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多家险企要退出车险市场?互联网+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21-01-07 20:32 /
​传闻多家公司要退出车险市场?

不同寻常的2020年,已经翻篇儿

很怀念、不留恋的一年

魔幻、冲突、变革、灰犀牛、黑天鹅,都属于它

9.19是车险人的纪念日,是新旧时代的分割线

有人向左,弃车险而去,退出中有留恋

有人向右,守车险阵地,坚守中有无奈

传闻多家公司要退出车险市场? 

车险综改持续深入,市场阵痛不断,与此同时,“X家财险公司将要退出车险市场”的传言在坊间广为流传,在不同的传言版本中,“X”所代表的数字大小不同,细问之下,也没人说得全究竟是哪几家公司要退出车险市场。

 

仔细打听之下,发现确有公司选择退出车险市场,不过不是全部退出,而是有选择性的局部退出。

 

车险综改深入,部分地区,尤其是城市型地区面临尴尬的竞争局面,经营成本、市场费用居高不下;市场集中度高,发展深度和广度受限,成为一些公司战略调整、局部退出的第一选项。

 

这些退出动作都是悄无声息进行的,有业内人士一语道破玄机:“一些地区经营车险业务的公司,如果显示车险保费收入很低,基本就可以视为退出当地市场了,但对于这种事情,一般保险公司不会进行正式‘官宣’的,因为一旦改变主意了,还可以悄无声息的杀回来。”

 

以北京市场为例,1-11月,经营车险业务的共48家主体,车险保费收入228亿元,人保独得90亿元,人保、平安、太平洋和国寿财四家公司分走200亿元保费,集中度高达92.6%。留给其余44家主体的保费只有28亿元,保费收入低于1000万元的有12家主体,不乏老公司的面孔,永诚、安盛天平、国任财险,在北京市场仅录得百万量级的车险保费,应该是主动调整方向,战略性的放弃部分市场的结果。

 

与北京类似,上海市场231亿元的车险业务,前四家分走189亿元,集中度也到了82%;深圳市场184亿元的车险,前四家分走155亿元,集中度到了84%。

 

综改进程中,当大象喊出“中心城市保卫战”的口号时,中小型险企还继续在四战之地冲锋?退避三舍是不是自保的最优选项?

 

看看费改的先行地区陕西省,集中度倒是美丽很多,让中小公司找到了一些存在感,前四家集中度只有67%。问题在成本方面,综合赔付率71%,大有一骑绝尘之势;至于综合费用率,报表数是32%,看上去很美。

 

亏损是常态,有大型公司成本率已突破110%,有中型公司接近115%,小型公司最高的成本率为147%。做一块保费,亏五毛,划算不?海燕儿啊,再牛逼的投资也拉不回这亏损啊!

 

我们发现,亚太财险在陕西只录得100万元车险保费,自商车费改后,公司就逐步战略性的退出了陕西车险市场。

 

有选择的退出局部市场,这是公司的选择,或许也正是未来小公司的必然趋势。

 

 

车险地位在下降 

车险综改落地后,车险保费收入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2020年1-9月,车险保费收入6208亿元,同比增速5.0%;

 

2020年1-11月,车险保费收入7480亿元,同比增速2.3%;

 

通过这组数据,有没有感觉到,车险的败退和挣扎?

 

2020年全年国内车险保费基本能维持微增长态势,但2021年负增长已经安排妥当。

 

慢增长之下,车险业务占比已经从2019年的62.9%下降至2020年前11个月的59.7%。

 

从具体的公司来看,已经有60多家经营车险业务的公司,车险业务占比中枢整体下移。合众财险和华海财险的车险业务占比超过90%,车险占比较低的则有十几家之多。

 

表1 车险业务占比分布情况表

2019年,车险占比在70%-90%的公司,都悄咪咪、暗戳戳的把车险占比降下来了。大体有两类,一类是被动下降,总体业务负增长,车险业务负增长幅度更大;另一类是主动调整,总体正增长,非车险对车险进行有效替代。

 

国任财险和富德财险,两家公司全险种整体增速超过20%,车险业务占比从2019年的七八成降至2020年的六成以内,综改对公司的冲击正在逐步下降,非车险的缓释作用在2021年和2022年将会显现。

想说退出,不容易

 

综改之后,车险业务变成了炉火里的芋头,拿着烫手,不拿还真饿。

 

渠道变革。综改之后,费用空间是被压降的,传统依赖费用的打法难以为继,直销渠道快速崛起。2020年前9个月,传统直销、新渠道直销、电网销渠道统统哑火,都是两位数负增长。9月之后,惊天大逆转,传统直销渠道近乎翻倍的增长,电网销渠道负增长幅度仅为10%,明显优于其他传统渠道。有渠道的回归,也有未来的趋势。

 

中小公司没流量、没技术、没品牌、没钱,做直销难度系数堪比跳水动作“5156B(跳水运动中的高难度动作,即“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屈体”)”。只能依赖代理渠道,综改后,代理渠道费用给不给?给了,自己巨亏;不给,没业务……难。

 

成本管理。综改后,车险定价的小伙伴有没有肝儿颤?嚯,这出险频率、这赔付率,蹭蹭的就窜上来了。赔付成本上涨是立竿见影的,上升周期会持续。费用的下降是困难的,市场回归理性不是分分钟的事儿,管理层有规模冲动,股东爸爸有钱亏,人傻钱多的事儿行业见多了;保费规模下降,固定费用分摊更加困难,“六稳六保”之下裁人也不合适啊,对费用率会产生向上的推力。

 

根据大中型险企交流,保单年赔付率已经突破设定的75%,新单成本率已经破百。于小型公司而言,业务选择、定价技术、费用分摊,皆不占优势。选择业务,控制成本,那么业务大幅负增长;不选择,来者通吃,报表承受不了……难。

 

新车业务。新车市场蛋糕快速膨胀的时间窗口已经关闭,未来是阶段性的爆发增长,常态化的微增长,掌握在4S店手中的新车资源非常稀缺,他们必将优先提供给送修资源丰富的大型险企,即使百亿规模的中型公司,在新车市场估计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中小型公司竞争的主战场是旧车市场,做存量的维系和转保的争夺。

 

做点啥呢

既然车险千难万难,退出是不是就海阔天空了?

退出车险了,机构队伍还在啊,做点啥业务呢?

农险业务——那是你想做就能做的?要有机构、有资质;

财产险业务——大业务都要招标啊,小公司连入场券都没有啊;

健康险业务——做大病,血亏血亏的,还不一定能分得到羹;做商业,流量成本扛得住么?

保证险业务——你做做试试,试试就知道了,假金条、假保函,够坑啊!

意外险业务——互联网渠道那敲骨吸髓大法,费用率咋不上天呢?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车险业务不能放弃啊。有底气放弃车险业务的公司屈指可数,千万别听他们瞎忽悠。车险市场的生态,短期内会有公司退出,但一定是有退路有选择的公司,其他公司大概率依然在市场中寻找自己的存在和平衡点。

 

致敬车险条线的小伙伴们!无论左右,唯愿2021年,保持热爱、共赴山海。

< END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