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险企的“战疫”不完全纪录:急速创新应对突发疫情,科技蓄力关键时刻显身手互联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一场牵动人心的疫情正在持续……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截至2月8日24时,据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373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649例,累计死亡病例811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7198例,现有疑似病例28942例。
疫情面前,举国抗击。作为社会保障基石的保险业,开启了一场集体保障战。对于风险的防控及保障,保险一方面表现为事中驰援、事后补偿,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唤醒保障意识,针对客户需求创新供给端,加强并及时提供有效供给。
中国太保正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为抗击疫情提供一系列“硬核”支持,也成为保险业投身疫情防控的一个缩影。
保险战“疫”进行时,中国太保用责任与服务筑起3道防线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成为2020年国内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各行各业都积极行动起来,为抗击疫情贡献心力。作为专业的风险管理行业,保险业自然第一时间响应,中国太保也冲锋在前,1月24日即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级响应,统筹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彰显社会责任。
1月28日,中国太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孔庆伟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专题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在集团公司的高度重视和统筹安排下,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太保集团及其旗下各家子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至少构筑起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启动绿色理赔通道,为客户提供应急保障
疫情发生后,中国太保积极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推出11项服务举措和五项“取消限制”承诺,通过多种渠道,为客户提供全天候服务,同时开启绿色理赔通道,为疫情阴影下的客户提供应急保障。
扩展保障责任,扩大理赔范围。针对购买了医疗险产品并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客户,中国太保第一时间取消医院等级限制、等待期限制、“特定传染病”免责服务等多项限制,扩大保障责任。目前,中国太保旗下相关子公司已经扩展7款保险产品责任,将新冠肺炎全面纳入保障范围。
旅行取消类责任险理赔激增,成立专项小组快速结案。旅游行业是受到此次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旅行取消类责任险相关理赔申请也在短时间内激增。为此,中国太保专门成立疫情案件处理工作小组,通过相关电子版损失材料证明来简化理赔流程,快速开通旅责险和相关附加险理赔绿色通道,确定损失即优先赔付,目前,旅行取消类责任险结案率达99%以上。
对战“疫”物资企业开启绿色理赔通道,助力恢复生产。太保产险湖北分公司向遭受旱灾损失的中药材企业迅速启动绿色理赔通道,两天内达成了598万的理赔协议,并于1月21日预付赔款500万元,化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第二道防线:专属保险保障护航最美逆行者
疫情面前,无数“逆行者”迎难而上,为广大人民群众筑起生命安全墙。为帮助这些最美逆行者更加安心地投入战斗,保险业也纷纷开启捐赠保障行为。以中国太保为例,1月26日,该公司宣布向湖北地区抗击疫情一线的全体医护人员提供为期1年的专属保险保障,保险责任包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后身故赔付20万元,总保额逾千亿元。
除湖北外,中国太保上海、云南、浙江、北京、广东、青海、四川等20多地分支机构也都为当地坚守一线特别是支援武汉地区的医务人员提供了专业风险保障。
第三道防线:快速创新产品供给,助力各界抗击疫情
除为各地坚守一线医护人员提供风险保障外,中国太保还快速反应,适时创新推出多款覆盖新冠肺炎疫情责任的保障类产品。
为帮助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中国太保第一时间组织技术骨干力量,于2月1日研发推出保障方案。2月2日,根据工信部提供的首批24家复工复产企业清单,中国太保当天即完成全部对接工作,逐一详解专属风险保障方案,并提供保险咨询、风险摸排、方案匹配、承保出单等细化服务。
截至2月5日,中国太保已完成北京、辽宁、天津、大连、河北、上海共7家企业1500名员工的投保工作,提供总保额超2亿元的安全生产和员工新冠肺炎感染风险保障。
为保障疫情期间的蔬菜供应,2月4日,中国太保进一步创新绿叶菜价格保险机制,旗下的安信农险专设5000万元赔款准备金,将疫情防控期间抢种补种的上海地产绿叶菜纳入价格保险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安信农保已承保1500亩,预计保障将达月2万亩次,保障绿叶菜日供应1500吨。
为助力政府抗击疫情,2月4日以来,中国太保还在江苏、甘肃等地签发多单附加传染病救助责任的政府救助责任保险,保障对象覆盖当地防疫防控人员、卫生行政管理人员、120急救人员等。
科技投入厚积薄发,特殊时期线上服务量激增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各地均采取了延期复工、隔离管控、禁止聚集性活动等措施,在有效防疫情的同时,也对保险业传统的线下服务造成了严重影响,当然,也给线上服务发展创造了最有利的契机——此次疫情成为了检验险企科技应用水平的试金石。
中国太保长期的科技积累,在此时有了用武之地,疫情发生后,其积极调用线上服务,依托科技赋能,创新推出视频医生、云柜面、“互信赔”等线上新服务,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客户服务的现实问题。
为避免人群交叉感染和疫情扩散,中国太保向全国10万家庭赠送视频医生月卡,客户领取后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专业医生问诊咨询服务,得到准确及时的专业医疗服务。数据统计显示,此服务一经推出,10天内线上服务咨询人数已达16万,累计连线使用突破3万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地医疗机构的接诊压力。
中国太保各地机构成立应急处置工作组和疫情专项服务团队通过电话和在线渠道,为客户提供7*24小时报案、咨询等服务,指导车险客户通过“互信赔”进行快速报案理赔,前台查勘员通过“专享赔”、“太贴心”等小程序和微信远程视频查勘和收集资料,无需与客户面对面,也能安心便捷地完成理赔。截至2月8日,中国太保“互信赔”线上访问量已超过10万,注册人数6.6万人。
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太保还进一步简化理赔程序,增加线上理赔,有效提升客户体验。任何需要帮助和服务的中国太保客户,只需打开“太平洋保险”APP,远程视频连接云柜面,云柜员“云小福”就将提供专业服务。
此外,95500客服电话、“太平洋保险”APP和“太平洋寿险”“太平洋产险”微信服务号等线上渠道,也全天候为客户提供各种保险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1月24日—2月7日,中国太保收到客户远程咨询量逾60万件;通过移动端办理保全超过120万件;神行太保、科技个险、“太平洋保险”APP开通云柜面服务,共处理业务7767件;线上完成万元以下车险理赔案件近2000起……科技,成为了此次疫情当中险企有效保障客户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太保转型2.0的规划中,“数字”是五大关键词之一,近两年来,中国太保全力推动“科技赋能”,加强顶层规划布局,推进科技基础能力升级,让数字技术真正为业务前端服务,为业务和一线赋能。此次突发的疫情中,中国太保快速部署开展各种线上服务,显然与其过去数年的积累密不可分。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