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2021战略大转向:4渠道+3产品加速寿险转型,高端客户下沉市场全面进击公司动态
行业大转型之下,保险产品竞争更加内卷,聚焦服务成为行业新的竞争趋势。曾经执着于“综合金融+科技”的中国平安,也已经正式转变战略方向,“综合金融+医疗健康”、“中国版HMO”正成为其新的叙事逻辑。
战略方向大幅度转变,再加上核心业务板块——平安人寿依然处于个险深度转型的阶段,尚未开始止跌回升,眼下的中国平安注定还要承受一段时间的转型阵痛。
一向作为行业标杆的中国平安究竟会如何渡劫,3月18日,中国平安举行年报发布会,披露了部分情况。
01
人力下滑、产能提升:2021中国平安转型继续
尽管同比下降了29.0%,但2021年,中国平安依旧实现了高达1016.1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归母营运利润更高达1479.61亿元,同比增长6.1%,营运ROE达18.9%。
从各个板块的表现来看,核心业务方面,2021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970.75亿元,同比增长3.6%,营运ROE高达32.3%。
不过就核心业务指标来看,形势仍不容乐观。2021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23.6%至378.98亿元;若不考虑假设调整影响,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18.6%。
就主力渠道个人代理人而言,也依旧在延续下降趋势。截至2021年底,个人代理人数量为60.03万人,较2020年末下降约41.4%。
人力大幅下滑之下,产能有所提升。2021年代理人渠道全年人均新业务价值39031元,人均首年保费同比增长超22%。
中国平安在年报中称,虽然代理人数量下滑对业务带来了一定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公司队伍结构将逐渐优化,为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不过,从2022年的态势来看,形势依然是严峻的。前2月,平安人寿、平安健康、平安养老险原保险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1.61%、28.3%、-22.60%。除平安健康外,其余两家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都出现了下滑。
平安产险保持了一贯的稳健,全年实现总保费收入2700.43亿元,较2020年的2858.54亿元下降了150多亿元。这仍主要是受到车险综改的持续影响,料2022年,这些影响将进一步淡化。
不过,平安产险的整体综合成本率有所改善,同比优化1.1%至98%,受此影响,承保利润同比增长145.7%至51.36亿元。
另一重要板块,平安银行在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3%,净利润363.36亿元,同比增长25.6%。
营运利润上涨,中国平安连续第10年提升现金分红水平,其决定向股东派发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2.38元,同比增长8.2%,合计分红约431亿。
发布会上,中国平安还透露未来将继续回购。2021年8月中国平安曾推出100亿元的回购计划,以不超过人民币82.56元/股的回购价格回购公司A股股份。而目前,其已经回购A股股份39亿元,剩余的60亿元将择机继续回购。
3月18日,2021年年报发布会当天,中国平安A股股价涨5.34%至47.93元,港股涨4.79%至57.95港元。
02
4渠道+3产品:寿险改革全面推进
自2019年开始加大转型力度的中国平安,在几经摸索之后终于拿出了相对更加成熟的转型方案。
在最核心的平安人寿方面,2021年,平安寿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持续推动“4渠道+3产品”改革战略落地。
所谓“4渠道”是指传统的代理人渠道,外加三大创新渠道,即社区网格化、银行优才及下沉渠道。
其中,在个人代理人渠道,应对人力下滑的行业转型困境,中国平安的解决方案是推进代理人队伍的分层精细化经营,大力培养钻石团队。
根据中国平安披露的数据,2021年其代理人渠道全年人均新业务价值显著提升,达到为3.9万元,而钻石队伍,人均首年保费更达到整体队伍的4-6倍,收入约为社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4-5倍。
“三大创新渠道”方面,其中,“社区网格化”,是改变了过去孤儿保单分发给个人代理人维护的模式,由公司统一安排,进行更加高效的运营和服务。
资料显示,该模式构建了"线上+线下"、"农夫式"社区深耕经营模式,发展高素质网格化专员队伍。目前,已在上海、深圳、沈阳三地试点落地,招募了千余名中高端专员,并跑通线上线下联合服务、续保、综拓和加保全流程,试点区域保单继续率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电销渠道优化业务结构和服务模式,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银行优才,则是平安人寿打造的银保渠道新模式,旨在通过招募高素质人才,打造一支以寿险产品销售为主,兼顾理财产品销售的新的财富管理队伍,平安会为这些高素质人才提供固定底薪,以及各类津贴。有报道称,新银保模式下,产能达到了传统队伍的两倍以上,在2022年年开门红期间,令银保中收同比增长了30%。
下沉网络渠道,顾名思义对准的是以往平安关注较少的下沉市场,目标是覆盖三四五线城市6亿的人口,以补足业务短板。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在年报发布会上介绍,除了代理人渠道以外,银行优才渠道、社区网格化渠道、下沉渠道在整体新业务价值中的贡献占比已经从9%上升到15%。
所谓“三大产品”,则是指传统保险产品、综合金融,以及健康医疗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业绩报告表示,2022年是中国平安价值文化升级的关键年份,集团将进一步明晰公司的战略愿景:以人民为中心、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新价值文化将支撑公司的战略升级,赋能经营管理,凝聚团队共识,强化核心竞争力,再造「One Pingan一个平安」!
这意味着,中国平安的战略方向已经从此前的“金融+科技”全面转向“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服务”
在年报发布会上谈及“平安寿险改革成效”时,陈心颖则表示,第一要看长期,第二要看战略,第三要看执行。管理层对目前寿险改革的阶段性成效还是满意的,相信随着改革的推进,相关成效会逐步呈现。
03
“综合金融+科技”转向“综合金融+医疗健康”;高端客户、下沉市场两手都要抓
在综合金融基础上,发力医疗健康,是中国平安此番步入转型阶段后,做出的最大的调整之一。此前,中国平安发力侧重点更多在于综合金融与科技,先后孵化出陆金所、平安好医生等上市企业,在医疗健康领域也有布局,但整体来看,优势并不突出,尤其是在线下服务网点布局方面稍显滞后。
2020年是中国平安的觉醒之年,在2020年中国平安年度报告中,马明哲在致辞中首次明确提及“金融是平安的现在时,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
同时,马明哲表态,公司将从医疗管理机构、用户、服务方、支付方、科技五方面加速构建医疗生态闭环。
这之后,中国平安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战略落地,围绕大健康产业展开一系列布局,打造更加完备的医疗健康生态圈,通过"保险+健康管理"、"保险+高端养老"、"保险+居家养老"三层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养老服务。
高端养老方面,中国平安打破了过去的沉默,正式于2021年5月9日发布“平安臻颐年”康养品牌及首个高端产品线“颐年城”。
2022年,中国平安又切入下沉养老市场,即居家养老服务领域,主要依托的是公司的技术手段——依托在线智能管家,加上智能音响终端来满足个性化居家养老需求,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家庭医生在线问诊。
医疗方面,则是在原来线上医疗优势的基础上,重点补足线下服务短板。中国平安积极参与了方正集团的破产重整,2022年2月,平安人寿以482.18亿元人民币投资新方正集团,持股比例约66.51%的计划正式获得银保监会批准。
根据此前中国平安公告,本次重整收购的新方正集团资产包括医疗、金融、信息技术、教育、商贸及地产等板块的股权类、债权类及其他类资产。其中,拥有4家三级综合医院及6家专科连锁医院、几千张床位的北大医疗产业被认为是中国平安最看重的部分。将这些线下医疗服务资源纳入囊中,将有效补足中国平安在大健康领域的短板。
积极开拓布局的同时,中国平安也对原有医疗健康板块围绕新的战略目标进行了调整,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侧重政府业务的平安医保科技,几乎只保留了部分运营人员。
在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陈心颖表示,关于医疗生态,中国平安要做中国版HMO,要做好这件事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需要代表支付方;第二,要去整合供应方,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的供应方。
在代表支付方方面,陈心颖表示,中国平安整体覆盖了2.27亿个人客户,有1400亿元的健康医疗保险保费收入。在整合供应方方面,她认为关键是整合线上线下医疗服务,主要包含三方面工作,一是借助线上“平安好医生”的2000多名医生;二是依托北大医疗及其旗下10家医院;三是提供“三到”服务,即到线、到店、到家的服务。
从“综合金融+科技”转向“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或者说“综合金融+中国版HMO”;从专注个人代理人队伍,到四大渠道全面探索;从聚焦中心城市,到高端客户、下沉市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转型中的中国平安显得相当务实,胃口大开,全面推进的同时,却也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一定的“战略失焦”。当然,这或许就是一家深度转型中的保险公司必然会有的心路历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