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晒转型2.0成绩单,2019寿险将削平开门红,财险聚焦农险个人业务公司动态

中国太保2018年,寿险子公司净利润139.92亿元,财险子公司净利润34.84亿元。

中国太保集团“转型2.0”时代的发展关键词已经浮出水面。其中重要一环,即协同,加速不同业务板块之间的融合发展,协同发展。

在原有的寿险财险保险主业之外,近来来,安信农险、长江养老险相继加入中国太保集团版图,2018年5月,中国太保集团还正式入主国联安基金,将中国太保集团打造成上海协同发展“金融名片”之意尽显。

既然是协同发展,必然要求强化集团的统筹管理作用,由此观之,其近来一系列密集的人事调整或许就变得不难理解,其“转型2.0”的核心逻辑,也变得更加清晰。

3月26日,中国太保在上海以及香港两地召开业绩发布会,集团高管以及主要子公司高管悉数亮相,对公司2018年发展业绩进行详细解析: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太保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543.63亿元,其中保险业务收入3218.95亿元,同比增长14.3%;集团净利润为180.19亿元,同比增长22.9%;与此同时,集团内含价值达到3361.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5%。(2018年中国太保业绩数据详见文末表格)

不过,从不同的业务板块来看,寿险子公司仍是最重要的净利润来源,2018年,其寿险子公司净利润139.92亿元,财险子公司净利润34.84亿元。

在介绍业绩之外,出席业绩发布会的中国太保集团高管还就投资者关心的热点公司话题以及行业话题一一进行回应,涉及人事调整、未来发展重点、险企所得税率高企、监管对代理人队伍进行数据清核、财产险转型发展情况等,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他们对于中国保险业、中国太保未来发展的判断和规划,对于业内人士也有一定借鉴意义,现将其中精彩内容摘录如下:

太保集团董事长孔庆伟

打造“价值协同型总部”,启动集团总部层面组织架构改革,首席科技官来自平安,首席投资官来自友邦

中国太保近年来人事变动较为频繁,近期更是宣布太保寿险原总经理钱仲华卸任,转而由太保集团常务副总裁潘艳红代行职权,而在这之前,潘艳红已经出任寿险公司党委书记。

针对有关人事变动的问题,孔庆伟在现场做出回应,他指出,2018年中国太保全面启动了“战略转型2.0”这一重大变革,转型的目标是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动能的转换和业务结构的优化。

为了做好转型的基础支撑,中国太保启动了上市以来集团总部层面的组织架构改革,打造“协同价值型总部”,确立了“让吃苦的人吃香,让实干的人实惠,让有为的人有位”的太保人才观。

据他介绍,通过市场化的人才选拔机制,一大批专业、年轻的人才已经走上关键管理岗位。例如,集团首席科技官戎国强,来自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则来自友邦。

针对寿险公司总经理的更替,孔庆伟明确表示:“到了一定的阶段,新老交替,上下交流,由前锋到后卫,由后卫到前锋,是一次正常的交流,也是让我们的业务发展能够持续保持活力。”

对于潘艳红本身,他也表示,作为一个比较熟悉财务条线的领导,同时也是非常熟悉寿险队伍的老员工,加入到寿险公司的发展当中,有她独特的作用,因为其不仅了解负债端,也了解资产端,“这样的人好不好,让以后的实践证明。”

太保集团总裁贺青

2019年关注重中之重:寿险的个人业务新增长模式;车险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提升中支风险管理能力;布局科技健康养老

2018年,中国太保正式启动“转型2.0”,经过一年多的发展,2019年中国太保的关注点又在哪里?贺青针对有关问题作出回应,他指出,2018年是中国太保“转型2.0”的“蓄势启动”之年,2019年的定位则是“攻坚克难”之年,希望2019年在局部能够形成一定的突破。

据他介绍,2018年中国太保围绕核心业务、组织健康和新领域布局,规划了15个转型项目,于2018年首批启动13个转型项目最重要的是形成了推动转型落地的方法论: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项目组成员和项目负责人,每个项目都明确了当年的定性和定量目标,并且按季、按月进行分析。

与此同时,中国太保还形成了有太保特色的转型作战机制,每个月都对各个转型项目进展进行作战复盘,每个季度都采取红、黄、绿的方法进行追踪和分析,到年末还会对每个转型项目一一进行考核和评价。

在谈及2019年会重点推动哪些项目时,贺青表示,会更加关注转型的长期目标和当期的主业发展之间的结合,每个项目都很重要,但如果一定要说重中之重,那么寿险方面是个人业务的新增长模式,包括如何推动优质增员,如何有效提高人均产能等。

车险方面则是需要从费用竞争变成服务竞争,从过去专注增量市场,转向更加关注存量市场,提高续保能力。

在组织健康方面,最重要的是如何进一步推动更加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落地,激发全体太保人的活力和基层的创造力,以及推进“风控一体化”,夯实管理基础,提升基层、尤其中心支公司层面的风险管理能力。

在新领域布局方面,重点是科技保险,以及健康、养老领域,希望在2018年初步启动的前提下,在2019年能够推向深入。“当然,所有的新领域布局我们都有一些基本的逻辑,还是要从保险业的供给侧改革出发,专注保险主业,坚持集团整体的价值最大化以及坚持协同发展,这是进行新领域布局的基本逻辑。”贺青表示。

中国太保2018年度业绩发布香港会场,从左至右依次为:邓斌、徐敬惠、孔庆伟、潘艳红、戎国强

太保集团常务副总裁潘艳红

业务结构调整导致寿险所得税率上升,市场竞争激烈、投资免税减少导致财险所得税率上升

从保险行业整体来看,2018年寿险财险保费增长双双承压,而所得税率又高企,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利润表现。据媒体报道,财险行业的企业所得税在利润总额中的占比飙升至50%以上,以至于诸多险企即使利润总额小幅增长,在所得税猛增的情况下,净利润也出现大幅下滑。一时之间,给保险业减税,成为行业热议话题。

而从中国太保集团的年报数据来看,所得税率走高也已经成为影响该公司净利润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2018年,中国太保共缴纳企业所得税73.31亿元,同比增长近33%,其中寿险所得税率30%,产险更是高达46%,相较2017年显著提升。

对于此问题,潘艳红做出回应,她指出,2018年中国太保集团所得税率是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从寿险公司来看,所得税率上升主要是业务结构引起的,大个险的发展导致相关佣金占比较高,同时由于2018年资本市场的原因,年金险保费收入有所下降。两方面因素影响下寿险所得税率有所上升。

财产险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导致所得税率相应的也有所上升,这方面中国太保的水平与市场同业相比基本是相同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投资免税有所下降。两方面因素作用导致财产险公司所得税率也有所上升。

对此,她表示,在2019年会充分抓住资本市场发展的机会,对所得税形成更好的支持,使税收成本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太保寿险董事长徐敬惠

数据清核可能会导致代理人数量下降,将在未来几年逐渐“削平”开门红

寿险业务已经成为中国太保最重要的业务板块,数据显示,2018年,太保寿险实现净利润139.92亿元,在集团全部净利润中的占比达到了77.65%。

2018年太保寿险实现保费收入2024,14亿元,同比增长15.3%,一年新业务价值也达到271.20亿元,同比增长1.5%;与此同时,新业务价值率达到43.7%,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

对于新业务价值的持续增长,徐敬惠表示,公司已经保持了近8年的持续向上的态势,2019年在“转型2.0”的引领下,业务发展会更加平稳,因为公司持续坚持“价值持续增长”的导向和策略,“所以我们的目标仍然是新业务价值增长要优于上市同业平均水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业务价值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太保寿险代理人数量出现了一定程度下滑,年末为84.7万,相较2017年末下降3.1%。对此,徐敬惠表示,2019年发力重点将是“优增、强训、高留”,在人员招募上将更加注重高质量,更加强化教育培训以及辅导训练,使新人的技能与客户的成长相匹配,此外,还会努力提升留存率。

针对近期监管部门拟对中介机构以及保险公司代理人队伍进行数据清核的问题,以及有可能会给代理人队伍造成哪些影响的问题,徐敬惠预判,代理人的数量增长有可能逐渐会回落,甚至会变成负增长,但是质量的提升会带来出勤、产能的改善。

针对2019年前两月太保寿险新保业务有所负增长的情况,徐敬惠表示,前两个月新保业务略微负增长与行业整体趋势一致,“是我们总体业务策略把控的结果,我们认为,人为制造的‘开门红’业绩不可持续,所以还是要推动业务在不同季度间均衡发展。”

徐敬惠同时表示,太保寿险历年在开门红期间都有非常好的业务增速,但在未来几年的时间内会将其逐渐削平,因为这样做更加有利于财务资源的配置,以及人力的发展消化,也更有利于把握客户需求。

中国太保2018年度业绩发布上海会场,从左至右依次为:马欣、孙培坚、贺青、顾越、张远瀚

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

聚焦农险、个人业务,聚焦国家战略,坚持有质量发展;“报行合一”使车险高费用竞争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2018年,财险行业激烈的竞争下,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不升反降,为98.4%,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综合赔付率56.3%,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42.1%,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

综合成本率逆势下降的原因何在?对此,顾越的回答是“无论是综合赔付率的改善,还是费用的优化都是一个综合的结果。”据其介绍,三方面因素形成太保产险业务发展的恢复性增长以及综合成本率的持续优化。

第一,坚持有质量发展,聚焦真正有质量的新兴市场、新兴业务。一是农险,2016年,太保产险农险业务基本空白,而到2018年,其农险已经占据市场第三的地位;二是聚焦品质好、风险分散的个人分散业务;三是聚焦国家战略领域,包括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战略,高端制造业,2018年,太保产险责任险保费收入首次超过传统的企财险,成为太保产险第二大支柱。

第二,在品质管控方面全面实施系统化、信息化,也创新应用了车险和非车险的定价模型,使定价更加科学。据悉,2018年太保产险车险、小非车和农险三个业务板块全面实现承保盈利。

第三,品质持续优化与持续推进的企业化经营体系改造密不可分,受益于此,近几年,太保产险集约化程度得到明确提升,“太好赔”车险服务平台经过几年打造,到2018年,其案均赔款结案速度已经位居行业前列。

在介绍经验之外,针对行业关注的“报行合一”以及部分险企分支机构被监管暂停业务的问题,顾越表示,2018年以来随着商车改革的持续推进,报行合一的实施,以及银保监合并以后监管力度的加强,整个市场环境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之前的高费用竞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市场环境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产险行业以及太保产险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附表:中国太保2018年度部分业绩指标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