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新世界|王和带你解锁区块链风口的融合趋势和逻辑基础互联网+
注:作者王和,保险学者,原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
编者按
日前,中国平安旗下金融壹账通正式宣布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基于其在区块链技术方面的深入探索,其也被一些专业人士冠之以“区块链第一股”的名号。
科技正前所未有地重塑着保险业,从渠道到产品,从服务到理念,而影响保险业的形形色色的科技之中,区块链技术又是当下讨论热度最高的一种,同时也是与保险业性质最贴合的一种。深入探讨研究区块链技术之于保险业的种种可能,无疑意义重大。
今日,『慧保天下』推送的两篇文章皆与区块链有关:
第一篇作者为原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王和,在他看来,社会性是保险与区块链共有特征,二者具有“基因相似性”,此外,保险与区块链的唯一性、时间性和效率性也有着“不解之缘”。这些都是保险与区块链实现融合创新的逻辑基础,因此,保险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典型场景,区块链是保险创新的重要力量。
第二篇作者系中再集团信息技术中心总经理冯键,他在文章中又进一步指出,区块链快速发展中孕育着内在的矛盾,矛盾中发展的区块链技术会进一步变形,更将突显区块链多方参与创造信任的内在颠覆性价值,区块链的社会属性与保险业天然吻合,区块链的颠覆性价值将加速保险新业态的塑造。
为更加深入地探讨区块链技术对于保险业发展的影响,11月21日(下周四)下午,『慧保天下』之慧保研习社第五期,特意组织一场“锵锵三人行”,请四位保险业区块链问题专家现场过招,纵论保险业与区块链结合的新世界。这四位专家分别是:
王和,保险学者,原中国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
冯键,中再集团信息技术中心总经理
王华方,上海保交所信息技术事业部区块链负责人
赵正涌,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也许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是“区块链”。这不仅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集体学习,透过披露的信息,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发展区块链技术的思考、路径与目标。
区块链与保险可谓是“前世有缘”,最为集中和突出地体现为社会性。二者均是以管理和协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利益)为己任,不仅是二者的特征,更是擅长。
保险的社会性是制度基础,是与生俱来的。现代保险制度存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大数法则,保险经营管理的核心诉求,是实现和协调个体的集合,达成一种集体共识,并公平和公正地管理保险基金。
区块链的社会性是由技术特征所决定的,是其“赖以为生”的。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前提是全网共识,即所有参与者的集体共识,同时不再依赖有形的“中心”,而是通过分布式技术,实现自我和民主管理。
同时,结合利用加密技术,区块链能够构建起一个基于计算的信任体系,即算法(机器)信任,或刚性信任,这种信任更客观、独立和可信,进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和高效的社会信用体系。
由此可见,社会性是保险与区块链共有特征,二者具有“基因相似性”,这是保险与区块链实现融合创新的逻辑基础。除了社会性外,保险与区块链的唯一性、时间性和效率性也有着“不解之缘”。这些都是保险与区块链实现融合创新的逻辑基础,因此,保险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典型场景,区块链是保险创新的重要力量。
我国保险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利用起步较早,行业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但客观看,总体仍处于“概念性”的初级阶段。
因此,当发展区块链技术的风口再次到来的时候,保险业需要结合前期的工作,尤其是要全面评估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重新思考保险区块链应用的基础逻辑、发展思路、应用框架和科学路径,认真回答并实践好:区块链是什么,为什么发展区块链,如何发展区块链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以实现保险区块链创新发展的再出发和新突破。
区块链,保险创新新视角
保险业区块链创新不断,再保险、相互保险等成典型场景
回顾我国保险区块链创新发展的历史,早在2016年,阳光保险就率先在保险行业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概念的应用,即以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技术架构,推出了“阳光贝”积分,之后又推出了“区块链+航空意外险卡单”。
从严格意义上看,这些仍属于一种“边缘”应用。但这些举动开启了保险业区块链应用的先河,引起了全行业的广泛关注。
2017年,人保财险全面开展的区块链的研究和应用,一方面是针对保险业务中的痛点,利用区块链技术,提供解决方案,研发并实施了“区块链肉牛养殖保险”项目,解决了长期困扰养殖保险的“唯一性难题”,解决了农户的融资难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针对营销管理的效率难题,人保财险开发了“人保V盟”项目,打造了区块链营销管理新模式。
另一方面是与中国保险学会合作,针对区块链技术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开展系统研究,发布了全球首份中英文《保险区块链研究》白皮书。
白皮书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全行业区块链保险技术研发工作,作为行业重要公共平台的上海保险交易所,前瞻性地关注、重视并投入保险区块链的研究与开发,成立了专门的团队,打造了“保交链”,成为了行业第一个区块链技术平台。
在此基础上,针对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运营管理的难点,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的运营平台,打造了“共保体 + 区块链”的管理模式。
作为行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中保信公司针对保险区块链利用,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于2018年8月推出了具有区块链技术的电子保单服务平台,对所有电子保单及其变化轨迹留痕,解决了单方面篡改问题,打造了开放式保单管理的可信平台。
作为我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一直将区块链技术作为打造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的重要基础和核心能力,借以突破“线上模式”的信任和管理难题。
在保险区块链应用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联合相关科研院校,发布《基于区块链资产协议的保险通证白皮书》等专题报告,开发了基于通证技术的“飞享e生”项目。
此外,针对供应链保险场景,开发了“众企安链”平台,并成为保险区块链技术专利申请的“大户”。在具体应用方面,继早期的“步步鸡”项目后,又在上海保监局的指导下,针对互联网健康保险的“再保险难题”, 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了公司间再保险交易平台。
再保险无疑是保险区块链应用的典型场景,一方面是传统再保险交易结构复杂,效率相对低,且透明度不高,成为了经营管理的“黑匣子”。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尤其是智能合约技术能够很好地破解传统再保险的痛点。
一项研究显示,区块链每年可为再保险业节约50~100亿美元。为此,2018年6月,中再集团联合汉诺威再、通用再、众安保险、英特尔公司等机构共同发布《再保险区块链白皮书》,倡议发起建设再保险区块链公司间交易平台,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共同建设再保险平台,提高交易效率,加速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再保险领域的应用。
在相互保险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在“后信任”模式下的信任危机问题。借助于全网共识、算法信任和分布式的特征,区块链技术给重构信任以全新视角和可能,为建立“后信任”模式提供技术实现的解决方案,将成为相互保险新发展的关键技术,并催生相互保险2.0时代。
信美相互开发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相互保险管理账户平台,在信美的爱心救助区块链账户上,每笔资金流向都公开透明,资金流转数据都不可篡改,资金的去处和用途都有迹可查。
同时,众托帮、水滴、轻松筹和蚂蚁金服等互联网互助平台,也围绕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互联网信任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如众托帮推出的“心链”项目。
此外,保险行业的许多公司也采用不同的形式,积极参与到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中国人寿海外公司与广发银行合作,开发了区块链保单信息管理系统;
太平洋保险与京东合作,推出了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化专用发票项目;
泰康保险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积分管理平台;
华泰保险联合中再产险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健康险产品;
爱心人寿与腾讯合作,开展保险区块链项目;
阳光保险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女性特定疾病保险产品;
太平保险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的养老金托管项目;
此外,平安保险旗下的金融壹账通,也围绕着保险区块链开展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六大举措助力区块链发展,解决保险创新“最后一公里”问题
面向未来,保险业将迎来区块链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保险业区块链创新发展可分为两个视角:一是对传统保险的再造,即针对传统保险的难点和痛点,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二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保险创新,特别是碎片化、场景化和个性化方面,区块链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保险创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防止道德风险、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
与此同时,保险业需要把握大局,提高站位,努力开创保险区块链发展的新局面,实现新发展。要重点关注重构信任、破解“唯一性困境”、强化时空管理和提升经营效率等四大领域。
作为前提,既需要基于顶层设计的科学规划,进一步夯实基础,又需要按照问题导向,求真务实,重点突破,强化管理,实现保险区块链发展的新突破。
一是顶层设计,形成合力。
在前期的保险区块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各自为战,相对无序,所以,无论是底层技术,还是场景应用,均存在多头出击,重复建设的问题。
下一步需要在监管部门和行业平台组织的主导下,研究制定保险业区块链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路线图,特别是要明确行业的标准、技术和应用边界,避免出现混淆和混乱。
同时,行业需要搭建一个平台,如“保险区块链技术联盟”,集合行业力量,规范外部合作,形成有效协同,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动相关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监管的进步。
此外,作为一项新技术,技术的发展与迭代可谓日新月异,因此,要高度关注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切实提高运用和管理区块链技术能力。
二是问题导向,求真务实。
在我国保险区块链的发展过程中,“概念导向”的问题较为突出,即一些项目并不是针对和解决行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而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少数项目甚至只是为了炒作概念,导致项目的生命力不强,结果往往是“无疾而终”,不了了之。
还有一些项目属于伪区块链项目,即打着区块链的旗号,而项目基本不涉及区块链核心技术。
下一步行业需要在研究并掌握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行业发展和创新中的痛点和难点,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亮点,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求真务实地发展保险区块链技术,特别是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项目。
三是夯实基础,规范发展。
区块链技术,既有“新壶旧酒”的特征(即一种基于既有技术的综合创新应用),又有本质创新的特征(即随着应用发展出全新的技术)。在行业的前期工作中,更多的是简单的利用,缺乏对于基础技术研发的投入。
从目前的情况看,有些保险机构,如人保财险、平安保险、众安保险、上海保交所和中保信等,对基础技术领域较为重视,投入较大,并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
同时,中科软作为保险信息化的国家队,在保险区块链的标准制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具有雄厚的实力和基础。
下一步行业需要进一步集合行业力量,加大对于区块链技术基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特别是相关标准和开源平台,构建行业区块链研发的基础和公共平台,建设保险区块链技术、项目和产业的孵化基地。
四是开放合作,协同共赢。
作为一个前沿的技术领域,保险行业固然需要加大投入,形成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优势。但从务实的角度看,保险行业不应单打独斗,也不可能另立门户。
同时,不少优秀的区块链技术公司都希望能够与保险行业合作,共同开发并打造基于保险区块链技术平台和商业模式。
下一步,行业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主动地探索与区块链科技企业的合作,开放业务场景,明确业务需求,创新商业模式,共同开发保险区块链应用: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利用区块链领域的最新技术,借船出海,打造优势。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自身的投入,提高效率,实现合作共赢。此外,还要高度关注国外保险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情况,加强同业间的信息和技术交流。
五是培养人才,打造能力。
发展保险区块链技术,人才是关键。保险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仅需要掌握区块链技术,还需要对保险的深刻认识,特别是经营管理难点和痛点的把握和理解,并将其与区块链技术结合,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区块链技术应用不能单打独斗,需要与其他技术结合和融合,如生物识别、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因此,保险区块链应用的最大挑战是人才,特别是跨界复合型人才。
下一步行业需要高度关注保险区块链人才,尤其是复合型的架构师人才的培养,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六是强化管理,防止滥用。
在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林林总总的“币”,打着区块链技术的旗号,通过各种ICO模式,坑蒙拐骗,非法集资,成为了金融乱象的重要形态。
从前期的情况看,保险领域并未出现严重的“区块链乱象”问题,但这并不等于保险业就是绝对安全的。在新一轮的区块链技术发展过程中,要高度警惕不法之徒利用“保险区块链”的概念,招摇撞骗,给行业,尤其是保险区块链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同时,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和规范,引导和推动区块链开发者、平台运营者加强行业自律、落实安全责任,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