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炮轰保险自媒体?不是网上“坏人”多,是有的“坏人”学会了上网互联网+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8-10-26 08:46 /
针对保险自媒体乱象,我们也可以说,“不是网上的坏人多,而是坏人学会了上网”,彻底整治保险自媒体乱象,还要从行业整体着眼。



这几天,自媒体好像成了众矢之的,新华社网站都发文直指:警惕“无良”保险自媒体“割韭菜”!

 

作为保险自媒体的一员,吓得小编虎躯一震:到底发生了什么?

 

读了文章才了解,新华社文章批评的是一些通过微信公众号违规违法宣传销售保险产品,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小编悬着的心这才踏实了,还好,『慧保天下』不卖保险,我们服务的是保险业内人士。

 

打着保险销售的名义行损害消费者利益之实,自然是行业当中每一个有良知之人都应该唾弃的行为,行业的声誉需要每一个人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不过,如果仅仅将目光对准保险自媒体,那可能就起不到期望中的效果了。

 

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针对保险自媒体乱象,我们也可以说,“不是网上的坏人多,而是坏人学会了上网”,彻底整治保险自媒体乱象,还要从行业整体着眼。




新媒介老套路,新华社怒批自媒体保险销售误导


新华社的报道列举了很多保险销售类自媒体“套路”:


自编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



诱导投保人说谎。



利用有煽动性的爆款文章诋毁同业、给客户“洗脑”。



当然,新华社列举的还只是部分现象,各种各样销售误导的例子,相信业内人士张嘴就来,还能举出一大堆:

 

最典型的当属炒作停售,但凡有新政策出台,总是某些人炒作停售的好时机:



虚构名人名言虚抬保险价值。犹记得某监管领导甫一上任,利用其肖像PS而成的保险宣传图片就在朋友圈内流传开来。以这种方式迎接新的监管领导,一定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吧?



看完这些,是不是顿时感觉非常“亲切”?是的,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虽然从线上转移到了线上,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些人就是要想方设法,通过忽悠也好,欺骗也好,恐吓也好,达成让消费者投保其所推荐的保险产品的目的,让大把大把的钞票落袋为安。

 

别说你没见过,别说这是保险自媒体才独有的现象,这在保险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自上世纪90年代国内引入保险代理人制度开始,销售误导、诋毁同业等等恶习就始终阴魂不散,成为保险人社会形象差,社会地位低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某位行业大咖一语中的:“保险代理人制度被引进之初,行业就一直在宣传‘十万年薪不是梦’,很多人都是冲着钱去的,能好的了么?”

 

近期,银保监会以及各地派出机构发布的监管函就表明,线下的保险销售误导情况依然不容乐观。这不,《证券日报》最新的一篇文章就统计称,今年以来,已经有8家险企因为妨碍、阻碍、对抗监管被处以重罚。其中一家公司在监管检查组入驻的前一天“电脑硬盘损坏,原留存的所有海口本部产说会视频录像全部丢失”。

 

对此,小编只能说这电脑损坏得也太“及时”了!至于里面暗藏了什么样玄机,相信各位不难猜测。



保险销售误导,过去有,现在有,未来的一段时间肯定还会像牛皮癣一样顽固的存在,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传播的介质变了,销售误导的途径也改变了。原来一些营销员通过私自印刷宣传品误导消费者,就跟现在一些人通过自媒体误导消费者本质是一样一样的。

 

唯一的变化是,线下时代,保险销售误导的“效率”相对较低,通过拜访,一个人一次只能影响一个或者几个人;通过产说会,能一次性影响几十个或者几百个人;但现在呢,通过互联网,通过自媒体,只要内容有足够的煽动力,其就可以一次性影响成千上万的人,一不小心没准儿还能得个“100000+”。

 

对于保险业而言,其副作用也更大了。以前误导一个人,可能最终也就是导致这个人及其身边亲戚朋友的不满,但现在呢,只要在互联网世界发生一次销售误导事件,就很有可能会招致更大范围的对保险业的不满,个中风险自然不容小觑。



监管重拳整治自媒体营销,全面打击非法保险商业活动


对于保险自媒体营销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显然已经引发监管高度关注,而且已经给出了具体的整治措施。

 

6月19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自媒体保险营销宣传行为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各机构全面加强对于保险自媒体的管理。

 

《通知》指出,要提高对自媒体保险营销宣传行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因为:


由于自媒体渠道参与门槛低、发布主体多、信息审核弱、转发传播快,已成为保险销售误导、不实信息传播的高发领域,严重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埋下大量保险消费纠纷和群体性事件风险隐患。


与此同时,《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应当切实承担起自媒体保险营销宣传行为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官方自媒体和所属保险从业人员个人自媒体信息的审核管控、监测检查、应急处置、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完善违法和不当自媒体保险营销宣传行为的处置措施,严格追究涉事机构和人员的责任。

 

当然,这些举措都是针对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及其在册人力而言的,实际上还有很多人根本不属于任何保险公司以及保险中介机构,但也在互联网上堂而皇之地销售着各类保险产品,而这些人当中往往才隐藏着真正的“大V”。

 

很快,6月12日,《中国银保监会2018年打击非法商业保险活动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下发,剑指各类线上线下非法商业保险活动,而这些非法保险活动最核心的特点就是“非持牌经营”,通过各类自媒体非法销售保险显然也在其中。




切勿一竿子打死,不是网上坏人多,而是坏人学会了上网


在思考如何彻底解决互联网保险销售误导这一问题之前,或许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像保险这样复杂的产品,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愿意通过网络、通过自媒体来投保呢?

 

我们可以给出很多答案: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80后、90后等网络原住民开始进入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有更强烈的风险意识;通过互联网这一途径投保更加方便快捷等,其中无法忽视的一个原因是,很多人并不信任线下保险代理人。

 

小编对此就深有体会:一次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有关保险的问题,虽然回答内容并不长,也不甚具体,但还算客观,结果很快就有一位年轻妈妈通过网站私信询问可以为孩子买什么样的保险。

 

更高的文化水平、更强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希望通过网络,通过自己的判断寻找到一位真正的保险专业人士,从而避免线下代理人的误导,而互联网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空间。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天然具有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功能,海量的信息、不同观点在互联网世界激烈碰撞,为人们理性客观思考某一个问题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素材和参照。

 

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消费者机智地躲过了线下的坑,却在线上载了跟头。消费者在向线上转移的同时,代理人也在向线上转移,原来在线下就不择手段之人,到了线上,也依然如故。

 

是网上坏人多吗?不,只是现在坏人学会了上网而已。

 

这和车险返佣是一样的,大家常常感到互联网、电销平台车险返佣乱象猖獗,但线上线下其实都是一样的,4S店为代表的很多线下机构车险返佣照样不会手软。

 

互联网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工具,它不能无中生有,只是会将原本就有的乱象给呈现出来,给进一步的放大而已。

 

这也就意味着,整治保险自媒体乱象、整治互联网保险乱象只是在“治标”,要想治本,还须从行业整体出发进行规范,强化保险主体的责任意识,加大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营造健康良性的保险营销文化。而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