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月0元”引发监管通报!银保监会批轻松京东水滴欺骗投保人互联网+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20-12-18 16:33 /
始于安心财险,轻松、京东、水滴等因宣传“首月0元”被通报批评
近年来,为进一步降低投保门槛,吸引用户投保,险企以及互联网平台在互联网端口想尽办法降低交费门槛,为此不惜使出“首月0元”“首月0.1元”的宣传策略。


这一做法一经出现便在行业内引发广泛争议,认为少收保费涉嫌直接向客户返佣,同时也容易造成销售误导。


如今,对于这些行为,监管部门的定性来了。


12月18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以下简称“消保局”)在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安心财险、轻松保经纪、津投经纪、保多多经纪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例的通报》(银保监消保发〔2020〕14号),通报批评轻松、京东、水滴使用“首月0元”“首月0.1元”等进行宣传,涉嫌欺骗投保者,称所谓“首月0元”实际上只是把首月该收取的保费均摊到后续的11个月,实际并没有让利给消费者;同时,险企以及平台的这种行为也涉及“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问题”。


多家险企也被点名,与轻松合作的安心财险首当其冲,此外,与轻松合作的众惠相互,与京东合作的华泰财险、与水滴合作的太平财险均在其中。


不过此次通报并未公布相应的处罚措施,很多采用过类似促销方式的平台也并未出现其中,这或许意味着,此次通报,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始于安心财险,轻松、京东、水滴等因宣传“首月0元”被通报批评

根据《通报》,银保监会对安心财险开展了专项检查,并根据检查线索,对轻松集团旗下广东轻松保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原名广东宏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轻松保经纪)、京东金融旗下天津津投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津投经纪)、以及水滴公司旗下保多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多多经纪)开展了延伸检查。


检查发现,上述机构在宣传销售短期健康险产品中,存在“首月0元”“首月0.1元”等不实宣传(实际是将首月保费均摊至后期保费),或首月多收保费等问题。


监管部门认为,上述行为涉嫌违反《保险法》中“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欺骗投保人”等相关规定。


其中,针对安心财险以及轻松保,《通报》称,其通过“限时特惠”“会员日补贴”等宣传,以“零首付”等方式,给投保人优惠(豁免或减少)应交保费错觉、诱导投保人购买保险的行为,属于虚假宣传、欺骗投保人。


安心财险

经查,2019年1月至6月,安心财险通过轻松保经纪微信平台公众号“轻松保官方”销售“安享一生尊享版”产品时,宣传页面显示“首月0元”“限时特惠首月立减**元”等内容,实际是首月不收取保费,将全年应交保费均摊至后11个月,消费者并未得到保费优惠。涉及保单16879笔,保费收入396.34万元。


轻松保经纪(第三方网络平台为轻松保)

经查,2019年4月至10月,轻松保经纪在微信平台公众号“轻松保官方”销售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年轻保·600万医疗保障”产品时,销售页面显示“首月0.1元”“首月3元”“会员日补贴”等内容,实际是将全年应交保费扣除首月0.1元或3元的保费后,将剩余保费均摊至后11个月,消费者并未得到保费优惠。涉及保单377489笔,保费收入5188.97万元。


针对京东旗下津投经纪、水滴旗下保多多经纪,《通报》称其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问题”。


津投经纪(第三方网络平台为京东)

经查,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津投经纪在京东金融APP销售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京英百万医疗险(福利版)”产品时,宣传页面显示“首月1元”等内容,实际是将首月应交的其余保费均摊到剩余的11期保费中收取,涉及保单16874笔,保费收入417.72万元。


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津投经纪在京东金融APP销售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京享重疾轻症险(福利版)”时,宣传页面显示“首月1元”等内容,实际是将首月应交的其余保费均摊到剩余11期保费中收取,涉及保单3601笔,保费收入30.74万元。


保多多经纪(第三方网络平台为水滴)

经查,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保多多经纪在微信平台公众号及“水滴保险商城”APP销售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太平综合医疗保险”产品时,首期保费按“首月3元”活动收取,但该产品在银保监会报备的条款费率表中仅有“按月缴费(首月投保0元,其余分11期支付)”描述。该行为涉及保单1547267笔,保费12682.91万元。


《通报》称,安心财险、轻松保经纪、津投经纪、保多多经纪等保险机构的上述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基本权利,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保局将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同时,消保局称,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引起警示,围绕营销宣传、产品销售等方面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开展自查自纠,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首月免费造成大量销售误导,拉低险企继续率价值率


银保监会消保局只是对于上述违规行为进行了通报,尚未发布相关的处罚措施。


且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监管只是点名了部分机构,颇有杀鸡儆猴的意味,事实上,曾采用上述方式促销保险的互联网平台、保险公司绝不止上述几家,只要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保险首月0元”即可搜出大量相关内容。


不过,这一切都已经是过去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慧保天下』没有发现有平台继续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促销。


互联网保险平台为了进一步提高获客效率,吸引用户投保,往往在年交保费之外,还会提供月交保费的方式供用户选择,很多时候,甚至会采用“首月0元”的方式吸引用户投保。


按月交费方式,甚至“首月1元”这种促销方式的出现,在减轻用户心理负担,提高转化率方面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弊端也非常明显。


例如销售误导的问题,为促进销售,很多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描述比较简单,而保险产品本身又比较复杂,因此很容易造成销售误导的问题。


尤其是“免费”“首月0元”等措辞,很容易引导投保人冲动投保,后续发现只是首月免费,其余月份均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难免有“上当受骗”之感。


更严重的是,很多人急于投保,并没有详细查看健康告知,投保了实际上并不能投保的保险产品,一旦发生理赔,却因没有如实告知而被拒赔。

“首月0元”引发监管通报!银保监会批轻松京东水滴欺骗投保人

与此同时,对于险企而言,采用按月交费方式,甚至“首月1元”这种促销方式的弊端也是明显的,其转化率虽高,但用户一旦中途发现不合适,或者后续交费额度的提升超出预期,就容易选择退保,导致这类产品的继续率较低,用户流失率较高。


有业内人士指出,采用月交保费方式的互联网产品,其13个月继续率多在60%以下,远低于个险渠道常见的90%以上的13个月继续率。因为流失率较高,这部分业务对于险企的价值也会有所降低。


保险业信息不对称难消除,照搬互联网模式易造成误导

自2013年,迎来所谓“互联网保险元年”开始,保险业就一直在试图将所谓互联网思维代入保险行业,以这种方式进行产品、服务乃至模式的创新。


例如,泰康早期推出的百万免费航延险,即借鉴了互联网企业惯用的免费思维。


其后,其推出的“求关爱”,规定用户支付1元加入微互助计划,即可获得一份保额为1000元的癌症保障,支付成功后生成的“求关爱”页面分享至微信朋友,好友为其每增加支付1元,其保单保额就会增加1000元。这一产品很明显借鉴的是互联网病毒式营销的模式。


互联网思维在推动保险业创新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是在这种思维之下,大量适合互联网平台属性的,低件均、高保额产品相继诞生,例如百万医疗险、特药险、惠民保等等,用户仅需支付数百元、数十元,甚至数元产品,即可获得较高保额,成为助推近年来商业健康险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产品之外,互联网保险在保费支付方式、获客方式、销售模式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使其更能适应互联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最典型的创新之一即大量推广“月交保费”,一方面进一步降低交费门槛,另一方面,增加与用户的交互频率。


而在此基础上,保险公司、互联网平台更是推出“首月0元”的促销方式,进一步降低获客难度。


但不容忽视的是,保险产品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人身险产品,相对于其他金融产品要复杂很多,很难消除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利用互联网思维将交易简化,将用户思考时间缩短,往往更容易加大销售误导。数据显示,2019年,银保监会接到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共1.99万件,同比增长88.59%。


事实证明,互联网思维并不一定适合保险行业,例如,有险企曾跟风在春节联欢晚会期间发红包,借此快速斩获大量线上用户,但其后却发现,这些用户压根“碰不得”,只要试图联系这些客户,就会造成大量脱粉。原因在于这些用户加关注的目标是“领红包”而非“买保险”,红包领完目标已经达成,当保险公司向其推荐产品或其他服务,已经超出其需求范围,转化率注定很低。好在随着行业对于互联网科技理解的深入,其在保险业的应用也正从表面走向深层。


< END >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