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3载,IFRS17定稿,保费缩水,寿险经营转向|杨征说财务 ②互联网+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20-08-17 10:32 /
历经23载,IFRS17终定稿,质疑之声仍不绝于耳为什么
本文作者系新华保险副总裁、首席财务官杨征。原题《寿险管理之IFRS17解读》,现有大小标题均为编者所加。
历经23载,IFRS17定稿,保费缩水,寿险经营转向|杨征说财务 ②

杨征曾在中国人寿供职11年,先后担任财务部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公司财务总监、副总裁等职,2016年加盟新华保险。杨征还是现任国际会计准则解释委员会成员中唯一的中国委员。

此文为“杨征说财务” 第②篇,第①篇详见《寿险高管必看财务管理公开课!新华保险杨征揭秘股东、管理层、基层机构、员工、渠道利益博弈密码》。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20年六月会议的结束,保险业制度体系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新准则,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保险合同(IFRS17)。业内已经对此准则有着长期、热烈的讨论。本文将从寿险公司经营的视角,用常规的管理语言跟大家探讨如何正确看待和科学理解准则新变化。

历经23载,IFRS17终定稿,质疑之声仍不绝于耳为什么

最近三十年,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全球化浪潮风生水起、保险行业不断演进以及会计准则体系的优化整合,国际保险会计准则的制定经过曲折艰辛的长途跋涉,终于迎来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即IFRS17的定稿。

从1997年立项到2020年定稿,国际保险会计准则项目创下了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单一项目历时最久的记录。期间,国际上所有重要经济体的专业组织、保险公司以及保险业相关专家都持续积极参与、主动发声。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FASB)前期积极参加,但后期却分道扬镳。

项目在会计技术层面几经调整、数易其稿,及至定稿后,质疑之声仍不绝于耳。为什么这一行业性准则制定如此艰难?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

一是,保险行业,特别是寿险行业,经营规律的独特性。寿险经营的长期性、金融性和保险合同的射幸性使其经济实质在会计当期难以判断,从而难以确认和计量其经营结果。这一独特的经营规律和价值实现模式是其他所有行业几乎不可比拟的。

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各项准则都是围绕着经济行为制定的,具有跨行业的普适性。按照通常经济维度,例如从业人数、拥有资金量、科学技术难度、客户总量、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等,保险业比起制造业、零售业、银行业、电信业等多数行业都不足够独特或当量不够大。但唯独对保险业需要制定一个单独的会计准则,即占有一个准则编号“17”号,阐述其会计核算、披露要求。由此可见,保险业的经营规律和会计要求之独特。

二是,保险行业,特别是寿险行业,存续业务量大。按照会计基本原理要求,新的准则执行之时应当对企业已有资产、负债、权益等项目按照新要求进行追溯调整,即假设这些新要求在历史上就一直被执行。国际上许多大型寿险公司已经成立了上百年,现有存续业务也有几十年前的,而且存续业务经数十年积累,其金额、件数等方面当量巨大。加上几十年间积累过程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没有当前的科技条件及精确质量。追溯调整几乎不可能完成,即使强行推进,将对公司管理资源耗费巨大。

三是,会计结果的变化较大,利益相关方接受程度不同。虽然会计领域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原理较为稳定,但近几十年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理论的演化,会计理论和实践的转变、发展和创新也层出不穷。例如,公允价值的概念就是在近二十年间得以逐渐强化并全面进入准则体系。不同的会计原理和准则要求对于保险公司的财务结果展现差异很大,致使一部分利益相关方由于对结果的不适应或不满而抵制新准则。

尽管历程艰辛,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现行会计理论框架指导和准则制定行为规范的约束下终于完成了准则的编制。国际保险行业终于迎来了全新的会计准则IFRS17。

从会计专业角度来讲,IFRS17的理论基础和框架体系与当前国际准则体系整体一脉相承。其有效衔接了以公允价值为核心的金融工具准则(IFRS9)以及以提供服务为基础的收入准则(IFRS15)的基本理念。在保险相关技术细节上用基础的会计原理和复杂的精算方法努力增加收入与支出的匹配程度并同时注重寿险利润来源的解释逻辑。

新的会计准则将寿险公司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层次解剖,将其经济行为的因果进行了较为紧密的联系,将其价值链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进而对寿险公司经营的产品偏好、利益来源、资源消耗、乃至长期价值都给出了全新的解读。新准则将使寿险公司管理者对于寿险经营的理解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又由于这是一个通用会计准则,其适用性较为广泛并被赋予一定的强制性,这一全新的视角必将影响行业的分析评价、行为偏好、乃至监管举措。

国际准则与我国保险行业会计制度的关系是我国经济发展、国际接轨、专业成熟、参与决策的一个缩影。

历经数载的紧密互动,在“持续国际趋同”的国家政策框架下,我国现行保险会计准则符合国际准则基本框架要求,但与IFRS17仍有着明显差异。准则的持续趋同可以极大程度提高企业国际认知程度和会计信息可比性,并降低会计成本。

到目前为止,中国财政部还没有做出是否与IFRS17实质性趋同的决定,只是将其翻译并广泛征求意见。然而已经在境外上市的保险公司将根据上市的要求而执行新准则。考虑到我国保险行业会计准则发展的历史、理论基础和习惯做法,我国保险业对于IFRS17的深入理解和普遍接受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正解IFRS17:像一把手术刀,将寿险企业按照寿险规律解剖

现代经济管理框架已经将经济单元的会计结果作为一个常规且非常重要的管理抓手。会计准则作为会计结果的基本标尺和制度要求就有着其他管理制度所不能比拟的经济社会管理地位和作用。

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效益、资本回报、财务风险等重要状况都由会计准则规定的体系性的专业方式方法所体现,即常说的“对于经济行为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以前经常说会计结果是一面镜子,照出企业的经营成果。这次IFRS17则是手术刀,将寿险企业按照寿险规律(而不是一般企业经营规律)解剖。

IFRS17以前所未有的会计语言描述寿险经济行为并展现其经营成果。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新的会计准则的实施就是对其财务状况以及经营结果按照与市场更加一致的逻辑进行整理、遵循寿险规律加以展现的过程。

IFRS17是国际上几十年来第一次全面梳理并成功推出的保险会计准则,其中变化最大的三个方面,也是当前市场上对于IFRS17最大的质疑点,是关于收入确认、利润构成、以及资产负债匹配。这些方面问题也是寿险公司必须正视的战略问题,下面逐一分析、探讨。

质疑点1

IFRS17收入确认剔除投资成分,将导致险企收入大幅缩水,但与“回归本源、提供保障”的监管导向相一致

自IFRS17成型之初,其关于保险公司会计收入确认的处理就受到业界普遍的不理解和不认同。“公司财务报告收入大幅下降”是寿险公司普遍反感乃至反抗IFRS17的首要问题之一。对于会计收入确认基本原理的不理解和对于其结果的不认同互相交织,几乎一度构成行业对此问题的主流观点。

我国寿险行业从改革开放初期复业到今天蓬勃发展的几十年,是规模迅速增长的时期。而业务规模的会计核算规则从最开始的“只要是以保险合同名义确立的交易都算收入”,逐步完善到识别风险种类以及风险含量。这一变化趋势使得保险收入从主要反映保险合同规模转向开始注重保险保障成分。虽然有效提高了保险收入的“质”的反映,但收入的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折损。

幸而随着行业的长期快速发展,保险业务中的风险保障业务量也得以有效提升,许多大型寿险公司仍得以进入各种排名“几百强”的行列。

在国家经济追求GDP增速的时代,保险企业追求收入增长也是大势所趋。而其后较长一段时间,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又使得寿险公司注重收入规模与对于现金流入和资产积累的诉求相一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行业已经对收入的当量和增长有了普遍的习惯性认知和诉求。寿险公司股东和经营管理层在战略选择上也很大程度受到这一规模诉求的影响。

然而,IFRS17的收入确认原则首先是基于整个经济领域对各行各业的收入的基本定义,而不是寿险行业的认知和既得利益。

国际准则对于收入的界定在IFRS15中已经明确表述为“通过提供服务而挣得的”概念。对于寿险公司,提供的寿险风险保障以及服务是核心,而投资部分没有被认为是寿险收入的组成部分。这样的概念使得寿险公司会计收入的基本原理与其他行业一致,其收入核算结果与其他行业可比。最直接的例子是银行的存款与贷款业务模式,其会计收入确认是以存贷差为基础,而不是以存款总量为基础。而当前寿险会计对保险合同中承担“储蓄功能”的隐性投资部分全部计入收入。从目前市场上许多寿险产品的形态来看,其中差异重大且明显。

只有理解了IFRS17收入定义是在追求广泛的一致性与可比性,才能真正理解IFRS17收入确认原则的出发点。

而对于结果的不认同则是出于自身利益受到影响的不情愿。由于IFRS17的收入确认将投资成分严格且全面地剔除出收入,所有寿险公司都多多少少面临在IFRS17下收入大幅缩水的情况。而又由于寿险服务的长期性作用,剔除投资成分后的服务收入也要在合同全周期内分期确认,而不能在合同订立时一并确认。据初步测算,一些大型寿险公司平均会计保费当年收入可能缩水60-70%。这对于已经“跻身世界几百强”的公司来说,新的会计结果可能不再像以往一样有力地支持其规模排名了。其他中小公司虽然没有世界排名的压力,也难以对非专业的股东解释公司收入极度缩水的原因。这可以说是公司战略层面的大事,值得重视。

在IFRS17下,寿险公司提供的寿险服务和风险保障的当量计为收入,就更加清晰、直白地告诉大家这个公司做了多少寿险业务,而不是“投资+寿险”的组合业务。其基本原理和要求与当前国家和行业所倡导的保险要“回归本源、提供保障”是相一致的。

这就要求公司认真审视自身战略模式,产品属性和业务本质。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寿险服务、风险保障、资产积累、还是资产管理业务,亦或其他,并相应制定和调整战略目标。

同时,寿险合同的长期积累效应有所展现。对于存续合同,不论其是否还有客户缴费,只要有保险服务,就会确认相应的收入。这体现了寿险业务的滚存效应。这也是寿险公司制定长期战略的一个重要考量。

质疑点2

承保利润、投资收益单独列示,利用激进的费用投入换取保费规模的公司将呈现明显费差损

如果说IFRS17使寿险公司收入下降的道理还是比较简单和容易理解的,其损益表的变化和带来的利润变动则充满了复杂的会计和精算操作。对于公司战略制定者来讲,在陷入复杂的技术细节之前,应当理解其展现的寿险经营基本原理和价值规律。

现行的会计准则要求寿险公司损益表展现模式与其他企业基本一致。虽然表面上看来格式一致性和可比性较强,但是寿险经营规律的长期性和价值构成的独特性却没有被有效地展现出来。

IFRS17则是特别强调寿险经营规律的会计展现,特别是在以“三差”为代表的利润和价值构成方面。寿险产品所包含的风险保障、服务成本、投资收益三部分反映在利润构成中通常被称为“死差”、“费差”、和“利差”。寿险经营管理是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展开的,所以IFRS17也制定了寿险会计核算与披露的相应安排。

IFRS17的损益表分成包含死差和费差的“承保利润”部分和利差单独列示的“投资收益”部分。再加上由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组成的“综合收益”部分,构成完整的公司综合收益表。

这一逻辑与行业分析中精算领域经常采用的寿险分析框架基本一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采用的三差计算基准是定价。在国内市场习惯、历史传承以及监管政策的共同影响下,产品设计在确定三差基准时尚未达到完全的市场检验和经济实质校正。三差的基准存在偏差从而导致三差结果的客观性偏差。

例如,实践中的一些费用性支出实质上弥补了投资收益不足,导致低估了费差而高估利差情况。又如,定价时预设投资收益情况过于乐观,导致费差基准可以更高,基于此的当期实际数据分析就会高估费差而低估利差。

在IFRS17实施后,以专业的现时估计为基础的三差结果会更清晰地展现在投资者面前,并随着财务报告的时序而不断更新。三差基础的变化会带来其结果的变化,从而影响管理认知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以当前多数寿险公司的业务结构分析,短期内死差仍会相对较小;利用激进的费用投入换取保费规模的公司将呈现明显差损;注重长期负债成本控制和投资能力较强的公司会呈现较大利差益。这都是公司前期战略选择的结果展现。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寿险理性经营和回归保障的加强,死差的当量以及对损益的贡献会逐渐加大;费用的经济实质以及使用效率会逐渐提高;而利差也有望回归到真实经济概念的合理区间内。

质疑点3

新会计准则体系技术复杂、要求高,实施难度和执行成本令人谈之色变

由于寿险产品的长期性与金融性,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寿险经营的核心理念之一。这就使得界定保险负债会计问题的IFRS17与界定金融资产会计的主要准则《金融工具准则》(IFRS9)有着内在的、紧密的实质性关联。

尽管IFRS17在收入确认和损益计量、披露的方面将投资成分分拆出来,寿险金融资产直接执行IFRS9,寿险负债的会计处理在原则上应当与IFRS9保持高度一致,处理思路也应保持统一。由于寿险公司的金融资产当量都很大,资产和负债的处理原则又应当保持一致,准则制定机构一直要求执行IFRS17与IFRS9同步。这就是当前IFRS9已经全面实施,但合格寿险公司豁免执行,等待与IFRS17同时执行的原因。

金融工具准则IFRS9的实施可以说是会计界的世界范围重大事件,也是金融界乃至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

在历次经济危机后,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简明、有效的会计准则诉求日趋强烈。IFRS9应运而生。其体系性引入新的分类模式、公允价值、预期损失、以及其他综合收益OCI应用等概念。这些核心概念无一不直接影响着IFRS17的技术原则。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寿险经营管理人员,只需要知道IFRS17在会计技术层面同样前所未有地引入保险合同处理的分类模式、长期负债的现时价值模型、预期损失的提前处理、以及一些重大金融假设变动的OCI选择权等概念。

这些概念的应用使得寿险资产和负债双方的会计计量基础基本一致,会计匹配更加紧密,损益结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更加强化,以及对寿险当期利润来源以及长期利润趋势的展现更充分。虽然这一新准则体系仍然不完美,但是其比当前的准则体系更符合寿险经济规律。

由IFRS9与IFRS17构成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强调会计原则与寿险经济规律的代价就是其技术非常复杂。其对于数据维度、关联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是前所未有的。其对精算模型的要求也更复杂、深入、细致。对会计处理、公司资源消耗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的逻辑与处理方法也是既复杂又繁琐。而这一切复杂的处理要求又以几何级数地叠加于公司信息系统之上。形成几乎所有公司都谈之色变的实施难度和执行成本。

会计核算的完成只是管理的开始。以上深奥的原理、复杂的处理给出的结论将是指导寿险资产与负债管理的会计数据参照系。资产的质量与积累、负债的性质与风险、长期价值的生成与释放,都需要公司经营管理层在寿险逻辑下跟踪把握。

目前,行业各方面专业力量已经行动起来,学习、理解并着手实施IFRS17和IFRS9。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会计、精算领域。虽然有向管理纵深推演的意愿,但由于基础准备、数据分析以及广泛培训尚未展开,条件还不成熟。

寿险公司经营管理层在一头扎进晦涩的会计术语和复杂的精算模型之前,应该从理解本文中阐述的制度背景、基本原理和管理目的开始,深入思考并积极筹划IFRS17这面新镜子将照出一个什么样的寿险公司。

< END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