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梁涛:深刻领会三中全会精神,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大视角寻找保险业发展新机遇人物

编者按 8月17日,慧保天下、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回归本源蓄时成势|2024人身险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苏州举行,银保监会原副主席梁涛出席活动并发表了题为《保险业机遇》的主题演讲。针对当前保险业发展承压的问题,梁涛认为应该客观理性看待,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出发,实际上保险业仍面临

编者按

8月17日,慧保天下、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回归本源·蓄时成势|2024人身险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苏州举行,银保监会原副主席梁涛出席活动并发表了题为《保险业机遇》的主题演讲。针对当前保险业发展承压的问题,梁涛认为应该客观理性看待,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出发,实际上保险业仍面临大量发展机遇。

深刻领会三中全会精神,他指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会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梁涛鼓励行业勇于改革创新,克服眼下的困难。他表示,我国的保险业特别是人身险行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经历过不少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每一次都能安全度过,究其原因,靠的是不断地改革创新。1992年营销制度引入,1998年的预定利率下调和新产品引入,资金集中到总公司统一运用,本世纪初,银行保险的引入,全面风险管理的推行,费率市场化改革,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及上市,成立资管公司,公司治理制度推广和完善,偿付能力监管实施,新会计准则实施等等,每一次改革创新都极大推动保险业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向前迈进一大步。

以下即为梁涛演讲全文:

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 梁涛

很高兴参加人身险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与大家欢聚一堂,共同探讨相关问题。会务组给我分配的任务是讲讲保险业的机遇。讲机遇之前,先讲几句当前保险业面临的利率长期下行趋势,对保险业经营带来的巨大挑战。当前我国保险行业存量业务负债成本存在较大刚性,而新业务受到费率调整的影响,成本调整存在一定滞后性;投资收益率面临持续下行压力。利率下行和收益承压的背景下,行业可能出现利差收窄,甚至出现长期利差损风险,保险公司的现金流、利润、偿付能力也将承压,需要高度重视利率下行趋势资产负债统筹管理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对保险业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各方面有不同的认识,我围绕着保险业机遇这个题目,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谈谈保险业面临的机遇。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01

宏观方面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前景做了描述,认真学习三中全会,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可以发现保险业有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

第一、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三中全会决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些重要论述清晰阐明了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破解“放得活”和“管得住”难题的重要办法。

保险作为管理风险的市场化机制和社会化安排,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制度发明之一。三中全会强调更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机制,保险业必将伴随着高水平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市场化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是保险业存在发展的根基,如果没了这个根基,保险业就很可能成为是财政的左右口袋,无存在必要。大家可以自己回忆一下历史,不多讲了。

第二、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会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按照三中全会的部署,收入方面: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就业方面,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等等。无论是收入方面还是就业方面,这实际上就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这实质上是培养保险客户,增加保险业的客户群体,为保险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发展基础。

第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决定13次提到保险,其中7次提到商业保险。在一个中共中央全会的决定中能有这么多有关保险的表述是很罕见的。

一方面说明党中央对保险业的高度认可、高度重视,充分肯定保险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2023年,北京河北等地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保险业迅速行动及时赔付,对灾区恢复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也有了2024年河北全省的巨灾保险);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保险业发展到今天与广大人民的需求相比,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继续大力发展,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特别是强调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等等,为人身险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直接利好保险业。

第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决定》提出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展开,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有可能为保险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一方面给保险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解决资产荒的问题,如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等等,这些项目需要大量投资,运营周期长,收益稳定,与保险资金性质比较符合,也与我们过去擅长的投“铁公基”基本相似,只是技术水平更高了。只要抓住机会,选准选对项目,就会有好的稳定的收益;

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又给保险业带来新的需求。比如生物制药,随着我国药品审批制度的改革,新药特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对解决重大疾病和特殊病罕见病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个支付方的问题,新药特药研发费用高昂,刚进入市场价格太高,进不了医保,亟需商业保险介入。如果我们能把这种需求与我们的风险管理的特长结合起来,就能促进生物制药这种新质生产力的行业的正常发展,保险业也在保障生物制药行业中得到提升和发展,实现双赢。

当然三中全会其他方面如国企改革、发展民营经济、城市化改造、绿色经济等改革也为保险业提供了许多机会,关键是我们怎样去把握机会。

02

中观层面

保险业是受到高度监管的特殊行业,它的发展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引,更需要行业不断探索规律,总结提高。

第五、防范风险需要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的监管部门对行业的发展一直是高度重视。保监会成立以来,国务院专门发过两个文件,对促进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务院相关部门正在组织起草新的国十条,必将对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最近,金融总局李云泽局长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专门就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做了专门报告,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保险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

最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推行的报行合一,和今年8月2日刚刚公布预定利率调整以及即将建立的市场化的预定利率调整机制,这是监管对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持,也表明监管在自觉运用市场化机制,监管在进步。

保险业是依据“三差”定价的,在“报行合一”的影响下,最直接的影响是各条线佣金费率将会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有效防范费差损风险,未来保险公司的实际费用将会与产品报备费用趋同,这将会对部分保险公司的费差损形成一定的遏制作用,同时也会很好缓解了保险公司恶性竞争的压力,有利于推动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样的事情在保监会、银保监会时代是想做也做不出来的。

而预定利率调整及市场化机制建立是防范利差损的。预定利率的基准值将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指标来确定,并由保险业协会负责发布。

在长端利率趋势下行背景下,存款利率和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一般都会随之下降,在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之下,当长期利率处于下降周期时,预定利率可以及时下调,有助于防范利差损风险;当长期利率处于上升周期时,预定利率可以随之上调,有助于保持保险产品的相对竞争力。

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能够提升预定利率调整的及时性,建立防范化解利差损风险的长效机制,不仅有利于险企在利率下行周期及时调整负债成本,进而有效应对利差损风险,当利率进入上行周期时,也能帮助保险公司通过提高预定利率来提升保险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助于推动人身险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当然,这对保险公司的能力也是一个考验,提高对于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的走势研判能力将成为保险公司提升竞争能力的重点。

第六、行业的经验积累有助于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我国保险业恢复较晚,上世纪80年代逐步复业,寿险业复业时间更晚。由于没有经验买了大量高利率保单,有的保单利率竟高达10%以上。随着人民银行几次降低利率,产生了大量利差损,1998年中国保监会将预定利率紧急下调到2.5%,导致保险销售大幅度下滑,几乎陷入瘫痪。

在这种情况下,平安引进了投连险,太平洋引进了万能险,中国人寿引入分红险,其他公司纷纷仿效,使保险业慢慢走出困境。期间经历销售误导、夸大收益、资本市场到处举牌、以及有的机构盲目扩张,导致经营失败,被破产清算。

大公司有完整经济周期的经历和经验,许多血的教训历历在目,经营更加审慎;中小机构虽然没有这种经历,但身边就有躺着呻吟的问题机构,有的本身就是问题机构换了一个牌子而已,那种简单的规模冲动型的经营行为也会受到来自监管、股东、经营层、员工甚至社会各方面的质疑。

因此经过30多年的发展,尽管预定利率又重回2%时代,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螺旋通道。但有前30年经验,保险业对寿险经营规律有了清醒的认识,我相信能够度过难关,不断前行。

03

微观层面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高质量发展关键要依靠每一个保险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就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实现的;同样保险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客户对保险认识的提升,这是保险业发展的源泉。

第七、保险科技应用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传统保险业是以人海战术取胜的,高峰期保险业有1000万营销员,哪家招募的营销员多哪家的规模就大,当然也带来高昂的成本。目前全行业不足200万营销员,要想取胜再靠人海战术是行不通的,只能依靠科技力量。

通过保险科技,对相关用户数据进行快速抓取与深度分析,形成精准的用户画像,加快产品创新,同时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从产品设计、定价,到销售模式,以及售后的客服、理赔,保险科技应用让保险业学会了用数据说话,用科技做业务,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业务流程模式的优化和创新,进而提升整体业务运营效率。通过科技赋能保险行业,实现产品个性化,销售更加智能化,保险理赔更加高效,保险公司更加注重客户体验,内控、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实现效率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第八、民众保险需求是保险业长期平稳高质量发展的源泉。近十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领域的发展,并注重与商业机构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保险领域,比较突出的就是大病保险、惠民保、百万医疗险、护理保险、养老+服务等等,这些项目的推广,使人民群众得到了优惠,认识到保险的作用,民众对的保险需求已经被激发起来。再加上股票市场长期低迷、信托暴雷、基金理财不振,凸显出保险业的作用。

当然这种需求在不同地区表现存在差异,在经济发展一般的地区,传统的保障型产品需求旺盛,包括医疗险、重疾险、寿险、意外险等,特别是百万医疗险。

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转移风险的传统保障型产品,如医疗险、重疾险、定期寿、终身寿等产品保障需求旺盛,更偏重高端、中高端医疗险。对用于子女教育和养老+服务的保险产品,表现极大地兴趣,需求也较为旺盛。

在发达地区对财富保障、隔代传承方面有非常大的需求,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在资产保全、财富传承方面的需求,也尤为突出。保险公司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从综合资产配置角度,对中高端客户提供从传统保障,到长远人生规划,教育、养老、财富传承等综合的需求分析和解决方案,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我国的保险业特别是人身险行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经历过不少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每一次都能安全度过,究其原因,靠的是不断地改革创新。1992年营销制度引入,1998年的预定利率下调和新产品引入,资金集中到总公司统一运用,本世纪初,银行保险的引入,全面风险管理的推行,费率市场化改革,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及上市,成立资管公司,公司治理制度推广和完善,偿付能力监管实施,新会计准则实施等等,每一次改革创新都极大推动保险业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向前迈进一大步。

当前保险业发展又遇到了市场利率长期下行,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信心不足等突出问题,相信在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再加上监管的大力支持,继续坚持改革创新,改革产品定价方式,改革渠道销售方式,通过加强逆周期管理,充分发挥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长期积累形成经营规律,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回归本源,按规律办事,充分运用科技力量,做有价值的业务,做中长期期缴业务,同时审时度势,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坚持践行长期性、稳健性、流动性、安全性的投资原则,并根据自身能力开展针对性的保险+养老、医养、康养服务等业务,服务好民生,服务好实体经济,做好五篇大文章,真正发挥好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保险业一定能克服暂时困难,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就讲这么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