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捆绑销售、手续费畸高、杀人骗保等,银保监会力推意外险改革互联网+
意外险市场乱象丛生?搭售和捆绑销售、互联网平台手续费畸高、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骗保案屡屡见诸报端……如今,随着一场改革的进行,这些问题或许都将迎刃而解。
3月5日下午,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意外险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宣布将有序推进意外险市场改革,“重在治本、标本兼治”,力图彻底解决意外险价格扭曲的问题,彻底改变市场乱象丛生的局面,基本建立意外险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数据显示,2019年,产险、寿险公司合计实现意外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175.17亿元,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526.57亿元,人身险公司实现648.6亿元,在行业全部原保险保费收入中占比约2.76%。通过此次改革,意外险或也将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价。
《意见》重点突出2020年及2021年的改革任务,主要围绕推进市场化定价改革、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夯实发展根基等三个方面采取相关举措。寄望通过改革,意外险费率形成机制更加科学;通过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方面的集中整治,搭售和捆绑销售、手续费畸高、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等。
根据《意见》,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市场化改革、坚持法治化方向、坚持保护消费者权益、坚持积极稳妥推进。
根据《意见》计划,到2020年底,意外险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基本建立,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
到2021年底,意外险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基本健全,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市场格局更加规范有序,服务领域更加广泛,广大群众更加认可。
以下即为《意见》的重点内容(欲看全文直接滑至文末):
推进市场化定价改革,健全意外险精算体系,进一步完善意外险定价假设规定
根据《意见》,银保监会将健全意外险精算体系,进一步完善意外险定价假设规定,强化法定责任准备金监管,切实防范风险,与此同时,还将编制意外险发生率表,探索建立意外伤害发生率表动态修订机制。
据银保监会负责人介绍,按照时间进度安排,2020年可能会完成一些重要的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意外险定价假设规定,强化法定责任准备金的监管,实行意外险价格定期回溯分析制度也将争取在2020年年底完成。此外,还包括建立保险行业意外险数据库,编制意外险伤残死亡等发生率表等。
建立产品价格回溯调整机制,逐步淘汰赔付率过低、渠道费用过高、定价明显不合理的产品
意外险产品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一项是盈利性险种,但是在一些互联网平台,尤其是一些强场景的互联网平台,例如携程、同程等旅行类网站,是意外险销售的绝佳平台,但因为这些场景被牢牢掌握在平台方手中,保险公司面对这些平台显得非常弱势,沦为出单平台,而这些平台则通过销售意外险等险种,攫取大量丰厚利润,销售保险产生的利润甚至成为了这些平台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据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调研中他们发现,一些平台的渠道费用甚至超过了90%。而据慧保天下的了解,诸如航空意外险等发生率很低的险种,在一些平台上仅渠道费用甚至最高能达到98%,合作的保险公司往往难以赚取任何利润,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样的定价明显也是不合理的。
针对这种情况,《意见》明确将建立产品价格回溯调整机制,逐步淘汰赔付率过低、渠道费用过高、定价明显不合理的产品。
针对搭售和捆绑销售、手续费畸高、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等问题,组织开展意外险市场清理整顿
银保监会明确,将针对搭售和捆绑销售、手续费畸高、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等问题,组织开展意外险市场清理整顿。
在2019年7月以来,银保监会连续开展了现金贷等网贷平台意外险排查,以及借款人意外险的清理整顿工作,并且针对排查清理的结果发现的主要问题,也对部分公司采取了监管措施。
2020年,银保监会将组织开展意外险市场的清理整顿,严格依法执行对机构和责任人的双罚制度,对违法违规的机构及人员,依法清理一批处罚一批规范一批,并向社会公开通报处理的情况。
建立健全意外险保单信息共享机制,研究制定“黑名单”、“灰名单”标准,加强风险预警
《意见》明确提出,将建立健全意外险保单信息共享机制,研究制定“黑名单”、“灰名单”标准,加强风险预警。
据了解,黑名单、灰名单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防范骗保骗赔等保险欺诈行为,对此,监管部门将依托保单信息登记平台,在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意外险保单信息共享机制。针对恶意重复投保、高额投保等高风险客户,会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
将建立反保险欺诈长效协作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个别人集中为自己或家人集中投保大量意外险、寿险等费率低、保障杠杆高的人身险产品,再通过自杀或制造恶性事故伤害他人的事情屡屡见诸报端,例如沸沸扬扬的天津男子泰国杀妻案就是其中的典型,虽然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在事故发生后识别是否为恶意骗保并不是十分困难,但随着事故的发生,也有不少意见认为保险公司如果能够在事前就意识到投保人的集中投保行为,拒绝其投保,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针对这种情况,《意见》提出,要建立“反保险欺诈长效协作机制”,发挥行业自律组织和基础平台作用,组织建立行业意外险反欺诈工作联盟,提升行业整体防控欺诈风险的水平。联合公安、检察院、法院、医疗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信息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打击保险欺诈、防范道德风险的长效机制。
以下就是《意见》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