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前三季度中国保险业:幸福来敲门?人身险深化转型,财产险现分化公司动态

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中短存续期新规、产品费率市场化改革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之下,中国保险业显然已经走到了一个边缘,无论是寿险业还是产险业,显然都需要下定决心告别过去的发展方式。这是幸福在敲门,还是没落的开始?两种结果都有可能,只取决于各个公司的战略眼光以及对于机会的把握
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中短存续期新规、产品费率市场化改革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之下,中国保险业显然已经走到了一个边缘,无论是寿险业还是产险业,显然都需要下定决心告别过去的发展方式。这是幸福在敲门,还是没落的开始?两种结果都有可能,只取决于各个公司的战略眼光以及对于机会的把握能力。
 
根据保监会11月1日披露的数据,行业的整体经营效益仍处于下滑通道之中:前三季度,保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1569.60亿元,同比减少870.59亿元,下降35.68%,降幅较二季度收窄18.37个百分点。其中,产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482.44亿元,同比减少200.40亿元,下降29.35%;寿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819.50亿元,同比减少730.97亿元,下降47.15%;再保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50.66亿元,同比减少24.52亿元,下降32.61%;资产管理公司预计利润总额56.00亿元,同比增加10.72亿元,增长23.68%。
 
明显可以看到产险公司以及寿险公司预计利润下滑的幅度明显不同,寿险公司要远远大于产险公司,在同样的投资环境中,显示出这样的结果,只能证明,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对于寿险行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产险行业,因为寿险业务具有长期属性,对于利率的敏感性更高。


寿险公司深度转型中

 低利率市场环境的持续,对于寿险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影响同时体现在负债端以及资产端两个方面,其中,最直观的是资产端,低利率下,资产荒情况加剧,优质资产难寻,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大幅度下滑。
 
投资收益率大幅度下滑,进而又会影响险企的负债端,尤其是对于投资收益率特别敏感的一些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而言,资产端投资收益率的下滑,直接影响到了负债端的市场表现。低利率市场环境持续,这些险企则必须转型,负债端产品需要从理财型产品转向对于利率不敏感的风险保障型产品,从单纯依赖利差转向依赖利差与死病差,同时,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向费差要效益。这就是所谓的转型。
 
市场环境使然,而监管政策又险企不得不为之,3月、9月,保监会接连下发三个人身险新规,严格控制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对于险企转型,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上市寿险公司业务收入增速基本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四大上市寿险公司中,除新华保险外,其余三家均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其中,太保寿险保险业务同比增速达到了31%,为四家上市公司之最;新华保险因为大刀阔斧转型,大力压缩趸交业务,因而保险业务收入延续了上半年的下降态势,同比下降1.3%。按照此前新华保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万峰的所透露的,2017年将全部甩掉趸交业务,因此,预计该公司保险业务负增长的态势仍将在一定时间内持续。

转型取得初步成效

相较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在业务发展上要更加稳健的传统大型寿险公司提早布局转型,转型效果如今已经初步显现。
 
中国人寿在三季报中,并未披露新业务价值的增长情况,但从该公司上半年的表现来看,预计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速。上半年,该公司新业务价值达到280.21亿元,同比增长50.4%,增速创历史新高,内含价值达5837.56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4.2%。申万宏源发布研报表示,中国人寿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准备金补提影响,但准备金折现率下行不影响公司实际盈利能力,只是会计现象,与内含价值无关,继续看好该公司的价值转型。
 
四家上市寿险公司中,只有平安寿险公布了新业务价值数据:前三季度,该公司的新业务价值已经达到了353.4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48.1亿元,显示业务结构持续向好。
 
中国太保发布的三季报显示,2016 年前三季度,太保寿险业务结构表现优异,其最重要的个人渠道,在前三季度共实现新保业务收入358.22亿元,同比增速44.6%,其中,趸交业务仅12.56亿元。
 
新华保险转型效果也已经开始呈现,在前三季度的新单保费中,从期限结构来看,其期交、趸交业务占比分别为46.21%、28.56%,与上年同期相比,期交占比提升17.65%;从分渠道结构来看,保险营销员、服务经营、银保渠道分别占比30.58%、9.68%、59.74%,与上年同期相比,银保渠道占比下降11.82%。

三季度代理人增63.21万人

主要由于取消代理资格考试所造成的代理人数量大幅增加的现象,在三季度得到了延续。保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保险公司签订了委托代理协议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628.13万人,较年初增加156.83万人,增长33.3%。而在二季度末,这一数字为564.92万人,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季度之内,保险代理人增加了63.21万人,增速不可谓不惊人。
 
在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保险机构数量、职工数量等也都处于快速增加状态。保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3季度末,全国保险机构203家,较年初增加9家。其中,保险集团公司12家,保险公司16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2家,其他公司4家。保险公司中,产险公司79家,寿险公司77家,再保险公司9家。保险公司职工人数109.27万人,较年初增加6.81万人,增长6.6%。

部分公司退保下降,但赔付支出有所增加

退保率也一直被视为观测险企业务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各上市险企转型的不断深入,数据显示,这些公司的退保率有所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部分险企在退保率下降的同时,赔付支出却出现了大幅的增长。
 
例如中国人寿,其退保金支出相较去年同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赔付支付却同比大幅增长,二者相加,其退保以及赔付支出相较去年同期有增无减。


例如中国太保,平安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中国太保三季度流量退保率大幅下降,而赔付率和佣金率出现明显上升,公司2015A、1H2016、3Q2016的流量退保率(退保金/已赚保费)分别为23.7%、9.7%、6.0%,2015A、1H2016、3Q2016的赔付率分别为32.1%、25.9%、38.0%,费用和佣金率分别为26.1%、23.2%、28.9%。

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加速转型

在上市险企转型的同时,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也开始了积极的转型。从『慧保天下』掌握的一份同业交流数据来看,这类型公司已经普遍开始加大了普通型人身险产品的销售。
 
渠道策略上,在继续拓展银保渠道的同时,也开始了加大了对于其他渠道的开拓力度。例如华夏人寿,据了解,其中介渠道保险业务收入在人身险公司中已经居于首位,近来还发布了新的个险渠道基本法,大力发展代理人渠道。天安人寿的中介渠道近来发展也很快。而据媒体报道,目前安邦探索最多的是,如何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以及稳定投资收益,“吴总现在已意识到,安邦没有自己的销售员,所有销售渠道都在银行,他一直想扭转局面,建立安邦自身的保险渠道”。

财险公司现分化

如果说寿险公司还在低利率的阴霾下,苦苦进行转型,但是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之后的财产险公司在三季度却已经开始出现了分化,一部分险企开始体会到了幸福的滋味,只是这种幸福能持续多久仍然是一个未知。

财产险业务增幅下降2.88个百分点

根据保监会披露的数据,前9月,财产险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370.58亿元,同比增长7.78%,增幅同比下降2.88个百分点。其中,车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903.68亿元,同比增长9.28%。
 
受到投资收益下滑的影响,产险公司效益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由于短期险居多,受利率低迷的影响显著小于寿险公司,因此效益下滑服务远远小于寿险公司。据保监会披露的数据,产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482.44亿元,同比减少200.40亿元,下降29.35%,而同期,寿险公司净利润下滑47.15%。

平安产险三季度开始发力


查阅上市险企三季报以及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发现,保费收入方面,受到车险费改以及营改增的影响,财产险公司保费增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行业平均水平是7.78%,三大巨头公司中,只有人保财险超越了行业平均水平。
 
但相对于上半年的保费增速,不同公司之间的保费增速还是出现了一定的分化。例如,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前三季度增速与上半年增速相比,基本持平,而平安产险的前三季度增速相较上半年则有了明显提升,从上半年的2.88%,提升到了前三季度末的5%。显示,砍掉了小贷业务的平安产险在三季度开始发力。

净利润方面,目前只有平安产险在三季报中公布了前三季度净利润,为 105.07 亿元,同比下降 6.0%。

中型险企第三季度表现分化

在《手续费增速远超保费增速、电网销萎缩、大型公司还没完全投入战斗……这轮商车费改真还只是开始》文中,『慧保天下』曾介绍过,在本轮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中,中型险企最有打破市场格局的冲动。6月1日,商车费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型险企的业务表现以及利润表现已经开始出现了一定的分化。


国寿财险第三季度业务收入135.7亿元,而二季度数据是152.1亿元,业务收入出现一定下滑。净利润第二季度数据是5.2亿元,第三季度是4.5亿元,略有下降。
 
中华联合保险业务收入下降趋势更加明显,第三季度为84.2亿元,而上季度数为116.3亿元;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6亿元,而二季度净利润显示为8.3亿元,下降幅度明显。
 
大地保险业务收入,三季度数据为80.7亿元,上季度数为74.4亿元,略有增长。净利润3.8亿元,上季度是4.9亿元,利润略有下降。
 
阳光产险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保险业务收入71.6亿元,上季度数是66.1亿元,略有增长,而净利润第三季度是3.9亿元,第二季度是-1.6亿元,改善明显。

资产端略有改善

根据保监会披露的数据,前三季度,资金运用收益率情况略有改善。3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128286.19亿元,较年初增长14.75%。实现资金运用收益4828.76亿元,同比减少1139.74亿元,下降19.10%。资金运用收益率3.95%,同比下降1.97个百分点。
 
具体而言,银行存款和债券余额合计66396.34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51.76%,较2季度末下降了0.52个百分点,较年初下降4.41个百分点,实现收益2164.39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余额合计18281.82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14.25%,较2季度末上升0.75个百分点,较年初下降0.93个百分点,实现收益492.89亿元,同比减少1994.30亿元。
 
从具体公司来看,目前只有中国人寿以及中国平安公布了投资收益率,数据显示,二者的总投资收益率相较上半年,均有所改善。

E
阅读延展

1
3