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趋势:一系列重要而隐秘的变化,在2018年发生|假期荐读②互联网+
编者按:
2018年是让人迷茫、焦虑的一年,贸易战的阴影、被孤立的风险、改革踟蹰不前的担忧始终笼罩市场,明天会更好,还是会更坏?大时代下的每个自诩清醒理智的小人物都因此惶恐不安。
跳脱出当时当下的束缚,站在更高的视角或许才能更好地看清局势,我们对于当前经济数据的解读真的是准确的吗?贸易战究竟会产生多大影响?目前政治经济体制中的矛盾之处在哪里?改革应该如何改?
小人物终究是小人物,在时代的大风大浪之中,或许,我们只能选择乐观。
点击标题 查看原文
一系列重要而隐秘的变化,在2018年发生
历史进程的拐点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细节中。短短一年,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斗转星移的变化。
炎炎夏季,空调销量却断崖式下跌。有人说这与房地产的拐点有关。
P2P爆雷、股市惨淡,电影总票房却一路高歌,屡屡打破记录。有人说美国经济衰退时也出现人们涌进影院票房大涨的现象。
乘用车销量十年来首次负增长,被不少人视为重要信号;但同时,豪华奔驰车热销。
榨菜方便面业绩耀眼,有人说代表了消费降级,有人说是消费理性。
四大指标:汽车销量、电影票房、空调销量、方便面业绩,同时在2018年悄悄而又深刻地发出变化信号。
你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消费升降级来解释。就像我们复杂至极的大国一样,出口和投资承压,工业用电却不减反增,上半年的GDP增速排名全球主要经济体第三,依旧傲视群雄。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世界,就像一座高高的山峦。有人说,我们现在是爬坡遇到了一场雨,脚滑下溜了几步,也有人说我们是刚征服了顶峰,自然要往山下走。
到底是站在山峰的左面,还是山峰的右面,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味。在这个世事无常的2018年,民众的信心比黄金还要宝贵。
请爱我,2018
40年前的1978年,《今天》杂志创刊,诗人北岛在创刊词里写道:“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尚且遥远,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今天,只有今天!”
40年后的2018年,“今天”对我们来说,像贴面的利刃一样冰冷而真实。底层农民、大货司机、私企老板、资本巨富,我们都被裹挟进了这个焦灼的时代,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在大时代面前,每个人都是小人物。2018年,请对我们好一点。
清华教授魏杰:现在贸易战,晚了!
未来三年很难熬,但中国能挺住!
实际上,如果从经济本身来讲,贸易战影响并不是太大。如果10年前打贸易战的话,我们当场就会趴下,我们没有力量来打。因为10年前,我们国家发展战略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2007年,我们对出口的依存度接近70%。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中国调整战略,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拉动型,整整调整10年。2017年底,我们对出口的依赖度已经从70%降到了10%左右。去年我们GDP总量是82万亿,出口的贡献是8万亿左右,这8万亿左右里边美国贡献了1/3。
所以,如果贸易战打到底的话,我们对美国一分钱都不出口,对我们增长的影响为0.2-0.5的百分点,最大影响到0.5。0.5我们还承受得起,假定今年增长幅度6.5%的话,最多降到6%。
未来是最艰难的三年,2018年、2019年、2020年,这三年时间只要不爆发金融风险,最后结果一定会推动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金融风险这个问题,不要太过度地紧张,建议大家预期还要好一点。
吴晓波:致敬四十年
布热津斯基,美国的战略家,曾经讲过一句话:西方人关于中国的认识,有一半是无法理解的,另外一半理解了,但是对不起,理解错了。这是一个美国最杰出的战略头脑对中国的看法。
正是因为这些聪明的大脑,对中国的发展都有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认知的模糊,所以我们看到,在过去四十年里,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起码五次——1989年、1998年、2001年、2008年、2013年,有五次被西方学者认为,这个国家就要垮了。
做出这些预言的人,有的是诺奖得主,有的是全世界最杰出的金融投机家,有的被称为“末日博士”,是一个经济学天才,有的是律师,一次一次的预言中国经济可能崩溃。但是今天,中国经济还没有垮。
新一轮思想解放:50 人论坛打响第一枪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336 条全面改革,社会各界对改革红利的祈盼热泪盈眶。转眼已经过去 5 年,改革红利释放远低于社会预期,改革局面趋于“沉闷”。
改革僵局,再加上中美贸易战,令社会各界陷入空前焦虑,股市一跌再跌。
回顾 40 年改革开放历史,每一轮改革都始于思想解放:
• 没有 1978 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就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和80 年代的改革开放
• 没有 92 南巡,就没有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于当前步入深水区的改革而言,思想解放是能否重启改革的关键所在。
郭树清近30年前的旅欧笔记
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东欧和苏联,正是剧变的前夜。时任中国社科院马列所助理研究员的郭树清,利用从英国访学回国的机会,对民主德国、匈牙利、南斯拉夫和苏联四国进行了实地探访。
在这篇长达万字的游记中,作者客观描绘了 80 年代末民主德国(东德)、匈牙利、南斯拉夫、苏联四国的社会情况和经济改革状况,也又让人感到了苏东剧变之前四国 “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紧张感。文中提到的一些情况,在今天看来颇具现实意义:
其中给人触动最大的,或许是作者在南斯拉夫的所见所闻。谁又能想到,当时正处于 “十字路口” 的南斯拉夫,在短短的四年之后,就彻底分崩瓦解,并成为二战之后欧洲最为残酷的战场?改革是经济问题,但是归根到底还是政治问题,与国家乃至每个人的命运都息息相关。这也许就是苏联及东欧国家所经历的对我们的启示。
管清友:经济形势变了,你面前只有一条路
形势变了,经济学家的判断开始出现分歧,有的悲观,有的乐观,但对企业家来说,无论形势好坏,都永远不能悲观,悲观没有意义,前行才是我们的初心。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危机,看到严峻的形势,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机会,特别是企业家,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看待危和机。
对很多企业来讲,未来一两年是一个非常好的收购资产、收购项目、完善自己布局的一个机会,下半年可能会有很多行业会进入产业整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