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周期下的价值增长支撑,中国太保上市十年再启“转型2.0”公司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7-12-26 23:10 /
2017年12月25日,对于中国太保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A股上市十周年纪念日。

2017年12月25日,对于中国太保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A股上市十周年纪念日。

10年前的2007年12月25日,中国太保携10亿股登陆A股,价格为每股30元,融资300亿元,发行价对应的2007年预测市盈率达到35.8倍。

十年中,股市起伏不定,但2017年,长期被低估的保险股开始得到市场应有的重视,成为支撑A股全年向上行情的重要力量;十年中,作为朝阳行业的中国保险业虽然整体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但过程之百折千回也足够回味良久,中国太保在这十年的后半段果断发力转型,快速增长的内含价值最终成为助推其穿越行业周期的“终极武器”,也成为助推其股价在2017年上涨60%的最坚实逻辑。

十年前,高国富、霍联宏领衔的领导班子带领中国太保实现了先A后H的上市之举,并作出了全面启动战略转型的关键决定;10年后,摆在以孔庆伟、贺青领衔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重担并没有减轻,在“高质量发展”成为整体诉求的情形下,如何推进“转型2.0”,如何成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引领者,成为其在新时代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1

上市十年,保险股终获资本市场认可

2017年,长期被低估的保险股忽然成为了资本市场上最受追捧的一类股票,一年内,中国平安上涨约117%,中国太保上涨近60%,中国人寿上涨约24%,新华上涨约52%,均高于大盘同期涨幅,在乏善可陈的2017年A股市场,保险股与银行股等一起,成为了支撑整个盘面的重要力量。

保险股备受追捧的背后,是资本市场价值逻辑的转换,在A股挤泡沫、降温概念炒作的大背景下,真正有价值的股票的投资价值得以凸显,长期蛰伏后,以中国太保为代表的保险股终于迎来了估值的春天。回顾太保上市十年A股发展历程,大起大落中,现在的这种局面显得尤为不易。

中国太保于2007年12月25日正式上市。在这之前的10月16日,上证综指创造了6124点的传奇,这一高点在之后的十年里再未被超越,各保险股长期在股市跌宕中也乏善可陈。

穿越周期下的价值增长支撑,中国太保上市十年再启“转型2.0”

▲ 数据来源:同花顺官网

穿越周期下的价值增长支撑,中国太保上市十年再启“转型2.0”

▲ 中国太保A股上市10年内的股价走势

直至2016年下半年,在供给侧改革、保险资金举牌低估值蓝筹股、一带一路与国企改革等政策红利释放等利好刺激下,沪指重心在权重板块的走高下逐渐抬升。

在这之中,保险股自然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2017年是保险股的“翻身”之年,年初至今,保险指数已上涨87%,十年间压在股价头上的抛压盘被全部消化。截至2017年12月25日,中国太保上涨幅度高达60%。

穿越周期下的价值增长支撑,中国太保上市十年再启“转型2.0”

▲ 中国太保(HK2601)港股走势

2

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转型终守得云开

保险业的股市故事大起大落、惊心动魄,在保险主业发展方面,于太保而言,这十年历程也并不简单,但好在目标明确、定力可嘉,五年坚持转型之后,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再加上汶川地震所带来的损失。中国保险业遭受着资本市场低迷与自然灾害的双重洗礼,整个行业受到了一次深刻教训,不少企业也开始进行反思。

太保也正是从彼时开启了“五年酝酿、五年转型”之路。当然,太保也较早地体会到了转型的阵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保费收入放缓,排名下滑。2009年太保产险被平安赶超,丢失市场“老二”之位;2010年太保寿险保费也被以上市为目标快速做大规模的新华保险超越。

2010年底,中国太保集团董事会在讨论未来规划时,“转型”成为一种共识。到2011年,国内保险市场进一步艰难,资产与负债端双双承压,这更加坚定了中国太保转型的决心。是年,该公司正式提出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转型方向,确定“关注客户需求,改善客户界面,提升客户体验”为其转型具体目标。

寿险方面,一方面咬牙放弃占比过半的银保渠道短期趸交业务,另一方面集中资源大力发展个人营销渠道,取得新业务价值率更高的人身险期缴业务的快速增长。

寿险的转型之路也启发了太保产险的转型,2015年、2016年太保产险保费增速均为1.7%,远低于行业的11.7%、10.0%,却换来了综合成本率的下降和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当然,转型期本身就面临着无数的诱惑。2012年下半年,保监会开始大力拓展险资运用渠道,2013年又开始进行人身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在政策红利的刺激之下,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脱颖而出,一时风头无两。

相较之下,太保集团这类坚持转型的险企显得有些暗淡,似乎随时都有被后起之秀赶超的危险。但这些并未影响太保的转型决心,时至今日,6年多时间已经过去,过去数年放慢发展、调整结构所积蓄的势能,开始展现

进入2017年,保险市场迎来滔天巨变,发展语境彻底转换,“保险姓保、监管姓监”成为最基本的监管导向,连番政策攻势之下,爆红一时的中短存续期业务被大幅压缩,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高增长之下,脆弱的业务结构劣势彻底得到正视。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率先完成转型的太保凭借数年坚持转型积蓄的业务价值得以安然穿越行业周期,尤其是寿险公司,在行业整体规模保费负增长之时,依然体现出较强的成长性。2017年前10月,国内寿险公司规模保费收入增速-4.84%,与此同时,太保寿险却实现了高达26.54%的同比增速,太保产险同样实现恢复性增长,综合成本率继续优化。

太保内含价值不断改善,反过来又进一步助推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为其上市十周年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3

新老领导班子平稳过渡,转型“2.0”直面新时代

上市十年,中国太保的收获显而易见:盈利能力加速提升,上市后五年(2012-2016)合计净利润达552亿元,是前五年(2007-2011)的1.6倍;集团总资产从上市之初的约3000亿增加到今年三季度末的1.17万亿元,增长了将近3倍。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了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以及业务的跌宕起伏之后,完成转型的中国太保平稳的穿越经济周期,愈发显示出险企长期价值经营的魅力所在。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中国太保内含价值达2715亿元,较十年前增长了将近2000亿

中国太保上市的这十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大起大落以及重新发现价值的十年,单纯从股票价格而言,虽然尚未回到曾经的最高点,但伴随其内含价值的持续改善、资金对于保险股的追捧,中国太保恢复往昔辉煌已经是题中之意。

2017年,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十九大召开,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判断,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历史方位。

对于中国太保来说,2017年也不仅仅是上市的第十个年头,而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其完成了领导班子的更替:孔庆伟接替高国富出任中国太保董事长,贺青则接替霍联宏出任中国太保总裁

新时代全面开启,“保险姓保,监管姓监”的理念之下,行业加速转型,早在2011年就开始布局转型的中国太保俨然已经抢得一个身位的领先优势,如何在既有优势之下持续领先,成为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对此,中国太保已经心中有数。就在近期召开的中国太保集团2018年工作会议上,孔庆伟提出了新的任务目标:“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中国太保成立30周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立志在这个历史交汇点上将中国太保打造成‘业务质量优,客户体验佳、风控能力强’的综合保险集团,成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引领者。”

具体将如何付诸实践,贺青也给出了答案。近日,贺青在中国太保媒体见面会上明确提出,全面启动转型2.0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战略,关注未来增长空间和机会,并关注不足和短板。同时,他将转型工作的重点领域概括为“人才、数字、协同、管控、布局”五大关键词。

具体来说,首推“人才”,即建立以“聚才、用才、育才”为核心,构建战略性人才储备体系和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第二,要推动实施“数字太保”,突破数字体验、数字决策、数字工具、数字人才和领导力四大发展短板;第三,要深化子公司在客户、渠道、资源的协同共享机制建设,形成融合发展;第四,要强化集团战略管控能力,明晰各级机构职能定位和管理流程,缩短决策链条,提升效率;第五,所谓“布局”,即要积极布局健康养老等新领域,完善保险主业链条,优化区域布局,提升中心城区的市场地位。

再过十年,回望2017年,注定依然耐人寻味,在种种波澜之中,重重迷雾之下,未来的发展主线已经确立,能穿越周期者方能历久弥坚。而太保上市十年,恰巧在此时开启“转型2.0”,对于未来的我们而言,其无疑仍会是观测行业变迁的重要的参考之一。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