公司身份,除北京分公司外,仅有三家省级分支机构获批成立。
 
人保寿险的大发展还要等待一个人。2007年,吴焰空降人保集团,力促人保寿险转制、改革,并将人保寿险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作为人保集团的振兴之策,甚至定下过2015年时保费规模突破3000亿,资产规模达到1万亿的雄伟目标。随后他操刀实施原人保控股分公司战略重组,将19家原人保控股省级分公司一次性注入人保寿险,使得刚起步不久的人保寿险迅速和低成本地完成全国性布局,为之后的超常规发展赢得了主动权。
 
吴焰入职人保集团后,人保寿险开始获得突破性发展

寿险行业普遍视“规模定律”为铁律,即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它的机构、代理人数量直接挂钩。“铺摊子、拉人头”成为保险公司的生命线,几乎所有新进入的公司都会采取这样的市场策略。当时通行的做法就是靠“人海战术”,迅速做大规模再掉头回来调结构,如此操作极大考验着决策层各色资源的调度能力,如注册资本金、专业人才、组织管理等,但这对人保寿险而言不是个问题。
 
据了解,吴焰掌舵后人保集团对人保寿险的管理资源配备、注册资本支持及销售资源支持上,无一不进行着史无前例的支持。不仅先后拉来李良温、兰亚东等寿险大将,还先后注资200多亿元支持人保寿发展;软实力方面则是充分共享中国人保60多年的品牌资源、机构资源及客户资源优势,令之可借助上述优势与国有大型银行进行更全面的战略合作,与人保财险实现交叉销售,走出那条银邮为王,做大规模之路。
 
截至人保集团上市之时,人保寿险年保费规模、总资产分别到达了800亿元、3300亿元的大型险企规模相较成立之初增长数百倍。更凭借御赐的PICC大招牌、庞大的网点、持续的资金注入等旁人无法企及的资源优势,人保寿横行“资产驱动负债”未出的江湖,成为2000年后险企中仅见的传统模式下的“大而全”者。

阿喀琉斯的脚踝 罗汉亦有多重尴尬
持续注资压力长存尚不能造血自给,无法增色集团市值的背后还是业务价值的不被认可

一剂十全大补汤,人保寿险红光满面,迅猛的保费增幅、总资产增长等数字光环下,人保寿也正承受着“虚不受补”的尴尬。其中最为典型者,亦是人保之尴尬:4500亿元总资产的人保财险H股市值1900亿元,叠加了3500亿元总资产的人保寿险、320亿元总资产的人保健康等板块后的人保集团市值反而仅有1350亿元,联想人保寿险的做大集团资产的使命,五味杂陈。
 

不难看出人保寿险之体量乃人保财险之外最重者,依据寿险的业务性质千亿元总资产差距并不遥远。何以出现如此不被市场认可的局面?根源或许还在业务结构及发展模式方面,H股作为相对成熟之资本市场对于寿险公司价值的判断更侧重业务价值。曾有寿险大佬表示,一个理想的寿险公司续期保费应该占总保费比重的60%,期缴保费占40%。
 
再看人保寿险之保费结构,即便近年来颇下力气调整,2015年趸缴保费依旧高达84%,其中期缴业务首年保费6.5%,2009年时上述数字为95%、4%,期缴业务续期仅有1%。不可否认,趸缴产品能给险企短期带来巨大利润,也可以实现保费规模的快速增长,但并不能形成持续的发展能力,期缴保费则可以形成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尤其是在市场行情下行的背景中,趸缴产品的退保现象不断增多,严重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这一点从人保寿险巨额增资以及持续发债的举措中可感知一二。
 
2005年成立之初,人保寿险注册资本金10亿元,随后几度增资已至257.6亿元,期间持续发债。要不是有人保这大树,如何支撑?
 
渠道结构自不必说,人保集团早已圈定的银邮策略,期间即便可借助人保财险强大的营销队伍实现交叉销售,但相比传统巨头个险队伍相距甚远,即便对比部分后进者亦有所不如。个险恰好正是寿险公司价值重镇,所幸近两年人保寿险个险队伍有所发展,人力规模超过10万,但占比仍远不如银邮渠道。
 
或许过多的依赖人保集团做业务,人保寿险的基层弱体机构较多,基础不甚牢靠。这一点其实还可以从其区域保费分布观得,在县域市场份额较重的二三线省市,人保寿险的成绩明显要好于竞争激烈的一线省市。如在河北、山西、江西、广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人保寿险的排名多市场靠前,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则明显滞后。中心城市、中高端客户对于寿险企业的意义不言而喻。
 
业务层面之外,资本市场最直接的认可乃盈利能力。同等保费规模情况下,人保寿业务规模获得极大发展,但盈利表现不尽如人意,难以和其规模匹敌。这也正是囊括人保寿险的人保集团市值远不如人保财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受益于可遇不可求的行情,2015年人保寿险实现净利润35.6亿元亿元,同期人保财险净利润218.5亿元;2014年上述数字为19.7亿元、151.2亿元;2013年为105.6亿元和8亿元。2016一季度,人保寿险出现亏损19亿元,二季度后方为正数。
 
2015年与之保费规模相差不多的新华保险、泰康人寿净利润分别为86亿元、92亿元,转型更早的太保寿险净利润则过百亿元。

问计转型前路  依旧任重道远 
重点渠道需要从银保转向个险、产品需要从趸缴逐渐过渡到期缴、现金流压力、偿付能力压力……
 
作为业内最早提出“规模效益型”发展模式的保险公司,人保寿险堪称同类型公司的“鼻祖”。但作为从一家老牌保险集团公司的基础上生出的“新枝”,人保寿险与后继的“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粗看相同,实则千差万别。
 
相对而言,人保寿险还是更像一家保险公司的,毕竟背后依靠的老牌险企,公司掌舵者也都是资深的传统保险业者,这跟很多跨界而来的新兴险企是完全不同的。”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如是表述。
 
既然立志“做保险”,转型就成为集团上市之后人保寿险的必然选项。2014年,该公司提出了“稳增长、重价值、强基础”转型发展战略,明确了“三年见效、六年达标”的转型发展目标:2017年规模保费要达到1000亿元,新单期缴保费要翻两番达到130亿元。
 
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中国保险市场,仅有明确的意愿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根基薄弱、且由于高现价产品大量销售在现金流方面有着巨大压力的人保寿险,其转型显然面临多重困境。无论是重点渠道需要从银保转向个险,还是产品需要从趸缴逐渐过渡到期缴,对于其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2016年10月2日,人保寿险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喜报,称上述目标已经提前达成:截至8月31日,规模保费达到1014亿元,新单期交保费实现137.59亿元。计划提前达成固然可喜,但这对于规模庞大的人保寿险来说,真的就够了吗?至少从人保集团发布的2016半年报数据来看,人保寿险的转型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从渠道来看,虽然在三个渠道中,银保渠道增速有所下降,仅为10.6%,远逊于个险渠道的增速54.3%,但银保渠道依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16年上半年,其银保渠道、个险渠道以及团险渠道分别实现的原保险保费分别为502.06亿元、242.67亿元、74.26亿元。
 
2016年上半年人保寿险各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单位:亿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趸缴依然是各渠道的绝对主力。例如在银保渠道,长险首年保费达到了484.28亿元,但其中443.86亿元均为趸缴,期缴仅为40.42亿元;一向被视为最擅长创造价值的个险渠道也是如此,长险首年保费共196.70亿元,其中趸缴141.03亿元,而期缴仅为55.67亿元。
 
当然期缴保费显示出了远高于趸缴保费的同比增速,其中,银保渠道长险期缴首年保费同比增速为626.8%,而趸缴仅为3.4%;个险渠道长险期缴首年保费的增速也达到了131.2%,而趸缴为37.6%。趸缴保费仍旧占据绝对优势的现状,意味着该公司“大进大出”的业务模式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大规模的满期给付、退保等问题依然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困扰着该公司。距离真正的转型成功,人保寿险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依旧是偿付能力之压,2015年末尚有216%,今年6月末降至176%,半年间下降40个百分点。继续向传统靠拢的转型过程中,如何保证悬在头上的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掉下来,仍是需要人保寿险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最近的消息是,人保寿险拟效仿中国人寿发美元债,以补充快速下滑的偿付能力充足率。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